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塊并不復雜的物流園資產,黑芝麻卻要和實際控制人在四年內來回交易三次,買賣價格還有利于對方。蹊蹺交易的背后,究竟藏著什么不能告人的秘密?
10月18日,黑芝麻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容縣民國小鎮擬向實際控制人旗下公司容州物流園購買容州商業城綜合樓、商貿中心2號樓、商貿中心10號樓三處房產及相對應的土地使用權等資產,交易價格為3.85億元。
其中,綜合樓采用收益法和成本法評估,最終選擇成本法;商貿中心2號樓、10號樓采用收益法和市場法評估,最終選擇市場法。評估值比賬面值增值7235.23萬元,增值率為21.73%。
看似簡單的資產收購,背后卻有著有悖常理的邏輯。就是這家打算出售資產的容州物流園,早在三年前(2015年5月)曾被上市公司全資收購,彼時成交價為25596萬元,黑芝麻在當時的公告中列出5條積極因素,說明從關聯方處收購該資產的必要性、重要性。
到了2017年6月,黑芝麻又決定將這塊“優質”資產售回給關聯方,同樣列出了5點原因,幾乎將此前的積極因素全部否定,直言“標的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不具可持續性”。
既然關聯方賣給了上市公司一塊“不良資產”,那按照原價收回就是。可黑芝麻并不這樣操作,在對容州物流園投入5.1億元(收購股權資金2.65億元,提供流動資金支持超過2.5億元)后,上市公司卻按照2.95億元的價格脫手。
這相當于,黑芝麻實際控制人將容州物流園放在上市公司“孵化”了兩年,花了上市公司2.5億元流動資金后,最后只掏了約3000萬元的“分手費”。
故事到這里還沒完,這次黑芝麻又要收購容州物流園的一部分資產,即小于之前賣出的整體規模。只是,買入價格卻高出2017年賣出時很多,高達3.85億元。一買一賣之間,黑芝麻的實際控制人從上市公司又賺了9000萬元。而前次交易中,交易對方還有1億元股權轉讓款尚未支付。
前后矛盾的交易很快被監管機構關注,深交所10月23日向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就容州物流園相關資產進行三次反向關聯交易詳細說明情況。
在關注函中,深交所明確提出,公司說明在出售容州物流園全部股權后不久再次溢價購回部分資產的具體原因和真實背景;說明此次交易價格大幅高于前次交易價格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公司是否存在向關聯方高溢價購買資產從而實現向關聯方利益輸送的情形。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