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16: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指數基金的管理重點在于如何最大程度減少跟蹤誤差的同時獲取基金收益,這一點鵬華基金頗有心得。自2014年布局鵬華中證國防指數以來,鵬華基金在不斷完善指數基金產品線的同...
摘要:“到后來,我實際上成為了一個指數化投資的信仰者。”鵬華基金蘇俊杰這樣說道。
“指數投資信仰者”,這也正是鵬華基金多年深耕于指數領域所追求的目標。作為公募“老十家”之一,鵬華基金早在2019年便將ETF視作戰略發展方向,目前整體規模已接近570億,采取場內+場外“兩步走”策略,打造出了一個集產品、策略、投教等多位一體的鵬華“Ashares”指數基金品牌。
近幾年,指數投資因其運作透明、費率較低且風險相對可控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不僅產品數量在不斷攀升,規模也在持續壯大。隨著市場中出現了首只千億規模的權益類ETF產品后,指數基金發展的規模化、多元化特征也漸趨清晰。
指數基金的管理重點在于如何最大程度減少跟蹤誤差的同時獲取基金收益,這一點鵬華基金頗有心得。自2014年布局鵬華中證國防指數以來,鵬華基金在不斷完善指數基金產品線的同時,也在拓展收益增長的探索方向,以“AI+”、“α+β”等各種手段捕捉超額收益,推出一系列精品化產品。
完善鵬華Ashares產品線,講好指數新故事
自2002年第一只指數基金問世至今,國內指數投資的歷史走過了20余年,投資者已能夠相對科學地明確自身投資需求與目標,將關注點由著重追求Alpha收益逐步轉向了穩健獲取Beta收益。
這種變化也促使市場開始以投資者本位思維面對未來的指數發展,將每一個潛在的投資計劃細分歸類,按照行業、風格等角度適時推出相對應的投資工具,指數基金正是普適性最高的工具之一。
作為業內指數領域領跑者,鵬華基金幾乎參與了指數基金的發展全過程,并在此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憑借創新的產品布局思路與品牌化管理意識,鵬華基金開創了“鵬華Ashares”指數基金品牌,以聚合效應將指數投資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縱向來看,鵬華Ashares具有清晰的產品布局邏輯,大體分為三部分:
特色行業指數:已有產品涵蓋了消費、制造、新能源、周期、科技、金融以及港股等各大板塊,并仍在不斷擴展覆蓋面。日前,全市場首只糧食ETF正式上市交易,幫助投資者一鍵布局糧食產業相關資產;
主流寬基指數:從滬深300、中證500到創業板、中證1000、國證2000以及科創100等全線布局,敏銳捕捉指數內增長紅利,努力幫助投資者賺取收益;
寬基增強:在市場走勢愈加復雜的環境里,為投資者做好Beta收益的同時,合理融入AI算法,進行高頻量價與機器化多因子挖掘,使量化模型更加契合市場,繼而爭取找到更多額外的Alpha收益。
除此之外,鵬華Ashares還展現出了幾個獨特的優勢:
緊跟國家戰略
鵬華Ashares的品牌布局中有“國家安全系列”ETF,包含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的國防ETF、糧食ETF。另外,鵬華基金還布局了一帶一路、高鐵等領域的指數產品,場外份額也有國防LOF、空天軍工LOF等,方便場外投資者也能分享行業紅利,同時也為相關實體企業提供了金融支持,力求做到多方面并線良性發展。
重視傳統文化
“國粹系列”則是鵬華Ashares品牌的另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其中包含了中藥ETF等。鵬華基金關注這些行業的原因除了長期成長性顯著、利潤豐厚之外,還在于其代表了國家幾千年來文化發展的精華部分,底蘊深厚,是傳統文化的外在物質表現形式。
依托自主創新
這條支線主要包括一系列硬科技指數與硬科技賽道產品,如科創50指數增強、創50ETF、半導體ETF和光伏ETF等。基本都聚焦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創新領域,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另外,品牌布局的差異化也在該支線中展現得較為明顯,基于科創100指數和科創50指數在編制原則上的區別,鵬華基金目前也已經完成了國內首批科創100ETF產品發行及上市的全部工作,且成交額與活躍度均位居同類前列。
鵬華基金的產品布局重點也會因時而變。
鵬華基金經理陳龍曾對國內ETF市場的交易趨勢做過詳細解讀,他認為明顯的結構化行情更能催生行業主題ETF,而當下的市場環境投資意愿則更傾向于寬基指數。因此鵬華基金未來的布局重點也將偏向于此,如國證2000ETF、科創50指數增強以及國內首批科創100ETF等等,通過積極營銷削弱普通投資者的信息滯后性,引導投資者擴大投資視野,拓展選擇范圍。
由此不難看出,鵬華基金始終將自身指數業務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相結合,在恪守金融機構服務職責的同時,也主動擔負社會責任。正如鵬華基金視頻號“鵬華Ashares指數中國新故事”這個名字所傳達出的態度一樣,鵬華基金正在全力以赴,講好指數投資線的新故事。
“AI+”基本面量化體系輔助人工計算,多維捕捉超額收益
投資的最終目的都會指向賺取收益,因此投資者自然是對能夠兼顧Alpha和Beta的產品興趣更大。至于該如何在不斷波動的市場上獲取盡可能多的超額收益,鵬華基金指數團隊嘗試將主動量化策略加入了指數產品的投資當中,以基本面多因子量化策略這一有效工具來增厚收益。
所謂的基本面多因子量化策略是一種以基本面因子為主,疊加產業、交易等其它維度因子來構建模型的投資方法。而說到鵬華基金的量化策略,就必須提到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總經理蘇俊杰帶領的鵬華量化投資團隊。他們經過多年的鉆研,打造出了一套基本成熟的多因子策略,其中既有基于企業財務數據等挖掘的基本面因子,也有量價數據、高頻數據、ESG數據以及產業、輿情數據等因子。
蘇俊杰介紹說,策略始終在進化與迭代,但目前大致形成了以“基本面選股”為底層邏輯,“基本面、量價、另類”為核心維度的多因子框架。與此同時,今年最大的科技風口人工智能也早在一年多以前便被蘇俊杰團隊納入了量化投研過程中。相比較而言,通過AI機器挖掘出的因子在合成與特征提取的效率和維度上明顯優于人工,且能夠有效降低因子重合度,產生額外的Alpha效果。
具體來看,蘇俊杰團隊的多因子模型屬于綜合型投資體系。由于加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基本面質量、基本面動量、基本面預期等信息,體系又被定義為“AI+”基本面量化體系,因此蘇俊杰在內部研究時也格外注重基本面、量價與AI機器學習之間的均衡關系,將團隊分組對應不同的部分,并按照市場變化各自挖掘可能存在的Alpha收益。
現在鵬華基金的因子庫內有效因子數已經超過了5000個,團隊會在日常投研過程中精選其中200余個因子引入模型幫助選股,盡量全面地覆蓋多維度的超額收益。
鵬華基金獨特的制度框架與嚴苛的投資紀律也給量化策略的長期表現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力”。
首先,公司內部設置有投委會進行把關,所有的量化因子會按照投資邏輯和底層數據的區別被分為9個大類,根據具體市場表現來確定權重,而權重的數值變化則由投委會來決定,通常情況下范圍會在上下5%之間浮動。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避免押注式風格暴露,同時也能平和地度過市場風格切換期,有利于保持業績的相對穩定。
其次,鵬華量化團隊在風險控制上也融入了長效思維,力求并線把控風險與業績。團隊中有專門的研究員刻畫因子的風險收益,提前對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風險點位進行預防,及時調整操作方向,聚沙成塔,以降低整體的投資風險。
業績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鵬華基金的量化旗艦產品滬深300指數增強在2020-2022兩年間,實現了28.69%的超額收益(對比滬深300指數),其中Alpha因子選股的貢獻約為28.11%,是收益的主要來源,成功證明了鵬華量化團隊在主動增強方面的管理實力。
著眼指數品牌建設,推動鵬華Ashares內涵升級
投資策略的迭代進化與投教工作的深入讓越來越多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開始參與指數市場。伴隨著規模的攀升,市場對基金公司對于產品整體的設計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化要求,打造成體系、多策略的工具化產品迫在眉睫。
鵬華基金此時展現出了公募“老十家”之一的強大頭部效應。在2021年管理規模突破萬億之后,鵬華基金并沒有一昧追逐發展體量,而是有重點地對產品開展了多元化特色化的布局,鵬華Ashares便是指數品牌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
鵬華Ashares指數品牌的推出時間是2019年,也是鵬華基金指數業務發展的重要分水嶺。
這一年,鵬華基金指數產品布局有了很大突破。一些細分領域的ETF產品先后發行,其中就包括鵬華基金的指數“拳頭產品”國防ETF,該基金到目前為止仍是全市場唯一跟蹤中證國防指數的ETF。
2020年以來,鵬華的指數布局涉獵了更多特色行業,半導體ETF、傳媒ETF、光伏ETF、證券ETF龍頭等產品的加入有效拓展了投資者的選擇范圍,也讓羅英宇、閆冬、余展昌等一批指數基金經理開始嶄露頭角。
2022年的布局重點則展現在寬基指數方面。這一年,由于國家對于科技創新與經濟轉型的重點推介,創業板指數、科創50指數等硬科技賽道發展指向性愈發明顯,鵬華基金迅速抓住這一市場趨勢,推出了創50ETF和科創50增強ETF,在科技創新領域為投資者提供了有力的配置抓手。
今年,鵬華基金再次在指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科創100指數發布的當月,鵬華基金便完成了科創100ETF申報發行的前期準備工作。9月15日,鵬華科創100ETF(代碼:588220)正式上市交易。Wind數據顯示,鵬華科創100ETF上市首日累計成交額突破4.36億元,截至11月8日收盤,鵬華科創100ETF單日成交額突破10.85億元,創上市以來新高,交易活躍度突出。
隨著戰略產品科創100ETF的正式上市,鵬華ETF軍團寬基策略、新能源、港股通、金融“三劍客”、消費、周期、科技制造及醫藥8大陣營基本形成。
品牌基礎建設已小有成就,鵬華基金開始著手升級品牌內涵與目標,努力由業內“引領型特色ETF供應商”成長為“指數投資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按照系統布局與提供解決方案兩個方向并線進行。
布局方面,鵬華基金將在目前已有的產品基礎上,著眼市場行情加速拓展范圍。今年以來,美股科技股一路走高,日本股市也表現較好,因此可以梳理出全球資產的風險偏好。基于此背景,鵬華基金申報并獲批了一只跟蹤道瓊斯工業指數的ETF產品,待正式發行后,公募市場將集齊美股三大指數投資產品。
另外,鵬華基金量化與衍生品投資部經理蘇俊杰表示,結合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來看,主題投資即將迎來“大年”,高股息的確定性資產及大模型等新興產業催化下的TMT賽道將存在較長時間的發展機會,反映至國內市場,正是近期如火如荼的“中特估”體系。因此鵬華基金迅速做出反應,進行了恒生央企ETF的產品申報,等產品正式發行后,將為投資者參與分享“中特估”體系下的市場紅利提供便捷工具。
同時,蘇俊杰也積極采取不同的形式發表對未來市場投資走向的看法,力爭在市場走勢尚不明朗之時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
在明確“中特估”與TMT主題行情后,蘇俊詳細介紹了三種思路。
·其一,同時配置這兩類資產的杠鈴型策略,可選50%中特估資產(銀行、保險、中藥、油氣等)+50%TMT(傳媒、半導體、大數據等),既能享受中特估的估值重估,又能受益于TMT主升浪;
·其二,穩健型的核心-衛星策略,配置滬深300指數增強等央國企含量較高的寬基指數作為核心倉位,再疊加彈性品種(中藥、油氣、證券、保險等),獲取大金融的Beta收益;
·其三,進取型的核心-衛星策略,核心倉位聚焦于科創50,再疊加配置科技導向的衛星倉位(傳媒、半導體、大數據等),以科技創新為大Beta。
三條不同的配置思路不僅涵蓋了各類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配置產品也全部集中于鵬華Ashares指數工具箱內,側面證明了鵬華基金在指數品牌布局上的大局觀與全面化,能夠滿足投資者的不同組合搭配需求,基本做到省心理財。
圍繞基本面投資之美,打造線上線下深度投教體系
近兩年市場行情震蕩頻繁,對投資者心態產生了極大的考驗,如何在跌宕環境下幫助投資者建立科學思維、提高市場認知、改善盈利體驗,也逐漸成為了基金公司踐行責任投資、做好投資者關系管理的一部分。
放眼業內,鵬華基金的投教體系建設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尤其是在指數投教方面,除了讓投資者教育工作跳脫出原有的刻板文字形式、結合熱點話題推出各類投教課程之外,鵬華基金還創新推出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帶領投資者實地探訪相關企業,增強持有人切身感受,多維度提升投資者認知。
互聯網時代,線下探訪與線上傳播密不可分。在傳播平臺的建設方面,鵬華基金將重點聚焦在近些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微信視頻號上,并將其作為主要的線上傳播渠道,這也是鵬華基金打造全新投教體系的重要步驟之一。
內容上,“鵬華Ashare指數新故事”視頻號不僅定期更新投教系列視頻,還聯手基金經理推出視頻與直播欄目,包括國粹ETF投教之酒文化、ETF一起富小劇場等,以方便投資者更加輕松便捷地獲取指數基金相關知識。除此之外,“鵬華Ashare指數新故事”也會同步進行線下探訪相關直播,并及時發布精彩視頻回顧,讓未能親臨現場的投資者也能切身感受到活動現場的氛圍。
當前,投資者素質不斷提高,投資者教育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內涵更加豐富。作為行業內的基本面投資專家,鵬華基金自2011年發起“投資可以更美的”深度投資探索之旅活動,持續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堅持深入的基本面研究,以多種形式的創新投教工作,助力推動投教服務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1月,鵬華基金重啟“鵬華基本面投資之美”活動,該活動作為“投資可以更美的”的創新系列,繼續秉承堅持基本面投資并高度關注持有人的理念,以投研團隊深入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尋找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持續增長優勢的行業龍頭,攜手基金持有人及合作伙伴對高品質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增強基金持有人對投資的切身感受,實現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持有人的充分互動,力求讓更多投資者有機會感受企業轉型升級及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2023年以來,鵬華“基本面投資之美”活動圍繞中藥及國防主題,目前已經開展了7場,不僅帶領投資者走進廣藥白云山、九芝堂、云南白藥、片仔癀等中藥板塊龍頭企業,也探訪了泉州醫高專本草館這類醫藥衛生類院校。在國防主題方面,今年4月,鵬華基金帶領投資者與合作伙伴啟動“國防ETF·愛國者投教計劃”,走進了成飛航空主題投教基地和建川博物館,7月參觀了航天科工集團二院。鵬華基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投資者熟悉了解中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歷程,同時將中藥及國防知識學習與資本市場投資相結合,一步步打造出以中藥ETF、國防ETF為載體的投教生態體系,力求讓更多的投資者感受到企業轉型升級下潛在的長期機會。
作為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資管機構,鵬華基金一直高度重視指數投資者教育工作,不斷創新投教模式。鵬華Ashares指數基金投教作為鵬華基金整個投教基地工作的一部分,通過締造有特色的沉浸式場景投教IP,將普及金融知識、樹立理性投資理念等投資者教育內容融入到投資者和大眾的教育中,在幫助投資者增強對被動指數投資的認知,延伸了投資者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與此同時,鵬華基金也表示,線下投教活動不僅僅是帶領投資者對企業等相關場所的參觀,更是要讓投資者通過實地考察,感受到現代化背景下企業轉型升級與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努力減小信息差,力爭讓不同城市的投資者都能增強對中藥與國防行業的認知,理解投資的深層邏輯,繼而增強對相關產品的投資信心。
在多年發展過程中,鵬華基金始終積極響應證監會及教育部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工作部署,高度創新投教內容及傳播形式,在服務居民理財、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主動擔負社會責任,助力市場的健康運轉。
當下,投資環境進入了一個大范式轉變,經濟周期界限的模糊化與資產組合的復雜化意味著靠單一產品獲取收益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這必然會給投資者的實際操作增加難度,同樣,投資者也很難忍受自身的金融配置組合出現明顯波動與較大回撤。
因此,鵬華Ashares指數品牌的深入發展對這一投資現象做出了很好的回應,通過提供全市場范圍內的各類指數產品,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一個能夠一鍵布局各類資產的投資平臺,同時也通過主動管理策略推動指數化投資的市場不斷擴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