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11:21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記者注意到,盡管優優綠能曾憑借新能源汽車行業紅利實現高速增長,但受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國內同行加劇競爭等因素影響,外銷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其業績在2024年出現明顯疲...
充電模塊商優優綠能的IPO進程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近日,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優綠能”)創業板IPO提交注冊,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模塊領域的頭部企業,優優綠能主要產品為15kW、20kW、30kW和40kW充電模塊,主要應用于直流充電樁、充電柜等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設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優優綠能曾憑借新能源汽車行業紅利實現高速增長,但受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國內同行加劇競爭等因素影響,外銷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其業績在2024年出現明顯疲態,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2025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預計繼續下滑。
此外,優優綠能的上市之路還存在客戶依賴癥、研發投入不足、產能利用率低等問題。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家曾被視為“充電模塊第一股”的企業,又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
股東兼任大客戶,應收賬款高企
優優綠能成立于2015年,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設備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
回顧優優綠能的IPO歷程,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22年12月,公司首次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2023年8月通過上市委會議,但隨后因財務數據更新等原因停滯不前,直至2025年2月26日才正式提交注冊。
從業績來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優優綠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31億元、9.88億元、13.76億元、7.2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611.39萬元、1.96億元、2.68億元、1.39億元,其中,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8.07%、325.30%、36.84%和7.96%,2023年開始增速有所放緩。
進入2024年后,公司業績出現明顯疲態。據優優綠能透露,2024年全年經審閱的營收為14.97億元,同比小幅增長8.86%;凈利潤為2.56億元,同比減少4.73%;扣非后凈利潤為2.44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4.46%。
更令人擔憂的是,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凈利潤預計同比降幅達19.35%至2.67%,扣非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7.57%至0.09%。
對于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優優綠能解釋稱,一方面,為布局新產品、新領域、新市場,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外銷收入占比下降,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
據了解,2024年,受歐美政府和企業放緩汽車電動化轉型、北美電動汽車充電標準向NACS標準轉變等情況的影響,同時疊加主要客戶ABB因市場因素、自身經營情況減少對公司采購等因素,優優綠能外銷收入及占比有所下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優優綠能的前兩大客戶,ABB與萬幫數字,同時兼具公司股東的身份。其中,ABB直接持有優優綠能7.80%的股份,萬幫數字通過其控股股東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間接持有優優綠能2.67%的股份。
具體來看,2020年ABB入股優優綠能后,其采購額從85.88萬元飆升至2022年的2.75億元。
目前,優優綠能對重要客戶存在一定依賴。報告期內,優優綠能向ABB的銷售收入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0.64%、27.84%、16.64%和10.91%,向萬幫數字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37.59%、19.54%、15.20%和13.73%。盡管2024年上半年對這兩大客戶的銷售占比降至24.64%,但仍保持在四分之一的水平。
依賴大客戶及關聯方,這也導致優優綠能應收賬款高企。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67億元、2.96億元、4.38億元和5.59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9.03%、30.66%、32.53%和36.60%。
研發投入吝嗇,存產能過剩風險
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優優綠能在招股書中自稱擁有“技術能力突出的研發團隊”,但對比盛弘股份、通合科技等競爭對手,其研發強度明顯不足。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優優綠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49萬元、4018.26萬元、7909.27萬元和4914.05萬元,但研發費用率僅為4.99%、4.07%、5.75%和6.81%,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值11.07%、9.60%、10.42%和12.19%。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優優綠能研發費用率僅為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的一半,未來研發費用投入不足可能會削弱其在充電模塊技術迭代中的競爭力。
此外,報告期內,優優綠能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72人、129人、211人、251人,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424人、479人、592人、295人,優優綠能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優優綠能所處的充電模塊市場正面臨產能過剩風險。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優優綠能產能利用率整體較低,分別為38.50%、63.93%、80.41%、76.62%和67.98%,僅2022年短暫超過80%。
從行業來看,目前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如北美NACS標準推行)及國內同行擴產(如通合科技)加劇競爭,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盡管如此,優優綠能仍計劃通過IPO募資7億元,其中2.7億元擴建生產基地,且未披露具體的產能消化措施,這可能加劇產能過剩風險。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優優綠能賬面資金充足,截至2024年上半年,優優綠能的貨幣資金已達6.45億元,占總資產的42.22%。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44.08%,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負債水平。但公司此次仍計劃通過IPO募資1.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這一舉動不禁讓人對其上市動機產生質疑。
也就是說,無論從產能利用率還是流動資金的角度,優優綠能的募資方案似乎都不存在“必要性”。監管層也要求其說明,在訂單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固定資產購置規模是否匹配,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用于大規模購建固定資產的原因及合理性。
業內專家認為,在業績增速放緩,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風險暗藏的大背景下,優優綠能存在過度依賴大客戶、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募資爭議可能成為過會的關鍵障礙。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