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0:01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悉,迪嘉藥業是一家從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公司主要原料藥產品包括洛索洛芬鈉、替米沙坦、非布司他、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福多司坦等。根據下游制...
6月12日,據深交所披露,因迪嘉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迪嘉藥業”)、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據悉,迪嘉藥業是一家從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公司主要原料藥產品包括洛索洛芬鈉、替米沙坦、非布司他、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福多司坦等。根據下游制劑作用部位及機理,主要包括肌肉骨骼系統類、心血管系統類、消化道和代謝類、呼吸系統類和神經系統類產品。
此次IPO,迪嘉藥業擬募集資金6.31億元,其中3.55億元用于高端原料藥綠色工藝產業化二期項目、1.25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剩余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作為國內原料藥產能產量領先的企業,其IPO終止的具體原因目前尚未對外公布。不過,此前的醫藥反腐風波未平,疊加近期對于新股上市審核標準進一步嚴格,醫療企業上市若是不能加強合規性,最終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此前,深交所向迪嘉藥業發出了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其中關注到近三年時間中,公司進行了大額現金分紅,大額分紅之后公司又進行募資補流,另外還存在大額關聯交易等問題。
具體來看,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迪嘉藥業共經歷過兩次股利分配,分別發生在2021年8月與2022年1月,分別進行現金分紅0.2億、2億,累計現金分紅2.2億元。而迪嘉藥業2020-2022年凈利潤合計也不過2.43億元,如此算來,分紅金額占三年凈利的九成之多。
結合股權結構方面來看,2022年10月之前,迪嘉藥業股權結構較為單一,只有2名法人股東,即迪沙集團持股85%,迪沙集團山東營銷公司持股15%。
其中,王德軍、王琳嘉父女通過穿透持股合計持有迪嘉藥業75.36%股權,由此計算,2.2億分紅之中有1.66億流向公司實控人王德軍、王琳嘉父女口袋。
而在大額分紅之后,迪嘉藥業現金流壓力也不斷加大。2023年上半年,迪嘉藥業貨幣資金為772.7萬元,短期借款為3504.37萬元,貨幣資金已經無法覆蓋短期借款。
另外,在迪嘉藥業前五大客戶之中,控股股東迪沙集團在2020年位居公司第二大客戶,而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都是公司第一大客戶。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迪嘉藥業向迪沙集團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636.62萬元、4170.72萬元、4859.59萬元及2778.94萬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83%、11.16%、9.43%及10.54%。
計算下來,報告期內,迪嘉藥業共計向迪沙集團銷售收入約1.54億元。
這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深交所要求迪嘉藥業“結合可比市場公允價格、公司向第三方銷售價格、關聯方與其他方的交易價格等,以及分產品說明公司與迪沙集團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
對此,加迪藥業在回復函表示,公司主要原料藥產品均未發現有權威市場報價,因此無可比市場公允價格等可供比較。報告期內,公司向迪沙集團銷售價格和向第三方銷售價格不存在顯著差異。
不過,有市場相關專業人士向IPO日報表示,關聯交易往往是利益輸送的溫床,一般來說,IPO企業應回避一切不合理的關聯交易。
在距離4月12日新“國九條”發布將滿兩個月之際,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強監管之下,突擊分紅和“帶病闖關”為監管重點關注問題,IPO去庫存加速態勢明顯。
6月11日,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信息顯示,截至6月9日,2024年已公布終止審查企業207家。在審數量下降明顯,而終止IPO公司數最多的原因為撤回材料,共206家。其中,終止IPO公司數最多的板塊為創業板,共59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