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09:43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億元到-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公司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
近日,東方雨虹(13.720,-0.26,-1.86%)、金域醫學等“高現金分紅”引發市場關注,被投資者質疑為掏空式分紅。
在監管層三令五申以現金分紅等方式“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背景下,東方雨虹、金域醫學等企業的高現金分紅行為為何引發“掏空式分紅”質疑。
我們曾在現金分紅系列曾提出,對于高分紅公司,需要關注其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如長江電力(27.020,-0.17,-0.63%)常年維持高分紅。同時也需要警惕一些“偽”分紅公司,警惕可能出現的高現金分紅陷阱,其一,市值管理驅動型高比例分紅,即利用分紅刺激股價達到市值管理需求,配合大股東減持等訴求;其二,治理缺陷型現金分紅式輸血,即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欠佳,警惕可能出現大股東“輸血式”分紅;其三,融資套利型突擊式分紅,為滿足再融資需求,突擊式分紅;其四,財務調節型偽裝分紅,即利用分紅配合調節優化相關財務指標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3年修訂)》等規范性文件也明確指出,加強對異常高比例分紅企業的約束,引導合理分紅。強調上市公司制定現金分紅政策時,應綜合考慮自身盈利水平、資金支出安排和債務償還能力,兼顧投資者回報和公司發展。對資產負債率較高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佳,存在大比例現金分紅情形的公司保持重點關注,防止對企業生產經營、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虧損式”分紅是否真的掏空
近日,金域醫學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宣布將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紅利。公告顯示,本次利潤分配方案以方案實施前的公司總股本460余萬股為基數,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88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超過4億元。
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億元到-4.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公司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55億元到-2.25億元。
值得注意,金域醫學現金分紅方案一出引起市場嘩然。即在公司業績虧損下公司大比例分紅,被部分投資者質疑掏空式分紅。
那公司究竟有沒有掏空式分紅?
首先,從行業發展階段看,行業集中度較高。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從第三方醫學診斷業務營收規模來看,我國第三方醫學診斷產業集中度較高,金域醫學、迪安診斷(17.890,0.04,0.22%)、華大基因(64.060,0.80,1.26%)、艾迪康控股四大領軍企業占據主導地位,2022年在新冠檢測需求增長情況下第三方醫學診斷需求大幅增長,由于政府一般將新冠檢測業務承包給龍頭企業,進一步助推了四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擴張;2023年CR4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較高水平(超過60%)。其中,從企業第三方醫學診斷業務營收規模占比來看,2023年,金域醫學市場份額最高,約為26%,其次是迪安診斷、華大基因、艾迪康控股和康圣環球。
其次,從公司自身業績增長持續萎靡,研發及資本性支出也在縮減。
公司近年業績增長持續萎靡。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營收大降44.82%,24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進一步下降10.95%。
在研發及資本性支出近年也呈現出縮減狀態。
Wind數據顯示,22年研發支出為6.33億元,而23年降至4.67億元,24年前三季度研發支出為3.02億元。
公司21年資本性支出接近10億元,而2024年前三季度僅為3.4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高,前三季度資產負債率水平僅為27.01%。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近年現金呈現出持續下降態勢。Wind數據顯示,公司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21年高達20.88億元,23年驟降至12.31億元,24年前三季度僅為3.12億元。
警惕哪些雷區?
根據24年半年報介紹,金域醫學是一家以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為核心的高科技服務企業,通過不斷積累的“大平臺、大網絡、大服務、大樣本和大數據”等核心資源優勢,致力于為全國各級醫療機構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醫學檢驗診斷信息整合服務,堅持以領先、全面的檢驗技術、適宜的檢驗項目、國際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廣覆蓋的服務網絡助力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推進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全國超過23000家各類醫療機構提供包括質譜、基因組、病理、生化發光、免疫學、其他綜合等11大類共87類醫學檢驗技術,超4000項檢驗項目的外包及科研技術服務。目前,公司在內地及港澳地區已建立了49家醫學實驗室,超 750家合作共建實驗室,服務網絡覆蓋全國 90%以上人口所在區域,已成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市場領先企業。
一邊是公司領先的市場地位,但公司近年業績卻持續惡化,這又是為何?
對于24年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金域醫學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務收入不及預期,且固定成本較大,導致經營杠桿效率下降。此外,部分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延長,導致產生信用減值損失金額較大,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2024年擬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約6.5億元至7.2億元。與此同時,金域醫學對固定資產進行了盤點清理,對喪失使用功能的固定資產進行了報廢處置。受公司投資的部分企業業務增長未能符合預期影響,需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最終減值的金額將由公司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后確定。
從上述可以看出,公司應收款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鷹眼預警提示,公司的應收款占比持續上升。2020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金域醫學的應收賬款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32.68%、39.06%、45.39%、62.47%、91.05%。其中,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6.94億元、46.65億元、70.25億元、53.35億元、51.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應收款余額超一年以上金額接近30億元,其中2年以上超10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應收款主要為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未來是否可能存在邊際改善或可以進一步觀察。
其次,集采及價格規范等監管措施或可能進一步壓制公司盈利。
據公開資料,2021年開始,國內IVD行業集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省際聯盟集采成為主要形式。2023年,江西牽頭組建23個省、市、自治區及兵團參與的肝功生化類檢測試劑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幅達68%,進一步擴大了集采范圍和降價力度,至此國內 IVD集采進入加速擴面階段。
與此同時,醫療服務價格亂象被監管點名,未來公司盈利是否可能受約束。2024年10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醫療服務價格規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該《通知》指出,部分檢查檢驗類醫療服務地區間價格差異大,穿透分析發現項目價格構成中的設備折舊、耗材成本相差懸殊,甚至出現同一儀器在不同省份采購價格從每臺千余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同一試劑在不同省份采購價格從每套五、六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情況,虛高成本推高了檢查檢驗價格。隨著治理項目的推進,ICL企業向下游醫療機構或客戶提供的檢測服務價格或可能受沖擊。
最后,行業競爭或進一步增加公司經營壓力。
據觀研報告明確指出,按臨床項目的檢驗量和技術難易程度,ICL行業有普檢和特檢項目,其中,普檢項目供應商多、價格成熟、進院價格折扣率低,隨著需求的減少,為了爭奪項目,價格戰隨即打響。公開資料顯示,普檢項目供應商多、價格成熟、進院價格折扣率低,隨著需求的減少,為了爭奪項目,價格戰隨即打響。檢驗項目的結算扣率是一個明顯的衡量指標,扣率越低,分給第三方檢驗實驗室的費用就越少。在杭州地區,普檢項目的扣率已經從25%-30%下滑至20%-25%區間。更有甚者,山東濟南有醫院的檢驗外送服務項目成交公告中,費率低至18.8%。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年毛利率也整體呈現出下跌趨勢,毛利率由21年高點的47.29%降至去年三季度35.15%。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