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08:3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韓宋輝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汽車4S店,跟多位行業資深人士交流車險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剖析此次改革給車主和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
關乎上億車主切身利益的車險綜合改革已經正式運行超過三周,市場實際運行情況如何?保險行業詬病已久的車險手續費亂象,改革后是否有所改善?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汽車4S店,跟多位行業資深人士交流車險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剖析此次改革給車主和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
全國三者險平均保額達到120萬元
此前,由于汽車商業保險(下稱“商車險”)定價較高,與事故責任發生后所需賠款相比,許多車輛的第三者責任險(簡稱“三者險”)投保額度明顯不夠。業內交流數據顯示,車險改革后,這一情況得到極大改善,三者險投保金額明顯上升。截至目前,全國三者險平均投保金額達到120萬元,較以往增加了30萬元左右。
一位車險理賠工作人員表示,車險改革后,很多車主主動提高了三者險保額,這是必要、合理的。一起涉及人員死亡的交通事故,可能涉及賠償包括死亡賠償金、子女撫養費、精神慰問金、喪葬費、律師費等。目前,我國許多地區涉及人員死亡的總賠償金已經遠超100萬元,上海、北京、寧波等經濟發達地區賠償金額往往在170萬元以上,即便是甘肅、山西等欠發達地區,賠償金額也接近100萬元。
一位車險銷售人員表示,正是因為這種真實需求的存在,車險改革后的三者險價格大幅下降,不少車主選擇給愛車大幅加保。據他不完全整理,車險改革之后,許多公司三者險保費賣出“白菜價”。以300萬元三者險保額為例,山西、青海等地保費最低僅需200多元;福建、貴州等地最低只需300多元;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只需500多元。
保費價格下降后,車主對三者險的保障需求正在快速釋放。數據顯示,車險改革之后,高保額的三者險投保人數顯著增多,保額達到200萬元的投保人數占比從過去的5%左右提升到近17%。
商車險投保率明顯上升
從全國監測數據來看,車險改革后,車險市場的另一大變化是,商車險投保率明顯上升。過去部分車主為了省錢,僅投保交強險,車輛風險覆蓋十分不足。車險改革后,這類車主出現了大面積主動加保商車險的情況,導致全國商車險投保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升,上漲比例達數個百分點,車損險和三者險投保率均有所上升。
“從經手車險保單來看,商車險投保人數的確有所增加,有些以前常年只投保交強險的老客戶,現在加保了一些商車險。”一位汽車4S店保險銷售人員表示,許多客戶原來也知道車輛保障不足,出于經濟考慮只投保了交強險,如今保費價格大幅下降,加保商車險也不會帶來太多負擔。
手續費亂象階段性改善 監管保持高壓態勢
隨著改革的深入,持續多年的手續費(傭金)亂象是否有所改善,目前行業整體的手續費水平如何?
記者從業內獲悉的數據顯示,車險改革以來,全國車險手續費出現大幅下降,較改革前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根據各地市場情況不同,手續費水平有所差異,個別地區最高達25%,大部分地區在10%左右。
行業手續費亂象出現階段性改觀,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車險改革后,監管在定價端大幅壓縮了保險公司費用率空間,提高了賠付率,導致保險公司沒有空間、也沒有動力提高手續費;二是各地銀保監局密切監測各分支機構運行動態,公司一旦惡意抬高手續費可能面臨暫停業務等監管措施。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非理性的手續費競爭會完全消失。接下來,監管部門將密切關注市場實際運行情況,一旦個別地區、個別領域因為搶業務而重搞手續費競爭,監管部門將及時出手干預,不排除會暫停其新業務。”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大型保險公司占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對于市場的穩定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大公司將成為監管重點關注對象;同時,新車領域手續費相對更高,亦是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領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