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09:54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芯聯集成重要板塊的消費電子行業進入階段性調整,公司的總營收增速也相對收斂。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0.24億元、46.06億元、53.24億元、45.47億元...
2025年3月15日,芯聯集成(5.210, 0.11, 2.16%)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聯集成”)更新并購預案,對其中公司基本情況、行業市場數據等信息進行了更新。
此次并購最早披露于2024年6月22日,后續芯聯集成確定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以58.97億元的交易價格購買芯聯越州集成電路制造(紹興)有限公司(簡稱“芯聯越州”)72.33%的股權。此次收購落地后,芯聯集成將全資控股芯聯越州。
需要注意的是,芯聯越州在該交易中的估值達到81.52億元,增值率達132.77%。而芯聯越州近年持續虧損,近兩年又十個月歸母凈利潤虧損金額高達26.84億元。對虧損標的進行高溢價收購是否合理?
此外,此次收購并未設置任何業績承諾,這將進一步提升并購風險。
與此同時,芯聯集成自身的業績表現也同樣不盡如人意。自2018年芯聯集成從中芯國際(95.020, 1.65, 1.77%)中分拆以來,2019年到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持續虧損,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仍虧損近10億元。
業務長期出血導致公司現金快速流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擁有貨幣資金47.49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9.34億元,運營緊平衡。
而此次交易,芯聯集成擬以4.04元/股的價格發行13.14億股公司股份,用來支付58.97億元交易價格中的53.07億元;剩余5.9億元則以現金方式支付。此次并購是否會加劇芯聯集成的現金流壓力?標的公司是否會進一步拖累芯聯集成連年虧損的業績?還請各位投資者審慎看待。
芯聯集成重資產模式難過折舊關 近三年又三個季度虧損近50億元
芯聯集成原名中芯集成,其大部分董監高來源于中芯國際,且中芯國際曾向芯聯集成轉讓資產,并且二者存在技術許可、代采代加工等關系。
2018年3月8日,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電器簽署《公司章程》,約定共同設立中芯有限。五年之后的2023年5月10日,芯聯集成便成功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芯聯集成脫胎自中芯國際,其業務也是晶圓代工,2023年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為83.99%。
從行業角度來看,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為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其中更是以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為主。
2022年,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5.62%和25.51%,總計超七成。或是收到消費電子行業下游需求疲軟的影響,2023年,公司消費電子營收占比下降至23.56%,汽車電子領域的營收占比飆升至46.97%,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作為芯聯集成重要板塊的消費電子行業進入階段性調整,公司的總營收增速也相對收斂。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0.24億元、46.06億元、53.24億元、45.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82%、127.59%、15.59%、18.68%,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增速不到20%,較此前超100%的增速可謂是斷崖式下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持續高增的固定資產。2021年到2023年,公司固定資產分別為71.28億元、108.82億元、209.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17%、52.66%、92.95%。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芯聯集成共有固定資產189.9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57.46%。
同其他晶圓代工企業一樣,芯聯集成固定資產以機器設備為主,2022年末占到固定資產的八成以上,折舊年限為5-10年,年折舊率為10%-20%,折舊壓力較大。2021年到2023年,公司固定資產折舊分別為11.02億元、19.03億元、32.12億元。
巨大的折舊壓力下,芯聯集成盈利能力不容樂觀。自2019年以來的五年又三個季度里,公司毛利率持續為負,歸母凈利潤也持續虧損。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36億元、-10.88億元、-19.58億元、-6.84億元,總計虧損49.66億元。
在投資投入過于龐大、經營活動難以回血的局面下,芯聯集成依賴籌資保障公司的日常運營。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49億元、117.57億元、90.41億元、31.05億元,總計近300億元,這使得公司負債迅速擴張。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賬上共有貨幣資金47.49億元,對比下公司同期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共49.34億元,勉強持平。若再加上73.05億元的長期借款,公司有息負債規模已超過100億元,賬上貨幣資金相比之下顯得更加緊張。
在此情況下,芯聯集成還需要支付部分現金來進行收購,其現金流壓力無疑會進一步增大。
標的公司連年虧損卻獲高溢價 給予厚望卻未設置業績承諾
此次并購的標的公司芯聯越州成立于2021年12月,是芯聯集成上市募投項目之一的“二期晶圓制造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投資總額高達110億元。
據并購預案說明,標的公司芯聯越州是國內率先實現車規級SiC MOSFET功率器件產業化的企業,其產品良率和技術性能在國內位居前沿。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標的公司用于車載主驅的6英寸SiC MOSFET出貨量均為國內第一。2025年,標的公司有望實現8英寸SiC MOSFET的量產,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此舉的企業。
而從歷史業績上看,芯聯越州的表現可不算亮眼。2022年及2023年,芯聯越州分別歸母凈利潤錄得7.00億元和11.16億元的虧損,2024年前10個月公司同樣錄得8.68元的虧損,兩年又十個月總計虧損近27億元。
在此情況下,芯聯越州卻在估值時獲得極高的增值率。據悉,經市場法評估芯聯越州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81.52億元,而其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35.02億元,增值率高達132.77%。
芯聯集成在交易預案中表示,芯聯越州相比上市公司,其產線建設時間相對靠后,能夠采用更先進的產線、更成熟的技術和工藝進一步擴大IGBT和硅基MOSFET產能,并前瞻性布局 SiC MOSFET、VCSEL(GaAs)以及高壓模擬IC等更高技術平臺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可見,芯聯集成對芯聯越州給予了較高的戰略厚望,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本次交易卻未設置任何業績承諾。
芯聯集成對此解釋到,“標的公司在本次交易前已經由上市公司控制,而且標的資產的評估方法未采用收益法,因此本次交易未設置交易對方對標的公司的業績承諾條款”。還請各位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