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0:41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未知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廣州銀行順利引進南方電網等7家戰略投資者。經過增資擴股等一系列資本運作后,廣州銀行單一股東股權集中度大幅下滑。目前,廣州金控持股比例為22.58%。...
繼今年7月披露招股書后,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銀行”)IPO迎來新進展。
11月27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中,要求廣州銀行就貸款集中度過高、金融投資底層資產風險、部分年度監管指標低于標準、股權變動及股權清晰等51項問題進行回復。
據了解,廣州銀行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39.25億股,募資金額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2019年,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4%,較2018年下降1.1個百分點。
目前除了已通過發審會的重慶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外,仍有16家銀行在IPO排隊“候場”。作為一線城市城商行之一的廣州銀行,其上市之路上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關注。面對監管部門的51連問,廣州銀行能否順利“答題”有待檢驗。
千名股東尚未確權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銀行沖擊上市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但卻一直未能如愿。此前,股權問題一度被認為是廣州銀行推進上市多年來最大的障礙。截至2017年末,廣州銀行第一大股東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金控”)仍持股占比50.01%。
2018年6月,廣州銀行順利引進南方電網等7家戰略投資者。經過增資擴股等一系列資本運作后,廣州銀行單一股東股權集中度大幅下滑。目前,廣州金控持股比例為22.58%。
盡管已將單個股東持股比例降至監管標準30%以下,但廣州銀行在股權方面存在的隱患仍未完全消除。在此次反饋意見中,廣州銀行股權變動以及股權清晰受到證監會重點關注。
據招股書披露,自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廣州銀行共發生2466筆股權轉讓。截至2020年4月30日,由于股東人數眾多,廣州銀行尚有311名非自然人股東和1114名自然人股東未完成確權。
千余名股東尚未確權,是否構成股權不清晰?是否符合首發辦法的相關規定?證監會要求廣州銀行就此給出答案。而在千名股東未確權的背后,廣州銀行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也逐漸成為焦點。根據企查查顯示,該行所涉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高達128例,僅次于信用卡業務糾紛。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與廣州銀行有關的法律訴訟激增,相關裁判文書達到781例,約為此前六年的總和。《投資者網》就法律訴訟大幅增加的風險應對措施等問題向廣州銀行求證,未獲得有效回復。
2014—2020年廣州銀行法律訴訟數量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企查查
貸款集中度過高藏憂
此次證監會反饋意見提及,廣州銀行報告期內還存在部分年度監管指標低于或接近標準的情況,包括核心負債比例、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以及貸款撥備率等指標。
具體來看,2017年廣州銀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超過監管標準。2017年廣州銀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為60.70%,已經超過了監管規定的50%。2018年、2019年該指標分別為45.80%和47.62%,盡管有所下降,但依然處于高位。
針對銀行客戶貸款集中問題,光大銀行市場金融部分析師周茂華向《投資者網》表示:“銀行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相當于雞蛋過度集中于一個籃子,增大了銀行不良大幅上升風險,同時也可能增加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另一方面,也會對中小微企業信貸資源存在擠出效應。”
除此之外,按行業劃分來看,廣州銀行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也在上升。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廣州銀行投向房地產業貸款及墊款分別為245億元、317億元和350億元;截至2019年末,房地產行業的貸款占比為25.61%。
隨著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增加,廣州銀行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率也有所上升。截至2019年末,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占公司不良貸款的21.53%,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0.76個百分比至0.9%。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指出,上市銀行應將信貸投放向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傾斜,有效管控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度。在房地產行業監管不斷趨嚴的情況下,未來如何加強管控房地產業對廣州銀行來說仍是考驗。
ROE連續三年下滑
就收入結構來看,廣州銀行報告期內營收結構有了較大變化。2017年—2019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分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93.67%、92.52%和78.06%。其中2019年利息凈收入104.43億元,較2018年僅同比增長3.2%。
相比之下,廣州銀行非息收入增長較快。2019年,該行非利息收入為29.3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2%,較2018年上升21.17億元。細究來看,投資收益的增長占了大部分原因。2017—2019年,該行投資收益分別為194.7萬元、2.94億元和21.14億元。
對于利息凈收入與非利息收入結構的改變,廣州銀行招股書中稱,主要受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影響,部分金融投資產生的利息由“利息收入”調整至“投資收益”所致。
Wind數據顯示,廣州銀行金融投資業務2019年占比為33.68%,較2017年提高了14.4個百分點。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廣州銀行披露其金融投資底層資產的行業分布,是否投資于房地產、“兩高一剩”等特殊行業,以及就相關風險是否充分披露等進行說明。
周茂華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發展,銀行加大債權等金融資產投資,但如果金融資產在銀行資產結構中占比過大也可能存在一定風險,比如:銀行面臨的市場波動風險加大;部分銀行存在資產負債錯配,也可能增大流動性管理難度。”
此外,盈利能力逐年下降逐漸成為制約廣州銀行發展的因素之一。廣州銀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已連續三年下降,2016—2018年分別為15.25%、14.22%和12.23%。2019年該行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加權平均ROE降至11.35%。
針對廣州銀行盈利能力情況,評級機構新世紀公司在對該行的跟蹤報告中指出:“廣州銀行目前的資產負債結構和客戶結構使得該行利潤回報率在城商行中處于偏低水平。2017-2019年,該行平均資產利潤率分別為 0.73%、0.79%和0.81%。”
盈利能力下滑之際,廣州銀行能否順利應對監管部門的51連問?《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來源:投資者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