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11:12 | 來源:界面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港交所于2018年對退市制度進行了修改,根據香港主板《上市規則》第6.01A,港交所可將已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除牌,這也是所謂的“快速除牌機制”。...
11月16日, 南海控股被港交所強制摘牌。
Wind數據顯示,今年來截至11月16日,已有49家港股公司退市。僅10月31日,就有6家公司同時退市。在這49家公司中,被取消上市地位的有38家,私有化的有9家,同時還有兩家自愿撤回上市。
2018年以來,港股公司退市數量呈逐步提升態勢。其中“被取消上市地位”公司數量提升態勢更為明顯,如2018年該項退市公司的數量為4家,2019年增至19家,2020年-2022年分別為31家、34家以及47家。
界面新聞注意到,港交所于2018年對退市制度進行了修改,根據香港主板《上市規則》第6.01A,港交所可將已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除牌,這也是所謂的“快速除牌機制”。
另外,根據《GEM上市規則》第9.01條,港交所可在任何情況下(包括但不限于《GEM上市規則》第9.04 條所載者)及于發行人的證券已持續停牌一段長時間而發行人并無采取足夠措施令證券復牌的情況下,取消發行人的上市地位。9.14A 在不損害第9.14條給予港交所的權力的情況下,港交所可將已連續停牌12個月的證券除牌。
港交所在GEM上市規則中明確指出,除牌會刊發公告,載明該發行人的名稱,并列明該發行人必須對引致該等情況的事項作出補救期限(通常為六個月)如發行人未能于指定限期內對該等事項作出補救,港交所可將其除牌。
港交所可將任何對該等事項作出補救的建議(就各方面之言)當作新申請人的上市申請一樣處理,而在該情況下, 發行人必須符合《GEM上市規則》中所列新上市申請的規定;在港交所刊發公告通知將發行人除牌后,取消其證券的上市地位。
實際上,截至目前,停牌時間較長的港股上市公司并不少見。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停牌超過3個月的上市公司達89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19家。
一位港股資深分析人士表示,這一方面是由于經濟不好之下業績下滑,另一方面則是大股東趁估值底提出私有化。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港股沒有加速退市這種說法,都是按照規則處理。
他認為,長期停牌對上市公司沒好處,因為無法在市場再融資,而投資者也因為停牌而無法交易,喪失了投資主動權,可能帶來損失,沒有公司希望長期停牌。
麥楷亞洲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和聯合主席助·伯斯汀向界面新聞表示,對于希望能夠通過近岸上市便利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大中華區公司來說,中國香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IPO選擇。目前,市場擔心房地產行業低迷可能對金融和消費者信心產生影響。
助·伯斯汀認為,一方面,有些公司在運營上面臨嚴重挑戰,以至于無法準確報告財務業績。如果這種情況持續18個月,公司通常將被迫從香港證券交易所退市,這可能會迫使它們進行清算,并導致其股東損失慘重。另一方面,有些公司認為自己的運營和前景向好,但其交易價格較基本價值大幅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通常會決定以高于股票交易價格的溢價將其私有化。
助·伯斯汀分析稱,通過退市的方式私有化可以使公司做出一些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很難做出的戰略決策,而管理層認為這些決策會創造價值。這也可能提供讓公司在不同市場重新上市的機會,從而獲得更高的市盈率。管理層愿意以高于股票交易的價格收購股東的股份,這一事實表明投資者可能過于悲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