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爾濱譽衡藥業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擬出售全資子公司上海華拓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華拓)和西藏譽衡陽光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西藏陽光)100%的股權、全資子公司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普德藥業公司)100%股權至上海力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或其管理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子公司為譽衡藥業旗下重要營收、利潤來源。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在尚未形成主力產品合理結構的情況下,譽衡藥業在日后的營收、利潤來源等方面勢必受到影響。另外,譽衡藥業跨界第三方支付也不被業內看好。
譽衡藥業打包出售重要資產
此次擬出售三家子公司是譽衡藥業的重要資產。以譽衡藥業2016年年報數據為例,公司當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16億元,而這三家子公司的利潤就不止于此。其中,上海華拓2016年實現凈利潤2.25億元,普德藥業實現凈利潤2.1億元,西藏陽光實現凈利潤2.9億元,合計達7.25億元。
對于為何打包出售重要資產的原因及出售之后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譽衡藥業并未在公告中予以披露。3月1日,新京報記者向譽衡藥業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間,尚未得到對方回應。
在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看來,打包出售之舉并不明智。“并購與代理是譽衡藥業兩大主要利潤來源,公司近年來致力于聚焦腫瘤、骨科、心腦血管等業務領域,但在尚未形成合理產品結構的情況下,出售現金牛,未來業務發展、利潤支撐等勢必面臨問題。”
據了解,此次出售的子公司也多為譽衡并購而來。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華拓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2月譽衡藥業通過非同一控制方式購買上海華拓98.86%股權,2015年8月譽衡繼續收購其1.14%少數股東權益,上海華拓成為譽衡全資子公司。普德藥業成立于1995年9月份,2015年2月譽衡通過非同一控制方式購買普德藥業85.01%股權,2015年12月譽衡繼續收購其14.99%少數股東權益,普德藥業成為譽衡全資子公司。
記者還發現,普德藥業已是譽衡二次準備將其出售。2016年11月,譽衡藥業與仟源醫藥(8.990, 0.18, 2.04%)簽署《關于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擬將普德藥業100%股權以30億元的交易價格出售給仟源醫藥,但交易最終以失敗告終。
出售輔助用藥業務或為時尚早
輔助用藥受到重點監控等政策層面的影響,被認為是譽衡藥業打包出售子公司的重要原因。
根據譽衡藥業2月27日發布的2017年年度業績快報,其2017年營業總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分別上漲1.94%、-56.43%。至于營收增長放緩的原因,譽衡藥業解釋稱,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到兩票制政策影響。此外還包括銷售模式調整,銷售費用大幅上升;政府補助大幅下降;研發投入尚未產生較大收益等原因。
輔助用藥政策也在逐漸變化。目前,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已出臺相關政策,對輔助用藥進行重點監管或是限制使用。此次譽衡藥業出售的三家公司,上海華拓主要產品為磷酸肌酸鈉,普德藥業主要產品包括銀杏達莫注射液、注射用12種復合維生素等,西藏陽光主要銷售鹿瓜多肽注射液、DNA注射液等。其中,磷酸肌酸鈉、12種復合維生素被新疆衛計委列為重點監控產品。
出售行為是否與輔助用藥受到重點監控有關?史立臣認為,各省份陸續出臺輔助用藥目錄并進行重點監管,但并未限制輔助藥物的使用。“未來兩三年內,輔助用藥仍然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譽衡的出售行為為時尚早,此時出售現金牛,可能在后續經營中遇到麻煩。”
跨界第三方支付“難有生存余地”
譽衡藥業近年來的收購與出售行為頻頻,其中2017年底的一場跨界收購備受關注。2017年12月,譽衡藥業公告稱,擬收購弓靜等持有的上海瑾呈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瑾呈集團)70%股權,交易價格約為16億元。
標的資產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收單外包服務機構,瑾呈集團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包括但不限于中匯、拉卡拉、??迫谕?、付臨門)進行商戶拓展并銷售POS終端設備,由此獲得收單平臺服務費的分潤;業務包括但不限于銀行卡收單業務、線上掃碼支付業務、銀聯快捷支付業務等,其中主營為銀行卡收單業務的市場端服務業務。
在史立臣看來,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凈利潤等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這場跨界并不明智。在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高壓下,pos機業務很難有生存余地,“這場跨界收購可能影響主體業務發展。”
譽衡還因此受到深交所的問詢,關注其收購事宜,即交易是否實施及實施方案(如有)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及瑾呈集團2017年度業績大幅增長的風險提示等。譽衡藥業彼時回應稱尚未完成對瑾呈集團的盡職調查工作。記者也就收購進程向譽衡藥業發去采訪提綱,尚未收到回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