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10:24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T博天財務造假暴露,是在今年3月30日。當晚,該公司披露了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公告,對2017年度至2021年度合并財務報表、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這些會...
連續5年財務造假而觸及“重大違法退市”消息披露后,*ST博天(603603.SH)連續遭遇4個跌停板。
12月13日晚間,*ST博天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11日~1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的收盤價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2%,除已披露事項外,公司未發現其他可能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而就在12月8日,*ST博天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上市后連續多年財務造假,該公司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警示。
除了存在強制退市風險以及公司和相關責任主體將面臨重罰之外,*ST博天還存在民事索賠的風險。
“目前已有股民來咨詢*ST博天財務造假索賠。”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2018年4月28日到2023年3月30日期間買入*ST博天股票,并在2023年3月30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以索賠,但索賠條件以法院認定為準。
除了*ST博天,還有多家公司因財務造假而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部分公司最終可能因為市場“用腳投票”而被“1元退市”。今年以來,因“1元退市”的公司越來越多。
*ST博天面臨“重大違法退”風險,被連砸4個跌停板
*ST博天財務造假暴露,是在今年3月30日。當晚,該公司披露了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公告,對2017年度至2021年度合并財務報表、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這些會計差錯調整涉及多個會計年度且金額巨大。
4月3日,*ST博天便收到《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其立案調查。
12月8日,調查結果出爐。北京監管局向*ST博天出具《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認定該公司通過多種方式虛增或虛減營業收入、利潤,導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經查明,博天環境虛增營業收入、利潤的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未及時對已終止的設備銷售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并通過簽署虛假委托付款協議的方式抵消虛增收入引起的往來款項;二是未及時對已竣工結算的項目進行會計處理,并通過簽署虛假委托付款協議的方式抵消虛增收入引起的往來款項;三是使用無商業實質的驗工計價憑證確認工程進度,并通過簽署虛假債權債務轉讓協議、委托付款協議的方式,隱瞞虛增收入的情況。
這導致*ST博天在2017年~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11.40%、25.33%,虛增利潤占比分別為70.68%、223.80%;2019年~2021年虛減利潤占比分別為14.01%、11.90%、17.37%。
此外,該公司披露的相關年度案涉虛假記載金額等會計差錯,對2017年度至2021年度合并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涉及對各年度主要財務指標和合并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ST博天多年的財務造假行為,在虛增收入、利潤的同時,也導致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扭曲,其中該公司2020年及2021年資產負債表虛假記載金額合計19.55億元,且占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138.06%。
上述情況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即“資產負債表連續2年均存在虛假記載,資產負債表虛假記載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50%”,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監管將對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有關責任人予以責令改正、警告和罰款,罰款合計1300萬元,并對實際控制人趙笠鈞采取7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從二級市場來看,12月11日開盤,*ST博天股價便一字跌停,至12月14日已連續4個交易日一字跌停。其中,龍虎榜數據顯示,11日~13日期間,前五買賣方均為營業部席位,也就是主要游資在買賣,合計買入36.34萬元,賣出121.18萬元,凈賣出84.83萬元,整體被市場“用腳投票”。
除了上述風險之外,*ST博天還存在大股東質押風險。截至目前,該公司控股股東匯金聚合(寧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有限售條件流通股1.4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31%。控股股東累計質押公司股份數為1.47億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為98.88%,且控股股東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
另外,在訴訟風險方面,*ST博天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存在因合同糾紛、票據糾紛、追償權糾紛等而產生的多起訴訟,由于部分訴訟案件尚未開庭審理或尚未執行完畢,目前無法判斷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影響。
年內強制退市比例超九成
退市新規中明確了4種證券重大違法退市情形,即首發上市欺詐發行、重組上市欺詐發行、年報造假規避退市,以及“造假金額+造假比例”的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
除了*ST博天之外, *ST華儀(600290.SH)在11月21日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被查實存在年報造假規避退市。該公司2017年至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由此測算,2016年至2019年的凈利潤均為負。如根據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結論,該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上述消息發布之后,*ST華儀連續被砸出14個跌停板,每股股價也已連續13個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續7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12月14日晚間,*ST華儀發布公告稱。
在已退市的公司中,此前*ST宏圖也觸及“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在明確退市預期后,最終因面值退市而被淘汰。
從退市類型來看,除中航機電為主動退市外,今年以來已退市的45家公司均為強制退市,強制退市比例高達98%。
業內人士認為,“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這一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是退市新規改革的一大亮點,旨在豐富“零容忍”下清退重大財務造假公司的工具箱。觸及這一指標的造假公司,雖未達到年報造假規避退市的標準,但其財務造假金額大、比例高、持續多年,對市場秩序和信心造成嚴重損害。如任由其滯留市場,將帶來嚴重的反向示范效果,不利于市場生態的塑造。
除了因重大違法而被強制退市外,還有多數公司面臨“1元退市”。12月14日晚間,*ST泛海(000046 .SZ)、*ST柏龍(002776.SZ)均公告稱,存在可能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其中,截至12月14日,*ST泛海股票收盤價連續十一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股票收盤價連續十二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已退市的46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因為股價低于面值而退市。而在2022年,僅有*ST艾格一家公司觸及“1元退市”終止上市。
開源證券認為,2023年A股退市格局迎來四大變化:一是科創板迎來首批退市企業,法治化退市原則進一步鞏固;二是“非標退市”與“1元退市”齊發威,2023年A股退市多元化特征越發明顯;三是大型房企首次出現“退市潮”,市場化退市機制進一步完善;四是全面注冊制與退市新規的雙重作用使得殼公司持續貶值,2023年“戴帽公司”和退市公司的交易活躍度出現明顯下降。
開源證券還認為,2023年A股退市企業數量有望再創新高,且強制退市比例超九成。繼2022年A股以多達46家的退市企業數量和高達0.94%的退市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后,2023年在退市新規的嚴格執行下,退市成效持續顯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