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16:30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券商并購大消息!浙商證券7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申請國都證券股東資格已獲證監會受理。這也意味著,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邁出實質一步。受利好消息提振,多只券商個股漲...
券商并購大消息!
浙商證券7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申請國都證券股東資格已獲證監會受理。這也意味著,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邁出實質一步。
受利好消息提振,多只券商個股漲勢喜人。截止發稿,海通證券、華安證券、國投資本等股價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幅。
券業并購重組迎“大年”
6月8日,同方股份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同方創投收到北京產權交易所通知,浙商證券成為同方創投所持國都證券5.9517%股份公開掛牌項目的受讓方,成交價格為9.1083億元。
同日,同方創投與浙商證券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至此,浙商證券已合計從8家股東手中受讓國都證券34.2546%股權,共斥資51.28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
7月16日,證監會正式受理國都證券變更股東申請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國都證券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冊資本58.3億元。公司為新三板掛牌公司。截至目前,國都證券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截至2023年末,國都證券總資產為338.79億元,凈資產為108.65億元,營業收入13.81億元,凈利潤7.14億元。
浙商證券成立于2002年5月9日,注冊資本為38.78億元。浙商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截至2023年末,浙商證券總資產為1455.28億元,凈資產為282.71億元,營業收入176.38億元,凈利潤為18.24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股權有利于雙方在業務、資源、技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助力公司提升市場競爭力。
2024年被認為是券業并購重組“大年”?!皣艞l”明確了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利好政策支持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證券行業的集中程度。
目前,還有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等,正在遵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中。
5月15日,國聯證券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董事會預案,公司擬發行A股股份購買民生證券100%股份,擬募集不超過20億元。公司、各中介機構及其他相關方正在積極推進本次交易的相關工作。
6月21日,西部證券發布公告稱,基于自身發展需要,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事項,具體收購股份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為準。
從“長個頭”轉向“強筋骨”
目前,我國A股上市券商共43家,在行業中的影響和地位舉足輕重,但整體仍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尤其是在綜合金融服務、抗風險能力、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距離一流投資銀行的標準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024年一季報數據顯示,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58.28億元,同比下滑21.55%;合計實現凈利潤293.51億元,同比下滑31.69%。僅5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雙增長。主營業務方面,一季度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合計為333.78億元,依舊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業內人士認為,券商想要從“長個頭”轉向“強筋骨”,并購重組是一劑“補藥”,可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效率、增強抗風險能力、擴大國際影響力等功效。
從趨勢判斷,券商并購重組已進入較好的時間窗口。從政策端來看,監管層明確鼓勵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資機構,推動機構并購整合,頭部券商競爭力提升可期。從供給端來看,馬太效應加劇壓力,中小券商主動求變,股權加速流轉。從需求端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頭部券商直面海外挑戰。
券商整合有諸多利好,不僅有利于優化行業資源配置,提高券商行業整體綜合實力,還能提升市場監管效能,讓金融市場更為有序。合并后的大型券商更有可能在國際舞臺上脫穎而出,與國際金融巨頭開展競爭,提升中國金融市場的全球影響力。
并購重組并非強筋健骨的靈丹妙藥,不適用于所有券商。券商切勿將并購重組作為短期撐業績、提市值的手段,一味為追熱點而并購、為趕風潮而重組。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以是否有利于做精主業、強化專業為判斷標準,審慎決策、科學實施。
回顧四輪并購浪潮
公開資料顯示,在我國證券行業的建設歷程中,期間經歷了四次并購重組大潮,推動了證券業的規模擴張和實力增強。
第一次并購浪潮(1995年—2000年):從“混業經營”到“分業經營”。1993年前,我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和監管,亂象叢生。為治理證券市場,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銀行業和證券業實行分業管理”,多家頂尖券商抓住政策機遇,通過并購重組發展壯大。如,廣發證券通過多次并購成為綜合券商;君安證券與國泰證券進行合并,成立國泰君安證券。
第二次并購浪潮(2004—2007年):綜合治理、風險處置。面對2003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問題,證監會啟動綜合治理工作,多家券商通過托管、并購等方式擴大業務范圍和市場影響力,提升了業務能力。如,華秦證券和信達證券分別并購亞洲證券、聯合證券和漢唐證券、遼寧證券;光大證券收購天一證券、昆侖證券。
第三次并購浪潮(2008—2012年):“一參一控”。綜合治理期間的大量并購重組造成了同一股東參股或者控股多家證券公司,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新的問題浮出水面。為解決并購重組帶來的問題,國務院推出“一參一控”政策,之后“匯金系”“建銀系”“中信系”,以及“明天系”等金控平臺開始了規模龐大的整合。
第四次并購浪潮(2019年-至今):做優做強,打造“一流投行”。隨著中國證券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兼并收購動因也更加多元,有的是為了繼續滿足一參一控的要求,有的是為了達成業務上的協同或者多元化。如,方正證券通過吸收合并民族證券,彌樸了自身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客戶資源的不足。
表歷史重要券商間并購案例一覽表
注: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