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14:32 |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集中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深入推進,藥品耗材價格下降、客戶需求降低,客戶流失率升高,銷售收入與利潤額大幅下滑,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且在預測期內較...
在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后,國藥一致(000028)2024年凈利出現大幅下滑,創下近11年新低。4月8日,國藥一致披露了2024年年報,公司2024年營收、凈利雙降。公司業績下滑主要系零售板塊受行業政策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原已邁入“萬店時代”的國藥一致2024年門店數量也出現明顯減少,截至報告期末已不足1萬家。年報顯示,2024年,國大藥房戰略性退出并關閉了1270余家直營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藥品零售行業競爭加劇,連鎖藥店已迎來大規模閉店潮,頭部連鎖藥店企業也已進入低利潤時代。
凈利同比下降59.83%
國藥一致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3.78億元,同比下降1.46%;歸屬凈利潤6.42億元,同比下降59.83%;扣非后凈利潤5.81億元,同比下降62.08%。
業績大幅下降之下,國藥一致2024年的凈利也創下自2014年以來近11年的新低,2013年國藥一致歸屬凈利潤為5.2億。此外,這也是自2016年后,國藥一致凈利首度下降至10億元以下。
資料顯示,國藥一致的主要業務包括醫藥分銷和醫藥零售。其中,公司醫藥分銷業務深耕兩廣地區,涵蓋藥品、器械耗材分銷、零售直銷以及零售診療等細分市場;國大藥房主要承載公司旗下的醫藥零售業務,門店網絡覆蓋全國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報告期內,國藥一致分銷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29.84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凈利潤9.22億元,同比下降12.74%,主要系受行業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應收賬款回款延遲,導致資金占用規模上升,相應的資金成本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國藥一致零售板塊出現虧損。財務數據顯示,國大藥房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23.57億元,同比下降8.41%;實現歸母凈利潤-10.72億元,同比下降388.83%。這也是造成國藥一致2024年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
雖然業績下滑,國藥一致仍擬進行現金分紅。公告顯示,公司2024年度利潤分配擬以2024年底總股本5.57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66元(含稅),預計分配現金股利2.04億元。
計提大額減值準備
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是國藥一致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國藥一致表示,公司利潤下降主要系零售板塊受行業政策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業績有所下滑,導致收購資產組的經營業績較預期存在較大差距,根據減值測試結果,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商譽及收購對價分攤形成的無形資產(品牌使用權和銷售網絡)計提減值準備9.7億元,減少報告期內歸屬凈利潤5.61億元。
具體來看,國藥一致表示,報告期內,受門診統籌等醫改政策因素深刻影響,終端消費者的行為發生變化,醫藥零售門店客流下降,保健食品、器械、中藥飲片等高毛利品類銷售下降明顯,公司商譽所在資產組銷售額及利潤下滑。同時受醫藥零售行業競爭加劇、醫藥電商線上分流影響,行業出現了普遍下行的趨勢。結合以上現狀,根據減值測試結果,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報告期內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8.88億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商譽減值會直接減少企業的資產和凈利,進而可能影響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商譽減值提示企業需要反思其收購戰略。在收購過程中,可能對標的公司的估值過高,或者對標的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預期過于樂觀,導致收購后未能達到預期收益。
除了商譽減值外,由于門診統籌等醫改政策的推行、行業競爭激烈、醫藥電商線上分流等因素影響,導致國藥一致零售藥店客流量減少,門店收入下降明顯,個別資產組存在中心商圈核心門店客流大幅下滑的情況,導致預測期內預計實現收入與收購時的預期存在較大差距,根據減值測試結果,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報告期內計提無形資產(品牌使用權)減值準備0.4億元。
同時,隨著集中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深入推進,藥品耗材價格下降、客戶需求降低,客戶流失率升高,銷售收入與利潤額大幅下滑,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且在預測期內較難實現大幅扭轉上升,公司報告期內計提無形資產(銷售網絡)減值準備0.42億元。此外,國藥一致對除上述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以外的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金額1.24億元,減少報告期內歸屬凈利潤0.65億元。
年內大規模關店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藥一致2024年門店數量也出現明顯下滑。
2023年,國藥一致已進入“萬店時代”。截至2023年末,國大藥房門店總數10516家,其中直營門店8528家,加盟店1988家。2024年,國藥一致門店數量大幅減少,截至年末已不足1萬家。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國大藥房門店總數9569家,其中直營門店7770家,加盟店1799家。
國藥一致表示,報告期內,國大藥房的戰略方向從“規模增長”調整為“高質量發展”,并成立了虧損治理小組,明確了虧損治理的方向及策略,量化了治理目標,確保治理工作有效落實。2024年,國大藥房戰略性地退出并關閉了1270余家直營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國藥一致曾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對子公司吉林省成大方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的立項,以及對天津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的立項。同時,決定清算注銷子公司國藥控股(揭陽)有限公司。
國藥一致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去年全國零售藥店規模超70萬家,整體零售藥店已超出市場飽和度,2024年二季度開始出現較多門店關閉情況,行業開店速度已經趨緩。未來企業包括國大藥房在門店規模數上會有削減,核心是提高單店產出效率。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看來,藥品零售行業競爭激烈,一方面是連鎖藥店之間的競爭,頭部連鎖藥店企業在市場上不斷爭奪客源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來自其他渠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例如線上醫藥電商的發展,對線下連鎖藥店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利潤普降的壓力下,連鎖藥店行業的整合可能會加速。
國藥一致提到,零售板塊2025年致力于改善業績,一方面持續聚焦深耕優勢區域,實行一店一策以提升單店經營質量;另一方面拓展與上游工業合作,降低采購成本,優化商品結構,提升自有品牌和統采占比;推動數字化轉型,優化流程效率,同時在控制人工成本和房屋租賃費用等方面采取降本舉措。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國藥一致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