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10: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又迎來了一位新攪局者。11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27320,-003,-011%)”)正式宣布開啟網約車業務。
來源:北京商報
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又迎來了一位新攪局者。11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27.320, -0.03, -0.11%)”)正式宣布開啟網約車業務。據了解,上汽集團推出的網約車平臺“享道出行”將在11月18日試運營。業內人士表示,網約車市場發展迅猛,作為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入局網約車市場將打破目前的競爭格局,但也面臨一定挑戰。
籌備半年
上汽集團將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打造出行服務平臺,定位于中高端客戶群體,主打中高端用車服務市場,App由上海賽可出行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開發,該公司正是上汽集團投資組建的一家互聯網專車服務平臺。“享道出行”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平臺上線的相關準備工作,11月18日將啟動試運營,至于什么時候正式上市,還需要再給我們些時間。”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各手機應用商店已經可以下載“享道出行”App,但打開App后,目前僅顯示該平臺試運營倒計時頁面。
早在5月,便傳出上汽集團內部成立網約車部門的消息,當時該部門主要的招聘方向為產品、技術和運營,而部分原滴滴出行員工也已確認加入。此前,上汽集團副總裁周郎輝表示,“我們正考慮進軍網約車市場,上汽今年深入推進創新戰略,不僅注重產銷規模‘大起來’,更注重自主創新‘強起來’和業務轉型‘新起來’”。 不過,對于具體規劃如何,是否會引入社會資本,周郎輝并沒有詳細解釋,僅表示10月左右相關信息就會對外披露。
數據顯示,目前上汽集團已成為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2017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累計銷量693萬輛,同比增長6.8%,增速高于市場平均水平2.1倍,上汽集團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3.2%。
目前,網約車業務的運營分為以滴滴出行為代表的C2C模式和以曹操專車為代表的B2C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享道出行”將以何種模式運營尚不能完全確認,但上汽集團在B2C模式上的經驗無疑更為豐富。資料顯示,上汽集團旗下B2C模式的分時租賃品牌“環球車享”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分時租賃企業,業務覆蓋全國62座城市,布局網點1.3萬個,投放運營車輛3.2萬輛,注冊用戶超過270萬名,平均每秒就會產生一個訂單。
消化產能
上汽集團官網顯示,公司將利用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布局與消費者直連、可產生高頻服務的網約車業務,加快轉型成為出行服務與產品的綜合供應商。
“網約車、拼車等方式都在發展,將來會是什么樣子還說不定。”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看來,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主機廠商都在從汽車制造向出行服務轉型,因此各車企對未來均存在焦慮,這迫使這些車企不斷進行試水,探索未來的出行模式,以免被淘汰。
事實上,進軍網約車業務不僅本身就是上汽集團轉型目標的一部分,也將有助于上汽集團實現在其他方向的轉型布局。
在上汽集團的轉型戰略中,新能源方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重點。2018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累計銷量4.4萬輛,超過2017年全年銷量,其中6月的銷量達1.31萬輛,同比增長456%。對于上汽集團來說,進軍網約車市場無疑有助于公司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化解公司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享道出行”App的官方介紹也顯示,平臺將采用“自營新能源車”提供服務。
除新能源汽車,在公司轉型的另一重要方向——自動駕駛方面,上汽集團也可以通過網約車平臺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獲取大數據,為自動駕駛等業務積累數據。
今年以來,上汽集團不斷加碼自動駕駛技術研發。2017年5月,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上汽名爵GS開上美國加州街道。2018年3月,上汽集團獲得上海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號牌。9月,上汽集團又拿下江蘇省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測試區域包括高速路段測試區。
短板猶存
根據貝恩咨詢發布的出行報告數據,僅2017年,中國網約車市場的交易規模就已超世界其他各國交易總和。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將達到720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11倍。
然而,網約車市場正逐漸顯現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2018中國網約車行業研究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滴滴以58.6%的滲透率位居各平臺之首,遠超其他網約車平臺(首汽約車2.6%、神州專車2.2%、易到1.6%、曹操專車1.3%)。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產銷能力,但作為網約車領域的“新手”,上汽集團仍需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既來自于技術方面,也來自于宣傳營銷等軟實力方面。
在技術層面,由于深耕網約車領域多年,滴滴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據。數據顯示,滴滴旗下產品用戶已達5.5億,超過3100萬車主及司機,業務范圍涵蓋出租車、快車、專車等幾乎所有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上汽集團此次推出的“享道出行”雖然宣稱將運用“大數據智能運算技術,提高運營和服務效率”,但在共享出行領域,上汽集團靠自身的話,僅能獲得旗下“環球車享”270萬名注冊用戶的信息,和其他網約車平臺相比,上汽集團仍存在較大差距。
同時,在營銷宣傳層面,雖然可以借助價格手段吸引用戶,但是上汽集團仍需要在各城市申請網約車牌照,目前尚不知道“享道出行”可以在哪些地方落地。與此對應的是,截至2017年12月初,滴滴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在全國各地分別均已獲得40張左右的網約車牌照。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滴滴,當下國內外各大車企都在加碼網約出行市場,上汽集團未來還將面對與眾多同行的競爭。2015年,吉利旗下的網約車平臺曹操專車成立,目前日訂單量已超過10萬;今年5月,一汽集團成立移動出行事業部;近日,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又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集團(新業務)有限公司宣布,將在華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整車企業,上汽集團轉型能量巨大,如果能從需求尚未完全釋放的中高端市場切入,完成“產品+銷售服務+出行服務”的成熟布局,將能吸引大量用戶。但是,和互聯網勢力甚至其他一些車企相比,上汽集團在網約車市場的布局較晚,因此將面臨非常嚴峻的競爭壓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