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14:05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為中國第四大啤酒公司,重慶啤酒有著不錯的經營業績。不過,2024年,公司出現了營業收入、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歸母凈利潤”)少見的雙降。...
備受關注的重慶啤酒(59.550, 0.63, 1.07%)(600132.SH)與參股公司重慶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威”)之間的合同糾紛案有了最新進展。
3月14日晚間,重慶啤酒披露,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公司被判向嘉威賠償3.53億元。
重慶啤酒在公告中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公司將提起上訴,并重新審視與嘉威的合作。
重慶啤酒曾被列為重慶國企改制的重點項目,2008年12月,丹麥嘉士伯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2009年初,重慶啤酒與嘉威簽訂了包銷協議,即由重慶啤酒包攬嘉威所產啤酒銷售。
始于2020年,因為包銷糾紛,雙方互相起訴對方。2023年10月,嘉威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慶啤酒方面賠償6.32億元。
作為中國第四大啤酒公司,重慶啤酒有著不錯的經營業績。不過,2024年,公司出現了營業收入、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歸母凈利潤”)少見的雙降。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兩年,重慶啤酒的研發投入明顯縮水。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0.26億元,此前的2021年、2022年分別為1.63億元、1.11億元。
不服一審判決將上訴
重慶啤酒與參股公司之間簽訂的包銷協議引發的糾紛愈演愈烈。
根據重慶啤酒最新公告,嘉威就其與公司的合同糾紛,于2023年10月11日向重慶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訴狀》,案件于2024年8月1日開庭,重慶啤酒當庭提交《民事反訴狀》,請求法院判令解除公司與嘉威于2019年3月15日簽訂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之備忘錄(三)》(以下簡稱《備忘錄三》)。
3月14日,重慶啤酒公告,公司收到該案一審判決書。一審判決內容為,重慶啤酒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嘉威損失約3.53億元,駁回嘉威的其他訴訟請求,駁回重慶啤酒的反訴請求。
公告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重慶啤酒將提起上訴,并重新審視與嘉威的合作。
重慶啤酒表示,經與審計機構溝通,基于會計謹慎性原則,重慶啤酒下屬實施該包銷業務的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慶啤酒有限公司(簡稱“嘉士伯重啤”)擬計提預計負債2.54億元,預計減少公司2024年度利潤總額2.54億元,減少歸母凈利潤1.31億元。
2009年,嘉威與重慶啤酒簽訂了為期20年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約定包銷期間僅允許嘉威生產“山城”品牌啤酒,且生產的全部啤酒均應交由重慶啤酒包銷。2015年之后,雙方陸續簽訂了《〈產品包銷框架協議〉之補充協議》《產品包銷備忘錄》等文件,其中也包括重慶啤酒此次公告提及的《備忘錄三》。
重慶啤酒控股股東方面“嘉士伯中國”發布聲明稱,重慶啤酒歷來產能充足,并不需要嘉威代工,而包銷協議嚴重犧牲了重啤的利益,出于對企業發展歷史的尊重,重慶啤酒始終履行該協議,但對于嘉威試圖超越協議框架范圍,攫取更多不當利益的行為,公司絕不認可。
聲明顯示,2009年1月,仍為國企的重慶啤酒與嘉威簽訂了包銷協議。該協議一方面要求重慶啤酒從嘉威采購的啤酒價格與其經銷價格一致,另一方面要求“同增同減”,嘉威的包銷量與重慶啤酒在重慶主城區的主要工廠銷量同步增減。
2009至2023年,嘉威累計獲得利潤達20.29億元,其中16.48億元是在嘉士伯控股重慶啤酒之后。
嘉威方面則是另一種說法。2024年8月,嘉威在其公眾號發布“拯救‘山城’啤酒品牌的聲明”。
聲明稱,為防止惡性競爭,共同做大做強“山城”啤酒品牌,重慶啤酒集團以“山城”啤酒商標使用權出資聯合鈺鑫集團共同組建嘉威公司(鈺鑫集團占61%,重啤占33%,鈺鑫工會占6%)。 此后,“山城”啤酒產銷量由1999年的不足30萬噸猛增至2013年的100萬噸,重慶市場占有率達95%以上,西南地區占有率也達65%以上。
但自2013年外資丹麥嘉士伯中國收購重啤股份以來,“山城”啤酒年產銷量從100萬噸下降至9.8萬噸,品牌價值從60億元到現在包括“山城”啤酒品牌在內的所有199個本地品牌商標的賬面價值已不足1600萬元,“山城”啤酒品牌瀕臨消亡,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釜底抽薪。
銷售費連增研發投入縮水
重慶啤酒與嘉威之間的糾紛如何解決,最終有待法院做出公正判決。但重慶啤酒自身的發展不容忽視。
曾經,重慶啤酒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業績。2016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1.96億元,同比下降3.85%;歸母凈利潤為1.81億元,同比增長375.57%。
緊隨其后的2017年至2023年,公司實現了歸母凈利潤不間斷增長。其歸母凈利潤從3.29億元增長至13.37億元,營業收入也從31.76億元增長至148.15億元。
但是,2024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了下降。
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6.45億元、12.45億元,同比下降1.15%、6.84%。
這是公司歸母凈利潤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上一次下降是2015年,間隔了八年。
對于2024年營收凈利雙降,重慶啤酒表示,受啤酒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轉換影響,啤酒行業在餐飲和娛樂渠道等現飲消費場景承壓,公司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通過加速開拓非現飲渠道并提升罐化率,積極應對上述變化趨勢。隨著公司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司加大了信息化投入,信息服務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同行業公司中,2024年前三季度,青島啤酒(74.160, -0.04, -0.05%)、燕京啤酒(12.200, -0.01, -0.08%)、珠江啤酒(10.290, 0.11, 1.08%)、惠泉啤酒(11.230, -0.01, -0.09%)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均在增長。當期,重慶啤酒的歸母凈利潤小幅下降。
備受關注的是,重慶啤酒的銷售費用逐年增加。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22.13億元,2022年、2023年分別為23.26億元、25.33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為19.69億元,同比繼續增長。
與之對應的是,公司研發投入明顯縮水。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63億元,2022年下降至1.11億元,2023年僅為0.26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0.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0.13億元略有增長。
過去幾年,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營銷驅動,研發投入大幅縮水,未來的重慶啤酒,靠什么打造核心競爭力?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