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10:3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長期看,參考日、韓的經驗,決定市場整體趨勢的還是國內基本面,海外資金的注入更多的是起到重塑投資者行為的作用。
“入摩”有利于改善市場風險偏好,中長期看,決定市場整體趨勢的還是國內基本面,海外資金的注入更多的是起到重塑投資者行為的作用6月1日起,A股將正式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MSCI),這意味著A股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對此,長盛基金表示,短期來看,有利于改善市場風險偏好,提振投資者情緒,增加流動性。長期來看,“入摩”將促進A股內在運作機制的結構性變化,增加機構投資者占比,堅定中長期國際資金對中國核心資產配置的信心。
而廣發基金則認為,MSCI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是漸進式的策略,短期為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相對有限。根據MSCI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6月和9月A股會以2.5%和5%的比重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對應的增量資金分別在105億美元和210億美元左右。上述增量資金相對目前市場的成交額來說,正向影響相對有限。中長期看,參考日、韓的經驗,決定市場整體趨勢的還是國內基本面,海外資金的注入更多的是起到重塑投資者行為的作用。
大摩華鑫基金表示,總體來看,MSCI入選的A股公司呈現“大而優”的特點。要知道市場超過50%的市值集中在不到5%的股票中,因此在“大而優”股票持續上漲的同時,市場上數量更大的、更具成長屬性的中小市值股票是難以獲得資金關注的,這就對充分強調分散化投資的量化策略十分不利。廣發基金認為,在行業配置上,市場對于此前備受壓制的電子、通信等成長行業的悲觀情緒有望得到修復。
國壽安保基金也認為,這有效緩解負面情緒,市場大概率延續5月以來的修復行情。主題方面,推薦受益于近期政策的環保、海南、MSCI等概念股的投資機會。
看好醫藥三大細分領域
受A股納入MSCI消息影響,今年以來持續上漲的醫藥板塊近期再度走強。在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邱璟旻看來,醫藥行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良好,加上相關政策的推動,醫藥板塊有望持續創造超額收益,可能是未來2~3年的戰略性資產,正在迎來新周期的開啟。從基本面來看,決定醫療行業長期增長的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轉移和政府投入力度等主要因素都沒有變化;從估值體系來看,采用DCF折現法可以更加客觀地描述企業的真實價值,也就是“PEG+pipeline”,可以補償企業在新藥研發中的“周期長、風險高、投資大”的代價,目前A股資本市場已基本接受了這一估值體系,因此相關企業估值得到了快速提升。
同時,邱璟旻還認為,醫藥板塊的上漲行情并非只是短期機會。盡管從長遠來看,醫療板塊有望持續創造超額收益,但精選個股依然是不變的投資精髓。未來行業會分化,能踏踏實實做事、布局創新品種的公司更有機會。從細分子行業來看,有三個領域值得重點關注,第一是創新藥產業鏈企業;第二是醫療服務類公司,尤其是有好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競爭力的公司;第三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企業。
其中,最看好的是創新藥產業鏈企業。中國的新藥研發在經歷較長時間的摸索期后,在藥監局新藥評審中心人員擴充、新版醫保目錄出臺、醫療保障局成立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即將迎來爆發期,而大量優秀的海外研發人才的回流更是加速了該行業的進展。但創新藥屬于科技性行業,具有投入產出周期性較長、投入較大及創新存在不成功的風險;從股票角度來看,其目前可能存在階段性靜態估值偏高的情況,但估值水平需要辯證分析判斷。除此以外,醫療服務類企業也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伴隨著“簡政放權”政策與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有好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競爭力的公司將會孕育出大量的商業機會。而一些擁有成熟的銷售團隊和管理經驗的傳統大型制藥企業,若輔以充裕的資金,通過海外并購的形式也可以走“捷徑”迎頭趕上。
未來對醫療領域的投資方向,在大摩華鑫基金王大鵬看來,結合基本面情況來看,從支付端和供給端兩個層面對醫藥板塊進行布局。支付端看好醫保存量資金再分配及結構優化,包括大檢測、生物制品、中藥飲片、剛需用藥、創新藥、基層醫療市場等;非醫保支付端看好消費升級,包括醫藥消費品及部分OTC的崛起、高端治療用藥和高端醫療服務等。從供給端來看,看好“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集中度提升,存量上抓質量,政策利于強者恒強的局面形成,長期看好龍頭企業,同時看好面向全球供給的制劑出口企業。增量上要看創新,創新是未來幾年最大的投資主線和投資機會。
王大鵬還認為,醫藥行業在景氣度向上,估值較低、機構配置比例低下的背景下,醫藥板塊仍有上升空間。操作策略上,繼續秉承價值投資理念,重點投資質地優秀、業績增長確定性高、估值具備優勢的個股。
新能源汽車蘊藏投資良機
融通新能源汽車擬任基金經理付偉琦認為,“我國自2015年起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然而,新能源車目前滲透率不足3%,以國家目標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20%來計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產值規模有望近萬億元,或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所以,未來看好新能源汽車蘊藏的巨大投資機會。”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生了一些變化,正由政策市向消費市逐漸切換。付偉琦認為,過往國內逐步出臺了總體規劃、財政支持、基礎設施、行業管理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政策工具包,護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性能提升,消費者自發消費力將成為行業產銷放量的主驅動力。
付偉琦稱,在成本方面,得益于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產業充分競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環節成本得以明顯下降。以動力電池為例,電池包占整車成本比重高達35%~45%,近3年價格下降大約35%,大大加速了整車平價時間表。由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支持較早,國內相關公司獲得了先發優勢,誕生了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供應鏈企業,這也反應在二級市場上。數據顯示,國證新能源車指數過去8年上漲123.65%,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22.48%的漲幅。付偉琦判斷,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容量大,未來具有先發優勢、核心競爭力、持續增長力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值得中長期布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