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14:08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悉,此次IPO,聚成科技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266.95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預計募集資金19.53億元,其中13.26億元用于年產9000萬公里金剛石線項目...
7月21日,江蘇聚成金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成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目前公司已經收到第二輪問詢函。
據悉,此次IPO,聚成科技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266.95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預計募集資金19.53億元,其中13.26億元用于年產9000萬公里金剛石線項目、1.27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查詢招股書發現,聚成科技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情況,并且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此外,聚成科技股權集中度較高,超80%掌握在張福軍、楊艷紅夫婦手中,而IPO前夕公司的大手筆分紅也幾乎全進實控人夫婦腰包。針對上述情況,發現網向聚成科技公開郵箱發送采訪函請求釋疑,但截止發稿前,公司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產品結構單一,存在毛利率下滑風險
招股書顯示,聚成科技主營業務為電鍍金剛石線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2022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4.74億元、4.78億元和12.2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12%、0.91%和156.74%;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0.33億元和2.3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2.09%、-78.46%和616.43%。
圖源:Wind(聚成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金剛線產品為聚成科技的主要盈利來源,其中包括碳鋼線和鎢絲線。2020年-2022年,碳鋼線的銷售收入為4.73億元、4.59億元和3.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96.29%和26.58%;鎢絲線2021年開始投入生產上市,2021年和2022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771.93萬元和8.9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1%和73.42%。
圖源:招股書(聚成科技)
分析人員表示,聚成科技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相對于產品線多元化的企業來講,聚成科技競爭力會較薄弱,若是公司現有產品市場需求發生較大變化,又沒有其他產品來彌補損失的情況下,將會給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聚成科技目前便面臨著這樣的窘境,主營業務產品碳鋼線和鎢絲線的銷售單價均呈下滑模式。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2022年,碳鋼線的銷售單價為48.51元/公里、39.46元/公里和35.14元/公里;2021年和2022年,鎢絲線的銷售單價為81.29元/公里和72.66元/公里。
圖源:招股書(聚成科技)
然而,在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聚成科技原材料價格卻出現上漲。招股書顯示,金剛線產品主要原材料包括母線、金剛石微粉(裸粉)、鎳等,如碳鋼母線2022年的采購單價由2021年的6.86元/公里上升至7.13元/公里;鎢絲母線2022年價格由2021年的29.30元/公里上升至31.10元/公里。
原材料價格上升,產品售價卻下跌,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毛利率水平逐漸降低。2020年-2022年,聚成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8.89%、40.56%和36.45%,整體明顯呈持續下滑趨勢。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金剛線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以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若公司不能持續提升金剛線產品競爭力、有效控制產品生產成本,公司存在主營業務毛利率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大筆分紅落入實控人夫婦口袋
招股書顯示,聚成科技前身為聚成有限,成立于2017年8月18日,由張福軍與蘇州正福緣以貨幣資金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其中張福軍認繳27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90%,蘇州正福緣認繳3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10%。
報告期內經過三次增資,聚成科技引進蘇州新佳合、廈門鴻翔、廣東飛舟等10位股東,注冊資本由2020年初的6000萬元增加至2022年1.28億元,其中持股4%以上的股東有張福軍持股42.18%、蘇州新佳合28.12%、蘇州正福緣持股8.60%、廈門鴻翔持股4.25%、聚成福圓咨詢持股4.12%。
圖源:招股書(聚成科技)
截止招股書簽署日,聚成科技控股股東為張福軍,其直接持有公司42.18%的股權。另外,張福軍及其配偶楊艷紅通過蘇州新佳合、蘇州正福緣、聚成福圓咨
詢間接控制公司28.12%、7.81%、4.12%股權,兩人通過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82.24%的股權。因此,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張福軍、楊艷紅夫婦。
需要注意的是,聚成科技在2021年10月26日進行過一次大筆分紅,分紅額度為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聚成科技的凈利潤僅有3342.69萬元,甚至未過億。也就是說,2021年的這次大額分紅是當年凈利潤的好幾倍。
發現網注意到,聚成科技此次選的分紅時機也頗為巧妙,彼時公司分別由張福軍、蘇州新佳合、蘇州正福緣持股54%、36%和10%。其中張福軍、楊艷紅夫婦通過直接及間接合計持股蘇州新佳合100%股權,張福軍持有蘇州正福緣60%的股權,二人合計持有聚成科技超90%的股權,因此,這2.3億元的分紅款幾乎全部落入實控人夫婦的口袋。
在分紅后不久,聚成科技于2021年11月進行了第三次增資,9位戰略投資者為公司帶來了2800.84萬元的現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資中的股東廈門鴻翔成立于2021年11月,成立時間僅在增資前夕,而股東東臺宇駿的經營范圍主要為技術服務、技術開發以及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等,并不包括股權投資。由此來看,聚成科技的部分股東資質存疑,是否為他人代持股權,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不當情形還有待聚成科技進一步解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