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6:0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期間,88只公募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獲得其所在基金公司固有資金的認購。三年多過去,從歷史業績來看,在2020年一季度末至2023...
10月24日至11月10日期間,上證指數累計上漲3.39%,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也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從10月29日開始,陸續有12家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宣布自購旗下基金產品,合計自購金額達17億元。若從今年8月下旬起計算,包括易方達、華夏等在內近50家機構宣布自購旗下產品,金額超33億元。
為什么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在這個時間點選擇接力自購,對市場又意味著什么?
多位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募基金自購一方面是看到了市場處于歷史低位,認為當前是布局權益市場的好時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從歷史上來看,公募基金接力自購的高峰期通常發生在行情處于低部波動時期,機構相信中長期會出現修復或反彈。例如,2022年10月份A股市場持續波動,有18家公募基金和資管公司在2天內接連宣布自購,金額超15億元。而在此后的幾個月內(2022年10月25日至2023年2月24日),上證指數累計上漲9.73%。
再如,2020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大幅回調,市場情緒悲觀。但是對部分機構投資者而言,在市場調整中看到的反而是機會。彼時,興證全球基金率先宣布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萬元,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廣發、富國等眾多公募基金公司緊隨其后。據不完全統計,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有近50家基金公司或開展公募業務的資管公司發生過自購行為,合計自購金額超過25億元。其中,天弘基金自購金額最多高達5億元,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安等基金公司自購金額也超過1億元。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7月9日,上證指數上漲了20%。
“一般在市場持續波動的時候,歷史績優的基金經理會率先自購,公募基金公司也會‘自掏腰包’申購自家的公募產品,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高管、員工加入自購行列,來傳遞對市場和公募基金產品的信心。”北京地區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稱。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在低位的時候加倉也能為基金經理在未來獲取超額收益做好準備。
那么,基金管理人用“真金白銀”買自家的基金業績到底怎么樣?誰家表現最好?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期間,88只公募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獲得其所在基金公司固有資金的認購。三年多過去,從歷史業績來看,在2020年一季度末至2023年11月12日期間,80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達九成,其中10只產品的區間收益率超過50%,更有“翻倍基”誕生,但也有8只基金收益率告負。
除了基金公司自購外,基金規模的變化、基金經理變更等因素均會影響基金產品的業績水平。根據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的實證研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基金產品規模與階段收益率之間呈現出倒“U”型,也就是說對于各類型基金產品,管理人的在管規模是存在邊界的,管理規模擴大必然會影響基金業績。
受訪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自購是一種積極的信號,也是一種有力的支持,但并不是影響市場的唯一因素。投資者如果想參與A股市場投資,不僅要關注專業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動向,也要關注市場動態、行業政策、宏觀環境等變化,充分做好調研和風險評估,明確自身的投資者偏好。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