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等亂象,監管部門正不斷形成合力,聯合打擊金融違法行為。6月4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央行副行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潘功勝近日帶隊赴公安部,與副部長孟慶豐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打擊地下錢莊及非法外匯交易平臺等有關情況交換意見。
央行、公安部表態稱,將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加強信息數據交換和工作銜接,加大對相關領域重大違法犯罪活動的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力度,開展廣泛宣傳教育,構建監管長效機制,堅決整治金融亂象,維護良好金融秩序。
事實上,伴隨互聯網金融發展,互聯網金融各業態成為非法集資的“新外衣”,在此背景下,也需要各部門加強監管協調。今年4月,在2018年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上,公安部經偵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偵辦非法集資案件8600余起,發案數呈現高位運行態勢。該負責人披露,雖然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布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點,但投融資類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房地產、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案數占總量的30%以上。
在互聯網金融涉及非法集資案件類型上,公安部披露,網絡借貸、投資理財、私募股權、虛擬貨幣、電子商務、消費返利、慈善互助、養老等領域成為“重災區”,涉及人員多、地區廣,蘊含巨大經濟金融風險。此外,以假幣、假銀行卡、騙取貸款、金融詐騙、洗錢等為主要形式的金融犯罪高位運行,新類型新手法犯罪多發,損害廣大群眾利益,破壞金融市場秩序。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借助“消費返利”、“虛擬貨幣”、“互助”幌子的非法集資案例不在少數。今年5月9日,廣州公安發布通告稱,云聯惠黃明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已被立案調查。據悉,該公司正是以“消費全返”等為幌子,采取拉人頭、交納會費、積分返利等方式引誘人員加入,騙取財物。5月14日,深圳南山警方通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官網和收購的“趣錢網”P2P平臺發行虛擬貨幣“普銀幣”進行集資詐騙,涉案金額約3.07億元。此外,中融民信、善林金融等多家線下理財公司被警方調查。
據公安部披露, 2017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先后查處了“善心匯”、“錢寶”、“善林金融”、“云聯惠”等一大批全國性重特大案件,相繼組織開展了打擊非法集資、網絡傳銷、地下錢莊犯罪等系列專項行動,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9萬余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千億元。
在公安部加大互金領域非法集資案件的同時,央行等監管部門也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專項整治。早在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集中力量對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重點領域進行整治。
2017年底,潘功勝提到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時表示,已取得積極進展。據潘功勝透露,目前初步掌握了全國各地區、各領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風險情況,互聯網金融無序發展、創新跑偏、風險不斷上升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市場競爭環境逐步凈化,一些互聯網金融業態正在有序調整、逐步規范。
潘功勝稱,下一步,專項整治工作將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完善法律法規框架,創新監管方法,堅持“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聯網金融的行為監管體系,審慎監管體系和市場準入體系,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