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10:02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公募FOF密集出現新產品延長募集、老產品開放期拉長以及被迫清盤等多重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與當前FOF業績壓力較大有關,尤其是FOF防守不足、進攻有限的特點,對...
在防守和進攻上兩頭不討好的FOF(基金中的基金),正面臨著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
近期公募FOF密集出現新產品延長募集、老產品開放期拉長以及被迫清盤等多重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與當前FOF業績壓力較大有關,尤其是FOF防守不足、進攻有限的特點,對保守型投資者或進攻型投資者難言吸引力。
此外,公募行業競爭激烈,使得FOF倉位配置更傾向于自家基金產品,也可能使得外界對FOF基金經理缺乏自主決策權的印象進一步強化。
有的延長募集有的清盤
FOF基金受冷遇
8月24日,財通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財通頤享穩健FOF已于2024年8月5日起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4年8月23日。 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決定將該基金的募集期延長至2024年9月6日,即該基金最后一個募集日為2024年9月6日。
在前一日,國投瑞銀基金亦公告表示,國投瑞銀興源定期開放FOF因運作需要,開放期由2024年8月12日至2024年8月23日,調整為2024年8月12日至2024年9月6日。延長開放期很大程度上是防止該基金夭折,根據相關合同規定,若某個開放期屆滿后,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該FOF基金合同將終止并進行基金財產清算,且無需召開持有人大會。
同在8月24日,銀河基金決定對旗下一只FOF進行清盤,銀河悅寧穩健養老FOF截至2024年8月23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已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由,因此該FOF的最后運作日將停留在8月24日。
中歐基金同一日內也對旗下一只FOF的清盤做好準備。公告顯示,中歐星選一年持有期混合FOF資產凈值已連續4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若截至2024年8月28日,出現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將按照基金合同約定程序對基金進行清算,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此外,8月24日開始清盤的還有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景氣楚薈持有期FOF,該基金發布的信息顯示,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該FOF基金因此將從24日開始進入財產清算程序。
新FOF延長募集期、老FOF延長開放期甚至清盤等現象頻繁出現,凸顯出當前公募FOF市場資金短缺的狀態。
防守不力進攻不足
FOF產品變“雞肋”?
FOF產品在市場中缺乏資金關注,很大程度上與該類產品在防守與進攻上比較“雞肋”的特點相關。
“對進攻型投資者而言,偏股型的賽道主題基金更為合適,對保守穩健的投資者而言,固收類基金的安全墊往往更高,在控制回撤較好的情況下,也不乏更有吸引力的收益空間。”華南地區的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認為,當前公募FOF由于操作方式大多背離了FOF產品的初衷,最近幾年FOF產品較其他品類缺乏吸引力,使得FOF的印象在公募行業里面變得越來越“雞肋”。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FOF基金年內收益率已出現不小幅度的回撤,此前FOF年內最高收益率一度接近10%。而今,全市場FOF中,年內收益率最高的尚不足4%,但年內虧損最大的卻超過了20%。這種在基金凈值收益層面“上有頂下無底”的投資劣勢,使得FOF基金在資金市場上越來越遇冷。
業內人士認為,許多FOF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使得此類產品失去了多元分散的配置意義,甚至進一步放大了凈值下跌的風險。以年內虧損超20%的東財均衡配置持有期FOF為例,基金經理將這只名稱帶著“均衡配置”的FOF做成了一只賽道型產品,截至今年6月末,該FOF重倉的前十大基金產品中,有8只產品為半導體主題基金,僅這8只產品所占的倉位即達到47%。也就是說,東財均衡配置持有期FOF的業績風格與芯片賽道高度相關,FOF投資的風控特點在該策略下幾乎完全消失,也因此年內出現了高達20%的虧損。
“若芯片賽道有明顯起色時,投資者愿意直接持有重倉芯片股的偏股型基金,還是愿意持有重倉芯片主題基金的FOF?答案很明顯是前者。”深圳地區一位基金人士認為,如果FOF產品大量重倉賽道主題型基金,對投資者而言,直接持有賽道主題基金在業績上則有更多確定性,這使得FOF在吸引力上兩頭不討好。
正因此,有公募基金公司高管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公募FOF很難成為一家公募基金的核心業務,該市場在國內也很難真正做大,無論是大型公募或中小型基金公司,產品規模發力重點應該集中在偏股基金的業績打拼上。
當規模做大時
FOF基金經理或缺失決策權
FOF產品對投資者和資金而言,缺乏吸引力的另一面,還在于該類產品的營銷性質大于投資工具,尤其是當FOF的規模較大時。
目前,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公募FOF為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交銀安享穩健FOF,截至今年6月末,該FOF的資金規模接近52億元。當FOF產品規模較小時,基金經理尚有買哪家基金的決定權,而當FOF產品規模較大時,FOF買基金的利益關聯就成為許多基金公司的營銷策略,肥水不流外人田便成為一種普遍印象,這意味著FOF基金經理在管理產品時是否能正常履行職責、發揮基金經理個人能力尚存疑問。
以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一只FOF為例,截至今年6月末,該FOF重倉的前9只基金產品中有8只產品為這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同門基金產品。對投資者而言,購買FOF產品的目的在于基金經理幫助投資者在全市場中尋找最好的基金,但幾乎全部資產流向自家產品時,FOF對投資者而言可能不再是分享機會的投資工具,而成了基金公司的產品營銷工具。
事實上,當一只規模50億元的公募FOF僅配置對方基金公司產品5個點的倉位,即可為對方帶來2億元以上的資金規模,在基金產品清盤越來越多、新基金發行越來越難的行業環境下,2億元的資金規模足以避免一只產品清盤,并可能幫助相關基金產品的規模逐步企穩做強。實際上,當許多老基金的產品規模不到9000萬元,或者許多面臨清盤的產品僅需300萬—500萬元即可避免清盤時,公募FOF寶貴的資金流向往往能起到決定作用。
“許多大型FOF不可避免地將主要資金配置到自家基金產品上,在某種程度而言,FOF基金經理在投資決策上可能不具有太多的自主權,這與偏股型基金經理基于個人偏好、專業知識和能力圈進行自由選股不太一樣。”華南地區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單只FOF產品規模較小時,購買別家基金所涉足的利益外溢敏感度較低,但當單只FOF產品規模龐大時,哪怕對別家產品配置5—6個百分點的倉位,就會將自家FOF的資金利益外溢給對方基金公司,這可能使得基金公司管理層對FOF基金經理的投資對象較為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