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0:11 | 來源:投資者網 | 作者:未知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麥迪衛康再次發布招股書,光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此舉意味麥迪衛康在IPO失效兩次后,再度發起赴港上市的沖擊。
????????
此前沖擊港股IPO折戟的麥迪衛康健康醫療服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迪衛康”),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11月17日,麥迪衛康再次發布招股書,光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此舉意味麥迪衛康在IPO失效兩次后,再度發起赴港上市的沖擊。
????????、
????????時間軸來看,2019年10月25日和今年5月8日麥迪衛康向港交所遞表。顯然,第三次持續沖擊上市可見公司決心不變。
????????“一般而言,在香港資本市場,IPO遞表失敗,往往說明監管層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模式存有較大疑惑,包括對公司的經營風險有所擔憂。如果公司繼續遞表,需要清晰回復監管層及投資者的質詢,以及更詳細披露公司的發展模式,因此,我們發現,持續遞表的公司在招股書更新方面都有較大改動。”一位熟悉香港上市流程的券商交易員告訴《投資者網》。
????????除麥迪衛康了赴港IPO屢敗屢戰一事備受外界更為關注外,公司的業績表現也同樣惹人關注,財務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期間,麥迪衛康皆保持兩位數的營收增長增速,但凈利潤和毛利率卻呈現下行趨勢。此外,其核心業務營收占比也逐年下滑。
????????對于上述現象及公司未來發展布局等話題,《投資者網》致函麥迪衛康,但未獲對方回復。
醫藥行業“兩票制”受益者
????????公開資料顯示,麥迪衛康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醫學會議服務、患者管理服務以及營銷戰略和咨詢服務。
????????公司招股書顯示,麥迪衛康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59億元、2.99億元、4.27億元、1.39億,凈利潤分別為2965.7萬元、3804.1萬元、2085.2萬元及-400萬元。
????????其中,醫學會議服務成為其主要業務收入來源。以2019年為例,麥迪衛康的醫學會議服務所獲得的營業收入為2.82億,占總收入的66.1%,超過六成營業收入來源是通過提供醫學會議服務。
????????“很多醫藥企業都是通過參加這種行業會議來宣傳產品的。”熟悉醫藥行業的河南明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永紅告訴《投資者網》,此外兩票制的推行也導致這類型的峰會越來越多。
????????據了解,所謂“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從而減少藥品中間的流通環節。而對于麥迪衛康這類第三方服務公司而言,兩票制實施下最直接的好處便是獲得更多藥廠的宣傳業務。
????????據任永紅介紹,在兩票制未實行前藥廠對外的區域渠道開拓、市場和學術推廣活動主要由經銷商承擔。而兩票制后,由于經銷商在醫藥流通環節中被取消,這部分的功能就由藥廠自身或專業醫藥推廣公司來承擔。
????????“每年各種醫學會、醫師協會,全國級的、地區級的會議都很多,主要是廠家過去贊助會議做品宣。”醫藥行業自媒體大咖達叔告訴《投資者網》,“而且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能辦線下會議,每個公司的預算都沒花完,下半年就更需要突擊花錢。”
????????政策的改變以及藥廠本身有很大的宣傳需求,為類似麥迪衛康這樣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商提供了更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行業門檻低致盈利下滑顯著
????????在招股書中,麥迪衛康稱自己是“中國最大的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數據顯示,在呈現高度分散狀態的國內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服務商行業中,其市場份額為4 。9%,而排第二位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僅為0.6%。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麥迪衛康占據該細分領域第一位的同時,卻出現營收大漲、毛利率下滑的現象。
????????據麥迪衛康招股書顯示,麥迪衛康2019年在營收大增的情況下,其凈利潤卻3804.1萬元下降至2085.2萬元,大幅縮水了近50%,毛利率更是從2018年的28.3%下滑至2019年的22.2%。
????????“以前的醫藥行業會議都是由各個旅行社、雜志社聯合醫學會舉辦,而現在一些IT公司也在舉辦類似的行業會議。”達叔告訴《投資者網》,醫藥行業的會議營銷和學術推廣競爭門檻其實很低。
????????事實上,由于行業門檻較低,各類型的醫藥行業會議也是層出不窮。這點在麥迪衛康自身業務發展過程,也得到了體現。
????????據《投資者網》查詢麥迪衛康2016年新三板掛牌轉讓書及2016年、2017年年報、2018年半年報發現,麥迪衛康保持其營收持續增長的主要方式,便是通過舉辦各種不同的醫藥會議。
????????據麥迪衛康在新三板公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此前作為主營業務之一的慢病患者教育,由于已經運營三年多,基本普及到全國范圍,客戶需求量相應減少,因此客戶縮減該項支出。業務達到飽和后,其收入從1.06億顯著下降至0.83億元,下降幅度達21.69%。
????????在原有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麥迪衛康便大力拓展醫學會議服務。2016年麥迪衛康醫學會議服務實現營收1.15億元,同比增長49.18%,占總收入的48.48%。
????????對此,麥迪衛康稱這部分收入的增長,主要是增加了內分泌科、心內科等領域的醫學會議。
????????據悉,從2016年起麥迪衛康將醫學會議服務作為其業務重心,也致使其營收和利潤逐年上漲。
????????2017年至2019年,麥迪衛康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8.4%。而患者管理服務占總收入的占比則從2017年的30%下滑至14.2%。
????????任永紅說,本身這種醫學會議就是一種資源整合的營銷,隨著次數的增加,會議的質量也在逐年下降。
新業務進展緩慢
????????傳統業務遇冷,麥迪衛康從2019年起開始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據招股書介紹,從2019年起麥迪衛康逐步開展了新業務CRO服務和互聯網醫院服務。所謂CRO服務業務,主要是指向醫藥企業提供包括新藥產品開發、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數據管理、新藥申請等技術服務,涵蓋了新藥研發的整個過程。
????????而互聯網醫藥服務則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手段為用戶提供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但是從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這兩項新業務進展緩慢。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6月份,CRO服務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48.2萬元和292萬元,占總收入的1%和2.1%。
????????某熟悉醫藥行業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投資者網》,“在CRO市場上,已經有藥明康德、泰格藥業、康龍化成等大型生物醫藥企業,麥迪衛康想要與他們競爭恐怕很難。”
????????而在互聯網醫院業務方面,麥迪衛康還未實現盈利。據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6月,互聯網醫院業務實現營業11000元和70000元,收入占總營收不及百分之一,這項業務暫時還看不到增長的跡象。
????????并且市場上已有春雨醫生、丁香醫生、掛號網等較為成熟的移動醫療APP產品。麥迪衛康想要實現互聯網醫藥業務的突破,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市場教育。
????????雖然,麥迪衛康已經在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醫療營銷解決方案領域做到了行業第一,但是公司卻面臨著毛利率下降、新業務遇冷等問題。從長久發展來看,麥迪衛康要靠講故事來說服市場,似乎并不在那么容易。
????????(文章來源:投資者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