2021-09-29 09:28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吉凱基因成立于2002年,公司主要業務為靶標發現及其衍生業務,具體包括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新藥研發及其知識產權交易、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服務;同時還從事...
9月22日,上海吉凱基因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凱基因”)科創板上市被否,成為繼海和藥物后,本月第二家被否決的生物醫藥公司。
招股書顯示,吉凱基因成立于2002年,公司主要業務為靶標發現及其衍生業務,具體包括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新藥研發及其知識產權交易、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服務;同時還從事醫學檢測服務業務、科研儀器和耗材銷售業務。
在當日的審議會議上,上交所針對吉凱基因的技術先進性和科技創新能力、研究型醫生等個人客戶、毛利率持續下降、期間費用率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等問題作出問詢。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采訪吉凱基因方面,其未對上市被否的具體原因作出正面回應。此外,公司方面表示,關于重啟上市進程的情況,會從戰略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
凈利潤和毛利率雙雙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吉凱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7億元、2.08億元、2.43億元、1.16億元。最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24.27%,大于20%,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五條關于科創屬性相關指標的要求。
而與此同時,報告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080.55萬元、-4299.15萬元、-7245.70萬元、-8672.47萬元。剔除股份支付的影響,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354.81萬元、-3394.37萬元、-3998.11萬元及-4688.04萬元。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2.20%、63.73%、54.67%和51.70%。
對此,吉凱基因方面表示,報告期內持續虧損,主要系公司持續進行研發投入且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同時存在一定的股份支付相關費用。剔除股份支付的影響后,公司虧損擴大幅度較為有限。
2020年度及2021年1~6月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因公司靶標發現及其衍生業務的毛利率下降所致。其中,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受到采購外部委托服務、業務結構變動、銷售單價及銷售數量有所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毛利率有所下降。
招股書披露,截至目前,吉凱基因尚無在同一階段完全可比的公司,但行業中存在靶標篩選及驗證中部分環節與其提供相同或類似服務的企業。而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客戶為制藥企業、生物技術公司等不同的是,吉凱基因的主要客戶為研究型醫生等個人客戶。
報告期內,吉凱基因在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業務上,由研究型醫生等個人客戶形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4億元、1.6億元、1.51億元和7739.09萬元,分別占當年營業收入的85.19%、76.86%、62.12%和66.52%。
該客戶群體數量眾多,集中度低,也導致吉凱基因的銷售費用始終處于高位。報告期內,其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51%,31.54%,29.02%和35.28%。而吉凱基因方面認為,研究型醫生等研究者是靶標篩選及驗證市場的主要客戶。公司以研究型醫生等個人客戶為主要客戶已覆蓋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市場的主要客戶,客戶類型并不影響公司的市場空間大小。
除靶點篩選及驗證服務外,吉凱基因另一營收主要來源,新藥研發及其知識產權交易業務增長較快。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吉凱基因已完成7個新藥研發項目的許可或轉讓(其中1個項目為部分許可,公司仍在對該項目繼續開發)。
其中,2020年,吉凱基因向澤璟制藥出售抗CD47單克隆抗體項目,金額為1100萬元,澤璟制藥亦成為吉凱基因2020年度第二大客戶。而記者查閱澤璟制藥2020年年報發現,其中并無與吉凱基因披露相同采購金額的供應商。采購金額相近的供應商為第三、第四大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1155.78萬元和976.72萬元。對此,吉凱基因方面稱,這一差異系雙方會計核算口徑存在差異,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募資項目與環評公示存在差異
本次科創板上市,吉凱基因擬募集資金12億元,用于靶標篩選及驗證研究中心建設項目、CHAMP平臺升級項目、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創新藥物靶標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項目均已獲得主管部門批復。其中,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將使用公司現有租賃場地建設細胞治療實驗室,主要用于抗BCMA CART細胞治療(GB5010)、抗RAS突變TCR細胞治療(GB3010)、抗Claudin抗體藥物(GB7008)及CART細胞治療(抗體部分)、抗CEA抗體藥物(GB7012)及CART細胞治療(CART部分)等藥物研發。同時,將購置配套藥物研發設備,滿足臨床試驗需要,加快公司新藥研發進程。
招股書披露,該項目批文號碼為滬浦環保許評[2019]78號,項目選址位于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愛迪生路326號202-1、326號202-2、326號201和326號202-7,規劃建筑面積2411.42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6793.95萬元。
而記者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官網查閱發現,滬浦環保許評[2019]78號對應項目名稱為“GMP研制平臺建設項目”。該項目于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愛迪生路326號201、202-1、202-2、202-7室建設,建成后主要從事符合GMP要求的質粒、載體、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不涉及中試及以上規模的研發或生產。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373.08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保環投資30萬元。
對于同一環評批復下,項目建設地址相同,項目名稱、建筑面積、總投資額不同的原因及創新藥物研發項目是否需要重新報備等問題,吉凱基因方面表示,存在差異的原因系批文公告時間較遠,后續信息未及時更新。
而本次上市失敗不僅僅關系到吉凱基因在二級市場上的募資。招股書對賭協議簽訂情況顯示,吉凱基因披露的22條協議中,共有17條涉及公司上市期限。如自貿區三期基金、通惠股份、澤璟制藥、鑫檀投資、王永生在2020年7月向吉凱基因增資,并與吉凱基因和吉凱基因實控人簽訂補充協議。其中包括,若吉凱基因未能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實現A股上市,投資方有權要求回購。
對此,吉凱基因方面表示,關于重啟上市進程的情況,公司會從戰略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公司將繼續聚焦主業,致力于服務研究型醫生,加快其科研成果轉化,打造以標準化基礎研究平臺與數據庫為核心驅動力的新藥研發平臺,并最終賦能公司及合作方在腫瘤領域以更低成本、更高成功率開發創新靶標藥物,鞏固公司在藥物靶標發現領域的優勢地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