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09:4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賀覺淵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發展階段市場主體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5月16日,“證券時報社專家委員會2021年春季座談會”在京舉辦。與會專家表示,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國經濟疫后恢復和增長結構不平衡現象突出。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在保持政策穩定的同時,應加速推進重大改革,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證券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兼總編輯季曉磊致辭時表示,隨著新冠疫苗的上市及加快接種,全球在經歷了疫情陰霾的籠罩后,正初見經濟復蘇的曙光。同時,要辯證看待當前國內經濟復蘇形勢。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離不開專家學者的智力支持。證券時報作為國內主流財經媒體,愿意提供更豐富的渠道,通過智庫建設匯集群智群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新發展階段市場主體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指出,近兩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力點越來越瞄準市場主體,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調整變化。進入新發展階段后,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市場主體為中心的宏觀經濟政策配置方式。
????????高培勇表示,具體到宏觀經濟政策配置中,可以看到,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減稅降費,而減稅降費從始至終,特別是近兩年都是圍繞市場主體展開。從具體稅種選擇到具體實施方式上,都是為了匹配市場主體需求、運行特點而安排,金融政策也都是圍繞著市場主體發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市場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得到了前所未有提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強調、被重視。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當前就業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外貿相關行業出現招工難,但還有一些行業出現就業不足問題。目前外需強勁,但要避免回到曾經對外需過度依賴的狀態。另外,也要看到內需不足和就業不充分導致居民儲蓄傾向提高,儲蓄大于投資的缺口在進一步擴大的情況。
????????管濤建議,下一步首先要把當前的促就業政策抓實抓細。第二是要引導相關行業企業,包括市場主體積極自救。第三是強化民生保障,加強就業政策。通過職業再培訓、靈活就業等來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問題。
????????貨幣政策應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持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表示,當前貨幣政策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一是新發展格局要求貨幣政策更加有效,然而近些年來貨幣政策效率出現了明顯下降。二是在新發展格局下,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關系變得更加復雜。M2增速與物價指標、CPI與PPI、商品價格與資產價格之間都出現了關系弱化甚至背離的走勢。三是新發展格局下,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沖突更加明顯,更加難以協調。此外,金融科技發展、國際市場對國內貨幣市場的挑戰與沖擊等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
????????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慶表示,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是勞動力、土地、科技和企業家精神這四方面,杠桿率本身只是一個防范風險的問題,可不用過多關注。而在宏觀上來講,過多貨幣投放導致的匯率貶值才是最根本、最需要擔心的問題。落實到具體政策上,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勞動力質量、如何改變人口政策、如何培育保護企業家精神等方面。
????????何德旭建議,基于新發展格局的貨幣政策,從取向上,應該堅持穩健的原則,更加關注基礎數據的收集與運用。立足于關注實體經濟,貨幣政策應該由支持行業發展逐步轉向重點支持技術進步,并且在提升貨幣政策傳導的科學性與精準性方面多做工作,保持較為充足的政策空間,為應對不確定性做好準備,堅守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借力資本市場推進改革的收益大于成本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經歷30多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A股市場的市值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與中國經濟的體量相對應。多層次市場體系已經建立,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注冊制穩步推進。資本市場的基礎性資本得到進一步完善。然而,中國資本市場仍屬于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相比,在某些制度上仍有進一步完善空間。
????????李迅雷建議,一是對部分涉及到國家重點戰略和發展規劃的地區的基礎設施形成的債務,中央給予一定幫助,但同時需要做好資產權屬的相應變更。二是必須壓實債務責任,中央應堅持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督促各級政府將隱性債務顯性化,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同時落實地方債務“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制度。三是城投平臺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存量債務逐一甄別,新老劃斷。對于確實不應由地方政府承擔責任的國企信用債,在堅守不“惡意逃廢債務”的前提下,以法律為準繩,打破剛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數字經濟應該是中國在高質量發展上的關鍵布局。而占領數字經濟高點需要對個人隱私保護和行業發展進行平衡。在隱私保護或者在數字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有三類不同的渠道可以共同實現。第一類是法律保護。第二類是通過技術實現。第三個渠道就是利益平衡。在平衡的過程中,現在數據三方之間的關系,在技術上實現了平衡,在法律上雖然有爭議,但大家也能形成共識。需要完成的就是如何形成具有可操作的利益協調機制,目前還缺乏個人隱私保護與數字產業發展間的利益協調機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