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5:3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威馬汽車交付約2.95萬輛。這一年,理想、蔚來、小鵬交付量紛紛突破10萬大關,其中理想2022年交付新車13.32萬輛,蔚來汽車交付量達12.25萬輛,小鵬汽車交付量12.08萬輛...
10月9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馬汽車”)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正是威馬汽車自己,辦理法院為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據了解,早在今年2月,威馬汽車就曾被上海市青浦區消保委官方微信公眾號“青浦區消保委”發布消費警示,稱其或經營異常,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9月11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開心汽車宣布,已經和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針對上述消息,威馬汽車通過微博發布告知函稱,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財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等積極自救。鑒于威馬公司仍具有商業價值和挽救價值,公司治理結構尚完備,具有基本自主談判能力,部分債權人也有重整意愿,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的預重整申請。
威馬汽車曾多次自救無果
曾經的威馬,是和“蔚小理”并稱的知名造車新勢力品牌。2019年,蔚來汽車銷量20565輛,排名造車新勢力第一名。緊隨其后的就是威馬,憑16876輛的銷量排到了第二名,超越了小鵬、哪吒等多家車企。
不過近兩年來,威馬汽車逐漸掉隊。2022年,威馬汽車交付約2.95萬輛。這一年,理想、蔚來、小鵬交付量紛紛突破10萬大關,其中理想2022年交付新車13.32萬輛,蔚來汽車交付量達12.25萬輛,小鵬汽車交付量12.08萬輛。
銷量的掉隊,也只是威馬汽車面臨的困局之一。到了2023年,威馬汽車深陷停工、裁員、資金緊張等輿論漩渦。
今年1月12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微博分享了一段帶有臺詞的短視頻,里面只有一句話:“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這段《芙蓉鎮》經典臺詞,折射了威馬汽車當時的處境。
此前,威馬汽車曾寄希望于在港股“借殼上市”盤活資金鏈,讓企業活下去。今年1月12日,Apollo出行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與威馬控股有限公司訂立收購協議,擬20.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億元)收購其全資附屬公司WM Motor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將通過以每股0.55港元的發行價配發及發行288億股代價股份的方式進行結算。完成此次收購后,威馬汽車方面將持有311億股Apollo出行股份,持股比例將從原來的23.67%增加到68.26%,成為Apollo出行的最大股東。
不過這一希望在近期破滅。9月8日晚間,Apollo出行在港交所公告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協議,因此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將不會進行。關于終止收購的原因,公告中指出有全球市況動蕩、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確定和短期經濟復蘇等。
9月10日下午,威馬汽車官方微博宣布,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反向收購)進程。目前威馬汽車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將繼續支持Apollo出行的發展。這一消息意味著,威馬通過Apollo出行借殼上市的計劃受挫。
不過9月11日,事情又出現一定轉機。開心汽車正式宣布已經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即“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據了解,開心汽車成立于2015年,是人人網旗下公司,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開心汽車從汽車金融業務起家,逐漸成為了二手車市場的重要玩家,目前又積極跨界新能源汽車領域。不過從財務數據來看,開心汽車已經連續多年虧損,2022年凈虧損達8470.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18億元)。
開心汽車董事長兼CEO林明軍當時曾表示:“威馬汽車時尚科技的品牌和產品定位和開心汽車的發展規劃非常吻合;通過這次并購合作,威馬汽車也將擁有更大的資本舞臺,更好地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造車“四小龍”出局一半,賽道競爭激烈
曾經,威馬、拜騰、蔚來、小鵬四家車企并稱為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如今只剩小鵬、蔚來依然在汽車賽道上疾馳。
6月14日,拜騰汽車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行新能源”)被申請破產,申請人為南京坤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華訊網絡系統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
同一天,拜騰另一家關聯公司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也新增一則“破產重整”信息,申請人為南京市棲霞區電力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圣戈班汽車玻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華訊網絡系統有限公司。
拜騰和威馬的遭遇,體現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競爭激烈。此前小米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CEO雷軍曾表示:“當電動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在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余承東也表示,未來汽車行業中小廠商可能被大的廠商兼并重組掉,能活下來的企業每年的產量達不到500萬臺以上或者達不到1000萬臺以上就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車市的演變將出現三個階段,在今年3~6月第一階段的價格戰之后,第二階段開啟,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面臨長期下滑趨勢;到第三個階段,部分二三線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將被收購整合。
中國汽車流動協會專家顏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車企需要具備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技術創新是關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行業也在不斷發展,未來的車企需要具備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綠色化的需求。其次,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也非常重要。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會考慮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以及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最后,市場營銷和服務體驗也是決定車企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車企需要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并保持他們的忠誠度。”
來源:證券時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