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09:13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李映泉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未來政策需要在防止母公司業務“空心化”、利益輸送和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方面細化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分拆大戲的開啟,勢必將帶來一幕幕精彩的財富盛宴。但在這背后,也將不可避免地滋生游離于監管之外的灰色“套利”空間。
中航證券投行部業務董事羅時道表示,擬分拆上市板塊集中在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從實際審核來看,監管部門主要關注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是否滿足分拆條件、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獨立性、信披一致性。未來政策需要在防止母公司業務“空心化”、利益輸送和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方面細化相關規定。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子公司層面的資本運作,受到的監管較少,同時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家子公司究竟估值多少,外部人士也很難精準評估。上市公司通過引入戰投等方式,將子公司以低價轉讓給相關方,從而實現利益輸送,操作起來難度并不大。”
承珞資本創始人徐泯穗也認為,倘若上市公司為子公司引入戰投時的定價過低,則可能稀釋上市公司在優質資產中的股份,對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不利。不過,在這一領域進行監管的難度也不小。“因為一級市場本身的估值彈性、估值波動范圍就很大,不像二級市場可以直接參考近期股價表現,如果監管層過度關注定價環節,那么也容易引起‘干預市場’的爭議。”
資本市場觀察人士杜坤維指出,分拆上市并不意味著對上市公司就是“天大利好”,也要避免損害母公司利益。“面對利益誘惑,在處分偏輕下,高管還是有很強的的動力,利用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有利條件,操縱上市母公司與分拆上市公司之間關聯交易、資金占用進行利益輸送,很有可能會利用母公司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分拆公司,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