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5:31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至純科技的2024年業績預告堪稱“慘烈”。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下滑64.22%-76.14%,扣非凈利潤腰斬。這一頹勢與公司2023年3.77億元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而彼時1.4億元投資收益...
由于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自2月17日起,至純科技已停牌一周時間。
2月14日晚間,至純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貴州威頓晶磷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頓晶磷”)控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自2025年2月17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至純科技的2024年業績預告堪稱“慘烈”。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下滑64.22%-76.14%,扣非凈利潤腰斬。這一頹勢與公司2023年3.77億元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而彼時1.4億元投資收益主要來自轉讓威頓晶磷股權。
制圖:佘詩婕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償債壓力大
回看至純科技自2017年上市后的業績表現,盡管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對應的應收賬款金額也逐年增長。
其中,公司2023年賬齡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占比從2022年末的29.70%上升至2023年末的37.62%。
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至純科技應收款期末賬面余額分別為14.08億元、24.17億元、28.17億元和31.05億元,對應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188.85天、195.87天、258.81天和274.03天,
(2023年財務報表)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至純科技的主營業務主要為“系統集成及材料”和“設備業務”,除了因業務模式導致的回款周期較長外,部分客戶付款審批流程較長、系統集成工程項目審計周期不可控、財政資金撥付不及時等原因,也影響了部分應收賬款的回款速度。
而這樣不斷增長的應收賬款背后所折射的,就是公司凈利潤質量不高,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就是上市七年以來,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連續七年為負,合計“失血”超23億元。
更糟糕的是,公司本身在不斷增長的主營業務,在2024年也出現增速放緩的趨勢,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在0.9億元至1.35億元之間,同比減少64.22%至76.14%。公司解釋稱,主要系研發費用增長、單項計提信用減值準備以及非經常性損益大幅下降。
而深究其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在于半導體核心部件的“卡脖子”困境,歐美日供應商對管制閥門、泵類等關鍵部件的交付周期進行了延長,由原來的6個月左右延長到12—18個月。
不僅如此,至純科技曾于2020年與某境外供應商簽署采購協議,最初預計2023年下半年交付,但直至2024年三季度末對方仍未交交貨,導致公司對1.06億元預付款計提50%減值損失,相當于直接吞噬了2023年凈利潤的14%。
。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導致公司不得不對外尋求融資,以保證自身日常經營狀況。從公司財報所披露的融資記錄來看,公司曾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兩次進行定增,合計募資約18億元
同時負債方面,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至純科技短期借款達到30.08億元,長期借款為17.95億元,而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僅為7.44億元,截至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為62.73%,為近六年三季報中的新高。
(2024年三季報)
“二進宮”的威頓晶磷
而本次收購威頓晶磷也是寄希望于收購能產生現金流的新資產,以反哺公司目前面臨的資金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威頓晶磷是電子化學品集成供應商,主要從事電子化學品研發、生產及銷售。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威頓晶磷業績表現亮眼,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305.80萬元和3593.79萬元,本身具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有意思的是,至純科技與標的公司威頓晶磷的資本紐帶早在2020年便已埋下伏筆,彼時前者通過A輪融資首次入股,開啟了這場持續五年的資本“回旋鏢”游戲。
2020年,威頓晶磷啟動A輪融資,至純科技作為投資方參與了該輪融資,根據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其參投金額為6426萬元。次年即獲得投資收益813.03萬元。2022年,至純科技繼續追加投資2499萬元,這筆長期股權投資期末已經升至1.15億元。
2023年7月,威頓晶磷宣布完成億元PRE—IPO輪融資,此后迅速于當年9月在貴州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不過就在威頓晶磷沖刺IPO前夕,至純科技卻選擇將其持有的威頓晶磷部分股權進行出售。2023年11月和12月,至純科技將其持有的威頓晶磷合計約12.1%以2.1億元轉讓,交易后公司仍持有威頓晶磷14.81%股權。
值得注意的的是,威頓晶磷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曾于2014年掛牌新三板,后于2018年9月17日終止掛牌;2023年9月,公司啟動上市輔導,擬沖刺IPO;而本次擬“賣身”至純科技,或意味著威頓晶磷將放棄獨立IPO,擬借道并購方式曲線上市。
目前交易方案仍在磋商階段,具體對價尚未浮出水面。但以2023年末威頓晶磷17.35億元估值為錨點,這場資本運作已浮現兩大懸念,究竟是威頓晶磷借道并購曲線上市?還是至純科技通過"低賣高買"的資本閉環重啟套利游戲?答案或將隨著交易細節的披露浮出水面,但市場更需警惕的是——當標的公司放棄獨立IPO轉投并購懷抱,其背后是否存在估值泡沫與利益輸送的雙重隱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