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0:15 | 來源:每日財報 | 作者:劉雨辰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通過數據可以直觀的發現,金張科技的盈利規模遠遠落后于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存量規模上有差距,金張科技在業績的增長能力上也沒有太強的表現。...
應收賬款增速遠超其營收的增速,營收的增加并未完全轉化成“真金白銀”
近年來,隨著5G新基建加快落地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帶動了新型顯示、智能消費電子、物聯網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的崛起,從而催生了大量新興功能膜材料的應用需求,我國功能膜材料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
近期,國內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生產的企業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張科技)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中披露,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公司存在大量問題。
其中包括金張科技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與依據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測算的客戶采購金額存在差異、收入確認方面存在內部控制問題、“發行人的客戶”與“發行人客戶的客戶”存在重疊等10余項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或將成為金張科技IPO歷程上的一大阻礙。
據《每日財報》了解,金張科技成立于2009年9月,目前主要產品為光學功能膜材料、制程用光學保護膜材料、偏光板離型膜、OCA光學膠、大規模集成電路功能膜材料等產品。
應收增速遠超營收增速,多項指標落后同行
據金張科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12億元、4.19億元、4.85億元和0.80億元,實現小幅增長,相應凈利潤分別為0.51億元、0.43億元、0.55億元和0.09億元。
報告期內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923.13萬、7124.73萬、9767.8萬和1.03億,其中,2018年和2019年,增速分別為143.74%和37.1%。應收賬款增速遠超其營收的增速。
過高的應收賬款說明下游客戶對其資金的占用越來越嚴重,這無疑會影響其流動性。目前這一影響已經有所顯現。報告期內,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997.73萬元、-731.13萬元、9177.37萬元和-883.71萬元,這說明營收的增加,并沒有完全轉化成“真金白銀”流入公司賬戶。
應收賬款的不斷增加,同時也使得其應收賬款周轉率也越來越差,2017年時其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63次,2018年下滑至3.98次,2019年雖回升至4.33次,但2020年1至3月則下滑至0.73次,整體下降趨勢明顯。
此外,金張科技多項指標在業內處于下風。從業績規模上來說,公司在招股書中將激智科技(33.990,-0.01,-0.03%)、斯迪克(46.850,-0.97,-2.03%)、長陽科技(23.150,-0.20,-0.86%)作為可比對象,2017年—2019年,激智科技營收分別為7.38億元、9.08億元和11.10億元,相應凈利潤為0.60億元、0.43億元和0.67億元;
斯迪克營收分別為12.89億元、13.46億元和14.33億元,相應凈利潤為0.63億元、0.77億元和1.11億元;長陽科技營收分別為4.67億元、6.91億元和9.10億元,相應凈利潤為0.25億元、0.89億元和1.41億元。
通過數據可以直觀的發現,金張科技的盈利規模遠遠落后于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存量規模上有差距,金張科技在業績的增長能力上也沒有太強的表現。
過去三年金張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95%、34.73%和15.72%。而同期長陽科技的增長率則達到23.33%、50.24%和33.91%。
《每日財報》還發現,金張科技在利潤率水平上同樣處于下風,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7.91%、19.23%、20.63%和21.54%。
而同期競爭對手毛利率平均值為26.33%、25.42%、28.59%和25.16%。除2017年略高于平均值以外,金張科技在其余年份均處于落后態勢。
主營產品價格下降,高毛利產品營占比下滑
而盈利質量變差恐怕和公司長期在研發投入上不足有直接關系,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11億、0.13億、0.17億和0.03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46%、3.15%、3.50%和4.33%。
總體呈小幅上升趨勢,但卻不足5%,而同期行業平均值分別為5.91%、5.61%、5.89%、5.87%,遠高于金張科技的水準。此外,從整體變化上來看,金張科技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是下滑的,而這還要從公司營收結構的變化中尋找答案。
從營收結構來看,光學功能膜材料貢獻了金張科技90%以上的營收,光學功能膜材料的平均銷售價格呈遞減趨勢,由2017年的16.55元/m減少到2020年一季度的13.16元/m,降幅達20.48%,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光學功能膜材料又分為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和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其中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營收處于高速增長狀態,從2017年1.29億元增長到2019年3.0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由41.57%增至63.84%。
而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則處于下降狀態,從2017年的1.56億元減少至2019年的1.35億元,占主營業務的收入比例由50.34%降至27.84%。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術附加值高,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的毛利率要高于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2017年—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7.27%、11.59%、19.91%和19.27%,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5.27%、27.61%、21.60%和28.88%。
毛利率高的產品所占的比重下滑,毛利率低的產品所占的比重上升,那么綜合毛利率自然要下滑的。
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我國功能膜材料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僅有少數已掌握該產品研發和生產核心技術、且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廠商,可實現部分產品的進口替代。
而關鍵功能膜材料產品仍主要依靠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進口。未來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勢必要通過技術突破來獲得國產替代的訂單,但從金張科技傳遞出的信息來看,目前似乎并不具備這一實力。
財務數據真實存疑
金張科技成立于2009年9月,目前已成為功能膜材料的骨干企業之一。早在2013年10月,成立僅4年的金張科技就與國元證券(8.410,-0.07,-0.83%)簽訂《輔導協議》,但之后其上市計劃無疾而終。
2019年3月,金張科技再次攜手國元證券在省證監局備案,今年6月,深交所上市委受理其創業板IPO申請,后進入問詢階段。
文章開頭我們介紹到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金張科技存在大量問題,其中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與依據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測算的客戶采購金額存在差異這一問題值得注意。
據審核問詢函披露的內容,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根據榮茂系公司、廣州英權、上海山翊、鑫豪興、億福利、聚品恒信、鑫鴻盛源、樂際電子、美博電子9家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進項稅額以及客戶向金張科技的采購占比,測算的報告期內采購金額為3.77億元,明顯小于金張科技賬面記錄的對上述9家客戶的銷售金額6.56億元,二者差異金額為2.79億元,差異金額占比為42.51%。
對于這一問題,金張科技表示:公司客戶主要為民營企業,向其他供應商采購可能未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述9家客戶測算過程中使用的客戶向公司采購的比例數據,系根據訪談或客戶提供的說明,為概數,并非客戶準確數字,從而導致客戶從公司采購額要比實際采購金額小;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存在時間性差異,故客戶提供的納稅申報表中所記載的增值稅進項稅亦未能反映其當期取得的所有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
但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營收數據作為基礎資料,金張科技2020年Q1的營業總收入為7977.37萬元,其產品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金張科技的含稅營收為9169.39萬元。理論上,其營收要么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么形成經營性債權。
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6789.02萬元,此外當期金張科技的預收款項減少了30.98萬元,在核算的時候需要把這部分金額加進去,那么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大約為6820萬元,比含稅營收大約少2349萬元,如果數據是真實可靠的,那么當期其經營性債權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但截至2020年3月末,金張科技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0元、1.03億元、1077.64萬元和607.15萬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19年末僅增加了510萬元。
而不是前文計算出的2349萬元,按照這一結果,金張科技的收入中是有“水分”的。如果以相同的方式來驗證之前年度的數據,會發現其中存在同樣的問題。
綜合來看,金張科技要想證明信披數據的真實性恐怕還要再做出詳盡解釋。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