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09:0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馮思婕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興源環境2016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9063.09萬元、虛增利潤總額2202.07萬元;2017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26807.66萬元、虛增利潤總額3636.86萬元。...
本報記者馮思婕
1月8日,興源環境(2.600,0.00,0.00%)(維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于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中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藝生態”)存在虛增項目收入及成本等情況,興源環境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公司財務總監孫穎(金麒麟分析師)被給予警告,并處以80萬元罰款。
興源環境曾于2023年7月12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2023年7月5日,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2023年12月29日,公司還收到了浙江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業績承諾未兌現
子公司虛增項目收入及成本
此份最新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興源環境全資子公司中藝生態于2016年、2017年在長興縣美麗城鎮(標段一、標段二)PPP項目、溫州洞頭區本島海洋生態廊道整治修復工程PPP項目中存在虛增項目收入及成本等情況,導致興源環境2016年至2022年年報財務數據及相關披露存在虛假記載。
其中,興源環境2016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9063.09萬元、虛增利潤總額2202.07萬元;2017年年報虛增營業收入26807.66萬元、虛增利潤總額3636.86萬元。同時影響公司2016年至2022年年報相關資產及負債科目金額,年報資產負債金額存在虛假記載。
2016年2月份,興源環境完成了對中藝生態100%股權的收購,并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彼時,中藝生態原股東與公司簽訂了《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書》。
經過本次興源環境對2016年至2017年度會計差錯進行調整后,按照《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書》約定,中藝生態2016年及2017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指標,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業績承諾期未完成業績承諾指標,即吳劼等7名中藝生態原股東需對上市公司進行補償。
興源環境表示,為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公司將高度重視業績承諾補償的追討工作,擬安排專門隊伍并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研判,切實推動相關工作有效開展。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合伙人許峰認為,上市公司想要實現對子公司內部管理和控制并不困難,核心是上市公司是否放任、是否重視內部控制。“上市公司對于全資子公司具有實質管理職責,全資子公司如果虛增收入或利潤,那么該虛增也必然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上市公司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有行政處罰風險、投資者索賠風險等。”許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為何未能及時核查到子公司虛增收入的情況?公司在管理及內控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風險?后續又將如何追討業績承諾?《證券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于1月8日致電興源環境董秘方強,其表示“正在開會不便說話,請留言”。
直至記者發稿前,興源環境相關負責人回復稱:“公司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具體情況還請查閱相關公告,以公告披露內容為準。”
連續虧損多年
管理層人事變動頻繁
近年來,興源環境營收持續下降,并已連續虧損多年。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興源環境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51億元、23.42億元、13.55億元及6.9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9億元、-3603.39萬元、-5.52億元及-2.6億元。
在回復2022年年報問詢函時,興源環境曾承認,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同類型業務經營情況相比,公司“報告期內環境綜合治理及其他業務的營業收入規模下降幅度、毛利率下降幅度較行業平均水平偏高”。
除了經營狀況低迷、連續虧損多年外,興源環境還面臨較大的短期債務壓力以及管理層的動蕩。
截至2023年上半年,興源環境短期借款(還款期在一年及一年以內)達8.56億元,公司貨幣資金僅4.31億元。
而2016年至今,興源環境先后換了5位總經理、4位財務總監及3位董事會秘書。
本次《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由于興源環境2016年及2017年時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已全部離職且超過行政處罰時效,本次浙江證監局僅對公司現任財務總監孫穎進行了警告及罰款。據悉,孫穎于2020年10月份上任。
浙江證監局認為,興源環境財務總監孫穎在任職期間未對案涉事項保持充分關注,未能保證其簽署的年報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違反了《證券法》第八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是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短期借款高企會給企業資金鏈帶來很大的壓力,尤其在公司連年虧損大背景下,容易產生違約風險。而一旦違約,公司債權人相關各方,包括供應商和債主都會停止對公司流動性支持。
盤和林同時提到,許多企業越是經營狀況不佳,越想通過更換高管來改善經營,但頻繁的高管更替可能會導致公司經營決策難以落實,管理秩序混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