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09:36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海和藥物目前重點推進的在研產品管線共9個,其中僅1款產品為公司自主研發,仍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繼7月20日科創板上會被暫緩審議之后,本周五(9月17日)再次上會應考終被否。海和藥物主營抗腫瘤創新藥,目前公司無產品商業化,因此,沒有產品形成銷售收入,2018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875.00萬元、1537.91萬元,2020年未實現營業收入。2018年至2020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28億元、-3.01億元、-7.09億元,尚未盈利,且公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虧損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兩次上會,科創板上市委都對海和藥物的研發能力有所質疑,就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的關系進行問詢,要求海和藥物說明關于科創板定位的自我評價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九個重點在研管線產品僅一款為自主研發
招股書顯示,海和藥物目前重點推進的在研產品管線共9個,其中僅1款產品為公司自主研發,仍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目前公司產品涉及的17項臨床試驗都來自其他8款產品,這些產品均是靠授權引進或合作研發。9月17日的審議會議上,科創板上市委要求海和藥物說明是否獨立自主對引進或合作開發的核心產品進行過實質性改進且未對合作方構成持續技術依賴。
本次IPO,海和藥物選擇第五套上市標準,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也正是因為海和藥物已開展二期以上臨床試驗的核心產品均源自授權引進或合作開發,在7月20日第一次上會時,上市委質疑了公司是否符合其選擇的上市標準。被暫緩審議后,海和藥物進行了回復,但本次上會再度被問詢了科創板定位問題,可見海和藥物此前的回復似乎并沒讓上市委滿意。
最接近商業化的產品或存在不小風險
根據招股書,海和藥物目前最接近商業化的2款產品分別是ON101乳膏劑和口服紫杉醇Liporaxel。
其中ON101乳膏劑為海和藥物與中國臺灣地區合一生技集團合作研發,用于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然而該產品不屬于抗腫瘤創新藥,并非海和藥物核心管線,上市后海和藥物也只享有銷售提成,該產品未來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依賴于合作方或其指定的其他主體。
另一款接近商業化的產品口服紫杉醇Liporaxel背負著重大期望卻也還要面臨不小的風險。該產品是海和藥物從韓國大化引進的產品。然而近期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宣布暫未批準另一款口服紫杉醇的新藥上市申請,似乎已經使這類藥物的風險性露出端倪,雖然欲在美國上市的這款產品所申請的適應癥與海和藥物不同,但FDA給出的拒絕理由是這種口服紫杉醇的安全性不如靜脈注射紫杉醇,可能會增加相關后遺癥的風險。
海和藥物也在招股書披露,若自家產品在國內開展的臨床試驗中出現同類情形,可能對產品上市申請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與藥物所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
海和藥物從成立之初就開始與藥物所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聯系,這方面也是上市委的問詢的重點之一。
根據招股書,海和藥物原本由藥物所與張江科投于2011年3月份合資設立,之后藥物所對外轉讓了所持有的全部海和藥物股權,但海和藥物實控人丁健從公司成立至今歷任藥物所所長、課題組長、腫瘤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海和藥物現階段在抗腫瘤領域重點推進的 8款化合物中,藥物所是其中1個項目中是授權方之一,其中的5個項目中是合作方。
2018年至2020年海和藥物向藥物所采購金額分別為 1196.09 萬元、3203.31 萬元以及 1.14億元,占公司各期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18.21%、13.60%及 33.56%。
7月20日首次上會,上市委就問詢了公司與藥物所的交易是否構成關聯交易以及交易定價公允性,此次又問詢了公司與藥物所合作產品的后續研發中是否對藥物所持續構成技術依賴。
自身不夠過硬,在質疑和風險面前,海和生物沖擊科創板最終還是暫緩了腳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