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6 10:2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養元飲品(42610,-029,-068%)、王老吉等知名企業背后的制罐供應商,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美包裝”)沖擊IPO的進程有了新動向,公司近期拿到了證監會的首發
對養元飲品銷售占比均超50%
嘉美包裝主要大客戶均為市場上知名的食品飲料企業,養元飲品、王老吉、銀鷺集團、達利集團、喜多多、統一實業等均在嘉美包裝的招股書中出現,其中,養元飲品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在2015-2017年報告期內,養元飲品均位列嘉美包裝的第一大客戶,嘉美包裝對養元飲品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83%、57.25%和54.84%,均超50%。
資料顯示,嘉美包裝專業從事食品飲料包裝容器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及飲料灌裝業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三片罐、二片罐、無菌紙包裝和PET瓶,主要用于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即飲茶和其他飲料以及瓶裝水的包裝,同時提供各類飲料的灌裝服務。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養元飲品、王老吉、銀鷺集團、達利集團、喜多多等國內知名食品飲料企業,通過向上述企業銷售各類食品飲料包裝罐或提供灌裝服務獲取利潤。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嘉美包裝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74%、76.99%和 72.45%,其中對第一大客戶養元飲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7.77億元、16.84億元以及15.06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83%、57.25%和 54.84%,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嘉美包裝對公司重要大客戶銷售的主要產品為三片罐、二片罐、灌裝。
在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恒看來,重大客戶依賴并非IPO的實質性障礙,卻是一個重要的審核風險,因為它能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獨立性。“證監會非常重視企業的成長質量,對于大客戶依賴型企業,證監會將著重關注。”許小恒如是說。
而在今年6月監管層向各家券商投行發布的最新IPO審核51條問答指引中指出,發行人來自單一大客戶主營業務收入或毛利貢獻占比超50%的,原則上應認定為對該單一大客戶存在重大依賴,在發行條件判斷上,應重點關注客戶的穩定性和業務持續性,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風險。
嘉美包裝的上述情形也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證監會要求嘉美包裝補充披露是否對第一大客戶養元飲品存在重大依賴,公司在客戶穩定性與業務持續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風險。
與大客戶關聯關系認定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嘉美包裝的重要大客戶,養元飲品以及喜多多均與公司存在“關系”,但嘉美包裝卻極力否認與之存在關聯關系。
根據嘉美包裝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4年5月26日,養元飲品實際控制人姚奎章通過雅智順與中包開曼簽署認購協議,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雅智順由多位自然人100%持股,其中姚奎章持有雅智順34.87%的股份,為最大股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養元飲品的股東雅智順(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雅智順持有養元飲品20.39%股份)持有中包開曼12.98%股份并間接持有嘉美包裝7.06%的權益。
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對上述情形進行了重點關注,要求嘉美包裝補充說明未將姚奎章、養元飲品認定為關聯方的原因和依據,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于關聯方的規定;從公司的歷史沿革,業務演變,與姚奎章、養元飲品的合作歷史及演變,雅智順入股中包開曼的原因,雅智順為公司提供資金等方面說明公司與姚奎章、養元飲品及其關聯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除此之外,嘉美包裝與報告期內第五大客戶喜多多的關系認定也引發了證監會的質疑。
招股書顯示,喜多多股東許慶純(持有喜多多40%股份)持有嘉美包裝0.91%的權益,在報告期內喜多多均位列嘉美包裝的第五大客戶,嘉美包裝對喜多多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8%、2.33%以及1.77%。
對此,證監會同樣要求嘉美包裝補充說明公司并未將第五大客戶喜多多認定為關聯方,也未在“比照關聯交易要求披露的重要交易”中披露的原因和依據,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于關聯方的規定。
對于姚奎章、養元飲品與嘉美包裝的關系認定,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股權關系,姚奎章可以認定為嘉美包裝的關聯自然人,而姚奎章實際控制養元飲品,養元飲品實質上可以認定為嘉美包裝的關聯法人。
而對于喜多多與嘉美包裝的關系認定,王智斌則表示,由于許慶純僅持有嘉美包裝0.91%的股份,并不屬于明文列明的關聯方,但是證監會可以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去認定。“這就屬于另外的條款,哪怕持股比例不足5%,但是仍然可以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進行認定。”王智斌如是說。
2017年凈利大降引關注
公司2017年凈利大降一事無疑也讓嘉美包裝的持續盈利能力打上一個問號。
財務數據顯示,2015-2017年嘉美包裝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9.21億元、29.42億元以及27.47億元;當期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2.46億元、2.59億元以及8734萬元;同期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6415萬元、2.41億元以及1.4億元。
不難看出,在2017年嘉美包裝營收、凈利均出現下滑態勢,其中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 6.6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41.91%。經北京商報記者計算,嘉美包裝2017年實現凈利潤同比下滑約66%。
而對于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嘉美包裝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系2017年公司下游客戶需求周期性減弱、銷售旺季縮短、馬口鐵及輔料采購成本上漲未能及時向下游客戶進行完全轉嫁等因素綜合導致公司主要產品三片罐毛利下降。
具體來看,2017年,受下游客戶需求減弱和春節、元宵節明顯滯后導致的銷售旺季縮短影響,嘉美包裝三片罐銷售收入下降了10.71%,導致2017年營業收入下降6.63%。與此同時,2017年嘉美包裝馬口鐵采購均價為5593.07元/噸,相比2016年的4629.74元/噸上漲了20.81%,而三片罐的銷售均價從2016年的0.493元/罐提高至0.503元/罐,銷售均價上漲2.03%,在采購價格上漲未能及時向下游客戶進行完全轉嫁的情況下,三片罐產品單位毛利下降16.67%。在營業收入下降6.63%和單位毛利下降16.67%的雙重影響下,嘉美包裝2017年整體營業毛利下降23.15%。
此外,嘉美包裝于2017年確認了因員工股權激勵而產生的股份支付費用,導致公司2017年凈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均減少1.15億元。
招股書顯示,在報告期內嘉美包裝三片罐產品的收入分別約為20.77億元、18.93億元以及16.9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76%、65.09%以及62.26%。
針對公司2017年業績大降一事,證監會要求嘉美包裝補充披露2017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6年下降的比例、下降原因及合理性;另外,結合最近一期業績情況補充說明業績下滑的程度、原因、性質、持續性等,業績下滑是否構成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重大不利影響。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嘉美包裝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作出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