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11:14 | 來源:界面新聞 | 作者:未知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獨角獸上市之路并不算順利。
界面新聞記者 | 白帆 編輯 | 李慎
百億獨角獸豐巢的上市之路有些坎坷。
至2025年2月28日,智能快遞柜網絡運營商豐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豐巢”)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正式失效。豐巢方面對界面新聞回應稱,招股書失效屬于港交所的正常機制,公司香港上市的工作也還在推進當中。
豐巢作為市占率6.1%的末端物流企業,其經營模式已經獲得市場驗證,招股書失效并非意味著上市存在問題,但依然難掩豐巢在資本運作和業務合規等多個方面的挑戰。
經營合規性成難點
2015年6月,豐巢正式成立,也由此開創了基于智能柜的末端寄件服務的新模式。作為順豐旗下的“親兒子”,豐巢一直不缺資本的重視,并借助資本以8.1億遠的價格收購中集e棧,后又并購行業“老二”中郵速遞易,豐巢規模迅速壯大。加上自身的發展,截至2024年5月31日,豐巢智能柜達到33.02萬組,覆蓋20.9萬個社區。如若豐巢成功上市,將成為“快遞柜第一股”。
但是,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獨角獸上市之路并不算順利。
2024年9月12日,在豐巢披露港股上市招股書的12天后,中國證監會要求豐巢補充說明公司協議控制架構、業務經營合規性等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要求豐巢說明滯留費用及包裹服務費的金額、占比情況,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此外,需補充說明豐巢在開發、運用網站、APP、小程序等產品過程中,客戶信息的收集、儲存、使用及數據安全情況。
上述文件稱,豐巢應當于2024年10月18日—2024年10月24日進行補充說明。直到目前為止,豐巢并未公布上述補充材料,招股書也因披露時間超過6個月而失效。
豐巢能否繼續上市不僅關乎企業自身,也與背后的投資者們密切相關。
豐巢在成立之初由順豐100%持股,但在成立2個月后,便獲得了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的增資。增資完成后,順豐持股35%,中通、韻達、申通分別持有20%的股權,普洛斯持股5%。后面兩三年,這些股東還多次向豐巢增資。但在兩三年后,“通達系”公司轉向菜鳥陣營,退出豐巢。
至今,王衛控制豐巢48.45%投票權,其股東還有中國郵政、川發龍蟒(13.310,-0.43,-3.13%)、摯信資本、鼎暉資本、亞投資本、長石資本、紅杉中國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不過,豐巢最后一輪融資停留在2021年,至今豐巢已經有3年沒有新的資本進入。
豐巢的確對資金有較大需要。豐巢在其招股書中表示,上市募集到的資金將用于拓展更多的市場,包括低線城市等,而在已經覆蓋的城市,豐巢將繼續優化快遞柜的位置,從而實現其快遞柜網絡的優化。
此外,豐巢因上市之事還有一筆8000萬美元的費用。
2021年1月,豐巢與B-4類普通股股東訂立投資協議,約定豐巢若沒有在投資4周年(即2025年1月27日)內上市,相關股東可以行使贖回權。而2024年8月26日,在豐巢修改上述協議,B-4類普通股股東行使贖回權的最終上市截止時間延長至2027年1月31日前。
為此豐巢按所持每股0.165435美元的價格,向B-4類普通股持有人各自支付特別權利調整費。根據豐巢招股書信息,豐巢進行B-4輪融資時,投資方的支付成本是每股0.8272美元,特別權利調整費約占成本的20%。當時,豐巢B-4輪融資總金額為4億美元。據此推算,豐巢此番支出的特別權利調整費約8000萬美元。對持有9.09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銀行借款2.58億元的豐巢來說,8000萬美元并非一筆小支出。
此外,豐巢在過去幾年持續虧損。2021年-2023年,豐巢利潤分別虧損20.71億元、11.66億元、5.4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虧損14.14億元、8.42億元、1.85億元。一直到去年前5個月,豐巢才轉虧為盈,期內利潤7160.2萬元。
即便如此,末端快遞亟待改革在當下,快遞柜依然是化解行業矛盾的優選方案。根據胡潤研究院公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豐巢的估值達到250萬人民幣,在全球排名第270位。
爭議滯留包裹暢存費
豐巢還有另一處煩惱,即存在爭議的滯留包裹暢存費。所謂滯留包裹暢存費,即超過18小時之后,額外每12小時間隔收取0.5元服務費,每個包裹的上限為3元。
根據豐巢的招股書,2021年-2024年前5個月,豐巢針對儲存在豐巢智能柜中的約16.15億個包裹收取暢存費。按照最低收費0.5元計算,2021年-2024年前5個月,豐巢滯留包裹收取暢存費共計高達8.08億元,約占總營收的7%。
對于很多不習慣使用豐巢的消費者來說,這筆滯留費本就不該支出。一位消費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有時候快遞員把快遞放到豐巢,自己可能沒有看到短信而忽略了包裹,導致超時。她認為,放入快遞柜并非消費者自主行為,而是快遞員的投遞行為,為何要自己支付這筆費用?
她還計算稱,通常小區的快遞員在上午11點左右會在快遞柜進行投放,18小時后即次日凌晨5點,考慮到白天上班的因素,這意味著她需要當天就把快遞取出才可不被收費。“這對于上班族來說挺難的。”該消費者吐槽稱。不過對另外一些上班族來說,24小時營業的快遞柜比按點下班的驛站更方便。
除此之外,豐巢還會向快遞員收取0.2元-0.4元/柜的費用,這是豐巢的支柱業務。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5個月,豐巢快遞末端配送服務收入分別為14.55億元、16.86億元、18.36億元、7.77億元。雖然營收實現穩步增長,但該業務板塊占總收入的比例持續萎縮,從2021年的57.6%下降至2024年5月31日的40.8%。
然而,在2024年3月,《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新修訂版正式實施,明確要求快遞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貨、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末端設施。如果情節嚴重,將處以1萬元—3萬元罰款。對豐巢而言,這一政策成為其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挑戰。
上述中國證監會要求豐巢補充說明“滯留費用及包裹服務費的金額、占比情況,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的內容是否與這一條例相關尚難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從2020年多個城市的小區業主因豐巢收費問題抵制豐巢進入小區至8億元滯留費引發熱議,豐巢顯然還未成功讓消費者接受快遞入柜的習慣。事實上,快遞柜已然是末端不可或缺的服務模式,豐巢如何打破與消費者之間的這層壁壘,講述好服務末端的故事,成為其當下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單純的寄遞服務很難支撐豐巢長遠的發展。因此,從2022年開始,豐巢推出了洗護服務,2023年下半年,豐巢甚至自己建立一間洗護工廠。豐巢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豐巢的洗護網絡包括上述自營洗護工廠以及全國135家第三方洗護工廠。目前,豐巢的洗護服務訂單數量由2022年的6.9萬份增加至2024年前五個月的96.2萬份。到家服務方面,豐巢截至今年5月31日共達到7.14萬份訂單。
豐巢關于其業務劃分的說明。圖片來自豐巢截圖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也分析稱,豐巢的生存邏輯是不僅僅依賴快遞,社區生活也是其重點要挖掘的市場,甚至不排除通過快遞柜銷售商品,很多多元化的服務都是可以重點開拓的。
但他也提到,豐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想好自己的打法,過去幾年尤其是電商迅速發展的2021年-2022年,豐巢錯過了行業利好的機會,市場表現不夠驚喜。不過,在這幾年末端快遞柜領域也未出現較大變化,豐巢在同領域中依舊保持較高的市占率,也算是給豐巢一定的空間騰挪。
此外,在2017年因數據接口問題“鬧掰”的豐巢和菜鳥,也于今年2月18日化解,雙方達成深度合作,用戶可以從菜鳥裹裹的多平臺入口使用豐巢的寄件服務。此外,豐巢還陸續深入文旅市場、高鐵站等使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快遞柜的布局范圍。
當前,中國末端物流市場仍高度分散,豐巢招股書顯示,2023年按收入計的前五大末端物流參與者僅占總市場份額的14.6%,其中豐巢的市場份額為6.1%,末端物流收入29億元,排名第一。未來,與菜鳥重修舊好、加碼多元服務的豐巢,是否能夠在2027年1月31日之前順利上市,界面新聞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