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08:2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減持新規及相關后續出臺的政策,彰顯出監管部門建立良好市場生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鮮明態度。
11月4日,又有兩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了控股股東、董事因違規減持遭證監會立案的消息。
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未經公司批準、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以及短線交易,均屬于違規減持。其違規減持的動機無非有三:首先,股價出現階段性上漲后,通過違規減持進行套現,獲取高額收益;其次,了解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異動、風險增加,通過違規減持逃離,避免財富受到損失;再次,利用達成收購、合并、重組等資產運作,通過違規減持來操縱股價,影響其他投資者的判斷和決策。
不管動機如何,違規減持造成的結果是一樣的,不僅損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譽和形象,也影響了市場的公平和穩定,干擾和破壞市場的正常運行。不但使中小投資者持有的股份貶值,而且還會動搖市場信心,影響中小投資者繼續參與和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的熱情。
新證券法進一步強化對股東減持行為的規范,在買入賣出、信息披露等方面規定有特別義務,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的成本。8月27日,證監會發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以下簡稱“減持新規”),再次收緊了對于空頭力量的管控紅線,對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相關方減持行為作出要求。隨后,滬深交易所和北交所也分別發布了相關通知和指引,進一步細化了對減持新規的監管要求,在執行端明確了更為清晰的標準。
減持新規及相關后續出臺的政策,彰顯出監管部門建立良好市場生態、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鮮明態度。
除了在規則完善層面有序推進、彌補制度漏洞、扎緊制度籬笆外,監管層還通過“重拳出擊”,彰顯出對違規減持的零容忍。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130余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或董監高因違規減持被證監會、證券交易所處罰。此次證監會對兩家上市公司相關高管進行立案更是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立場。
筆者認為,在我國資本市場,“違規減持有人管”“違規減持必受重罰”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承載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使命的上市公司,此時更需要戰略清晰、治理規范、管理精細、運作順暢,確保內生動能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作為“關鍵少數”的大股東、董監高,不可低估監管層對違規減持重罰嚴處的監管力度和決心,不可再為一私之利,心存僥幸頂風作案,而應在不斷提升規范意識和履職能力的同時,集中精力做優做強公司主業,提升企業價值,為改善A股投資生態盡最大努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