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09:03 | 來源:券商中國 | 作者:未知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消協表示,企業經營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費者。企業應當依法落實產品質量責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
北京時間4月21日深夜,市場監督總局發文稱,近日,上海車展上特斯拉車主維權引發廣泛關注,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強調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文回應特斯拉事件。中消協表示,企業經營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費者。企業應當依法落實產品質量責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企業有義務拿出證據證明產品安全、拿出措施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拿出誠意解決涉及到的消費者訴求。
在此之前,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無條件向維權車張女士提供該車發生事故前半小時完整行車數據。鄭州特斯拉體驗中心回應稱,收到通知,會提供事故前半小時數據。
新華社當晚發表評論稱,半夜的一紙道歉信,不過是在搞危機公關,這樣的道歉缺乏基本誠意。大企業該有大企業的擔當,沒有哪家企業可以恃強為所欲為。在這些問題上,特斯拉該從根子上好好反思了。
特斯拉股價在低開之后展開反彈。后續又將如何演繹?
特斯拉成深夜焦點
北京時間周三晚上,特斯拉成了大眾焦點。
首先,市場監管總局督促指導地方依法處理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該局發文稱,近日,上海車展上特斯拉車主維權引發廣泛關注,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強調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和服務。
接著,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回應也來了。
中消協21日表示,近日,有關特斯拉消費者維權事件引發熱議,中消協對此高度關注。企業經營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費者。面對消費者的投訴,企業要認真傾聽,真誠協商,給消費者合理的解釋和有效解決方案。作為汽車生產者,企業掌握相關數據,應當利用專業知識嚴格自查,技術優勢不應成為解決問題的阻礙。企業應當依法落實產品質量責任,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消費者安全權益。企業有義務拿出證據證明產品安全、拿出措施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拿出誠意解決涉及到的消費者訴求。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我國法律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多種途徑。消費者主張權利應當依法進行,理性維權,避免過激行為。中消協希望涉事企業積極配合調查,主動提供數據和資料,妥善處理消費糾紛,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此之前,鄭州方面有消息稱,4月21日,鄭州鄭東新區市監局回應特斯拉事件:因雙方分歧較大,加上“純電動轎車在使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行車數據是否屬消費者知情權”這一問題沒有明確法律規定,鄭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4月2日向上級部門請示。目前,上級部門已明確批復,這一問題屬于消費者知情權范疇,4月21日,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無條件向張女士提供該車發生事故前半小時完整行車數據。
周三深夜,特斯拉在官方微博上回應:周三下午,我們已主動與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系并匯報相關情況,為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我們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給第三方鑒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
新華社:特斯拉該從根子上好好反思了
深夜,新華社亦在其微博上發表新華熱評。從新華社的評論來看,措辭是嚴厲的。評論指出,深夜致歉,處于輿論漩渦中的特斯拉開始了并不太情愿的反思。
從“不妥協”到“深表歉意”,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變得這么快,輿論普遍認為主要是頂不住社會壓力了,十分不真誠也十分敷衍。如此一來,歉雖然道了,但并沒有讓大家買賬,反而引發輿論的新一輪聲討。
半夜的一紙道歉信,不過是在搞危機公關,這樣的道歉缺乏基本誠意。對客戶的訴求、社會的關注沒有實質性回應,這樣的道歉滿是套路。對問題怎么解決、服務怎么改善,說些中聽不中用的場面話,想再問特斯拉:這樣的道歉有什么意義?
一個負責任的品牌,不會使得自己和用戶的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縱然消費者有不妥之處,但一家良心企業根子上就應流淌著“尊重消費者、尊重市場”的熱血,而不是在道歉時才想起來說一點軟話,把“真誠服務”當作爭取同情的說辭。
車主發生事故,是剎車失靈還是操作失誤所致,通過車輛檢測、公開行車數據等應該不難查清。在調查事故原因上,特斯拉占有先天優勢,理應以謙卑態度爭取客戶信任,推動問題更好解決,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
大企業該有大企業的擔當,沒有哪家企業可以恃強為所欲為,代表企業形象的高管更不能盛氣凌人,充當什么“霸道總裁”。出了問題不徹改,有問題的高管不撤換,沒有誠意糊弄事,終將再次吃教訓。
在這些問題上,特斯拉該從根子上好好反思了。
特斯拉股價反應不大
不過,特斯拉的股價反應并不大。似乎投資者并不擔心中國市場會因為此次事件而受到沖擊。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就在21日,廣州增城警方剛剛通報,2021年4月17日22時許,增城區東江大道北發生一宗交通事故。經初步調查,事發時左某(男,33歲)駕駛小汽車搭載一名男乘客途經上述路段,車輛與右側道路水泥隔離墻及王某(女,32歲)駕駛的小汽車發生碰撞,致左某車上男乘客當場死亡。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員受傷,隨后左某所駕駛的車輛發生燃燒。事故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來自杭州網的統計稱,從2020年以來,不同媒體曝光相關車企的產品剎車失靈、充電自燃問題已經累計超過幾十起,發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此外,歐洲和美國也有類似的事故發生。質量問題頻發,特斯拉真的不擔心市場會受到沖擊嗎?
事實上,新能車真在蓬勃發展,除了新勢力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之外,老牌的比亞迪,傳統的造車勢力都在向這個賽道奔跑。如果質量不過關,最終很有可能會被擠出這個賽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