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15:25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被大量資金認購的股票型ETF也未能延續“吸金”趨勢,開年以來獲資金凈流出近600億元。其中29只股票型ETF遭資金凈流出超10億元,不乏一些年內凈值漲幅超1...
基金市場再度上演越漲越贖一幕。
近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創造了2023年9月以來新高,部分近2年成立的偏股型基金陸續實現凈值新高,其間購入基金的投資者陸續實現盈利。
不過,讓基金行業人員納悶的是,基金漲勢之下,不少投資者卻選擇離場,包括此前被大量認購的股票型ETF也未能延續“吸金”趨勢,開年以來獲資金凈流出近600億元。
基金上漲卻被投資者冷落的現象,是他們的理性抉擇還是盲目恐慌?值得市場各方深入思考。
基金上漲卻遭投資者冷落
開年以來,偏股型基金延續2024年漲勢,如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創造了2023年9月以來新高。
近一年來看,超1400只偏股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20%,正收益基金產品數量占比高達85%,基金賺錢效應明顯好轉。
此外,一些北交所、科創板、高端裝備、機器人等主題基金凈值屢創歷史新高。數據還顯示,2024年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中,有570余只基金的凈值在今年2月份創造歷史新高。
不過,在基金市場卻出現了一種頗為反常的現象:基金上漲卻難獲投資者芳心。盡管不少基金凈值一路攀升,業績表現亮眼,投資者卻陸續選擇離場。
2024年9月以來,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開始出現觸底反彈跡象。不過,主動權益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仍被凈贖回,規模跌至近年谷底附近。
開年以來,盡管業績延續反彈之勢,但是一些主動權益基金仍遭到大額贖回,并發布了大額贖回相關公告。
券商中國記者采訪的一位華南公募基金銷售人員表示,盡管去年9月以來基金凈值出現顯著上漲,但是基金仍被大多數投資者冷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被大量資金認購的股票型ETF也未能延續“吸金”趨勢,開年以來獲資金凈流出近600億元。其中29只股票型ETF遭資金凈流出超10億元,不乏一些年內凈值漲幅超10%的科創板芯片ETF、動漫游戲ETF和恒生ETF等。
“越漲越贖”的現象在股票型ETF中呈現得更為極致。盈米基金研究院權益研究員王帆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一方面是ETF在大幅上漲后存在止盈需求,另外一方面是市場風格和投資主線的變化也使得資金流向發生變化,以科技股投資為例,首先可以觀察到今年主動類科技主題基金是明顯跑贏TMT指數的,其次是當科技股行情繼續演繹,大概率會從普漲走向分化,這種情況之下主動類基金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目前國際貿易形勢以及地緣局勢多變,可能影響到了投資者對于市場的判斷,投資者可能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標的。ETF雖然具有分散風險、交易靈活等優點,但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更傾向于選擇其他類型的基金或投資品種。部分投資者也可能更加偏好穩健收益的投資品種,而ETF的波動性可能不符合其風險偏好。
是理性抉擇還是盲目恐慌?
“越漲越贖”的現象讓不少基金行業人員感到困惑,他們認為,基金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績優基金不應遭到頻繁贖回。
記者采訪發現,投資者落袋為安的心理因素以及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被認為是當下基金市場出現“越漲越贖”現象的重要原因。
李一鳴分析,投資者在面對基金凈值上漲時,可能出于落袋為安的心態,又或者感覺市場趨勢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選擇贖回基金以鎖定利潤,以避免潛在的風險。
王帆表示,從投資者心態上來說,由于過去幾年市場總體上是偏弱勢的,而去年924后市場大幅反彈,部分投資者可能選擇了在反彈后賣出止盈,落袋為安。
此外,從多資產角度來看,王帆認為,在偏弱勢的市場環境下,還有許多資金流向了比較穩健的固收類基金、黃金以及主要投向海外的QDII基金等,也可能對資金從股票型基金中抽離產生重要影響。
近期,板塊輪動頻繁,投資者難以把握市場節奏。當某一基金所屬板塊上漲時,他們擔心后續風向突變,轉而追逐其他熱門板塊,導致對正在上漲的基金棄之如敝屣。
此外,過去市場的大幅波動給投資者留下了陰影。一些投資者曾在市場高位買入基金,隨后遭遇暴跌,損失慘重。即便如今基金上漲,不少投資者也心有余悸,不敢長期持有,生怕重蹈覆轍。
李一鳴認為,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和基金凈值變化,不要因一時的漲跌而盲目跟風或恐慌拋售,長期投資是獲取穩定收益的重要途徑。此外,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應定期評估和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以確保基金保持良好的基本面且符合預期,以及基金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
王帆建議投資者均衡配置,避免過于集中在單一賽道,同時可以逆向布局一些低位的成長類資產。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曾表示,“做長期的投資,千萬不要在每個人都熱情滿滿的時候隨大流進場,又在市場調整的時候恐慌離場。拉長時間來看,只有保持相對穩定的投資習慣和投資比例,長期持有一只表現相對穩定的基金,就很有可能獲得合理的回報。”
三大舉措或可逆轉“越漲越贖”
“長期穩健回報而非曇花一現的業績是應對基金‘越漲越贖’的良藥。”華南一位基金研究人士指出,持續亮眼業績能夠保證基金規模的持續攀升,自然會出現“越漲越買”的現象。
不難發現,一些績優基金在2024年期間獲得了非常顯著的投資者資金流入,有力推動了基金規模增長。李一鳴認為,基金規模的大幅增長,可能是得益于出色的業績表現以及投資者資金流入所導致。最近一年期間,權益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一批基金里面,有不少基金是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主題基金。此外,最近一年部分表現較好的基金有部分是屬于投資于全市場的基金,這些基金重倉了電子、計算機、通訊等行業。受益于AI和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主題,以及電子、計算機、通訊等行業是最近一年表現非常出色的板塊,給相關主題基金或者是重倉于上述行業的基金帶來了較好回報。
優化產品設計、加強與投資者溝通和提供個性化服務被認為是基金公司扭轉 “越漲越贖” 現象的重要舉措。
李一鳴認為,基金公司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應對越漲越贖的現象。例如通過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基金產品的認識和風險意識。這有助于投資者更加理性地看待基金凈值波動,堅持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取投資收益。基金公司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優化基金產品的設計,例如推出具有穩健收益特征的基金產品,以滿足部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王帆表示,堅持買方投顧的理念,從提供單一產品轉變為給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利用自身的投資優勢為客戶提供穩定可持續的回報,以及做好充分的投資者教育,保持與投資者的溝通,盡量減少客戶的不理性交易行為。
“通過加大與投資者互動交流,提升投資者持有信心,保證了基金規模的穩定和提升。”華南一位基金電商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有不少凈值上漲的基金遭到贖回,但是今年一季度仍有不少凈值漲幅高位的基金獲得大量資金涌入,規模屢創新高。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