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4:1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排名重壓之下往往導致極致化打法。李飛即是如此,他押注細分賽道,持倉頗為集中。“短期業績亮眼等于吸引資金流入”已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行走在這條捷徑上的人越來越...
如果公募基金經理從相對收益角度來做投資,難免會過于關注周圍人在做什么,看到別人買的板塊漲起來心里會發慌,這種心態容易導致投資動作變形。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公募基金經理也應多一些絕對收益的初心,讓投資者真正享受基金凈值的上漲,而不是坐上凈值過山車。
“每天晚上都會查看所管的基金當日凈值情況,同時也了解同類型基金的凈值表現。”李飛(化名)在一家小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他直言壓力非常大,“我們渠道能力比較弱,業績必須足夠亮眼,才能被市場看到。”
排名重壓之下往往導致極致化打法。李飛即是如此,他押注細分賽道,持倉頗為集中。“短期業績亮眼等于吸引資金流入”已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行走在這條捷徑上的人越來越多。
困在排名里的基金經理似乎找到了短期突圍的捷徑,那么誰來為投資者的長期利益負責呢?
排名壓力如影隨形
“公募行業是非常透明的,每一天、每一個星期、每一個季度等的排名都看得到,尤其在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不少投資者是根據業績排名來買基金的。誰短期跑得快,就買誰。”李飛無奈地接受“被比較”的命運。
“一旦基金短期業績不好,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會襲來。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評論區的評論不忍直視,渠道會找上門來詢問下跌的原因,有時候老板也會找自己談心。”做了基金經理后,李飛的白頭發多了不少,他正試圖通過健身來緩解這種“被比較”的壓力。
每晚8點多,顧楊(化名)所在的團隊都會開會,復盤當日公司旗下基金凈值表現情況,并分析全市場基金表現。“我們的總經理也參會,基金凈值一兩天表現不好,他不會說什么,但如果連續多日落后,作為基金經理在會上還是非常尷尬的。”
“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每種投資策略既有順風的時候,也難免會遭遇逆風。”顧楊有些無奈,年輕基金經理的處境似乎更為艱難,“當前基金產品數量超萬只,對于沒有資歷、沒有長期業績的基金經理來說,大家關注的往往是短期業績排名。行業競爭激烈,稍不留神就會被淘汰。”
畢竟排名靠前意味著有規模,而規模對基金公司意味著收入。過去幾年,不少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因為短期業績突出,而快速躋身百億級基金經理行列。
例如,2020年,前海開源基金崔宸龍開始管理基金。在2021年初,他管理的基金規模還不到10億元,尚未走入大眾視野。2021年,這位新銳基金經理一舉奪冠,此后其管理規模迅速攀升。截至2022年6月底,崔宸龍的基金管理規模近400億元。即使近1年業績不佳,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崔宸龍在管基金規模也超過200億元。
極致打法頻現
讓基金短期業績出眾的渴望隨之而來。公司將李飛在管的某只基金定位為熱門主題基金,持倉較為集中,從而使基金更有銳度,以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以極致化打法做大規模,早已不是李飛的獨家秘笈,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采取類似的方法,試圖吸睛又吸金。今年以來AI板塊一騎絕塵,多只基金因重倉AI板塊,短期業績頗為亮眼,規模也實現大幅躍升。部分基金甚至從瀕臨清盤的迷你基金,搖身一變成為“10億基”。
以某移動互聯混合基金為例,截至去年底,該基金規模只有6000多萬元。從基金持倉來看,幾乎清一色的AI概念股。受益于AI板塊起舞,該基金業績領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總規模已接近8億元。
亦有基金經理追風而來,大刀闊斧地更換持倉。以某股票混合基金為例,去年底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是新能源標的,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全部變成AI概念股。從二季度末情況來看,繼續凌厲換倉,前十大重倉股中有8個新面孔。
在這條極致化的道路上,“李飛”們已難以回頭。“從互聯網渠道來看,押注細分賽道的基金比較受到青睞。因為一旦行業風來,這類基金凈值漲幅頗大,對投資者有很強的誘惑。同時,大部分投資者會把這類基金定義為主題基金,如果基金經理一旦更換賽道,會引起投資者的不滿,導致份額流失、規模下降。”
受傷的投資者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前幾年新能源板塊頗為強勢,也有多只基金憑借對新能源板塊的重倉而實現規模的大幅增長。但是現在回頭來看,多數基金虧損慘重。以某優勢產業基金為例,2021年基金收益率超過50%,可謂風光無限,基金規模隨之快速增長,到2021年底已接近百億元。此后新能源板塊表現不佳,2022年該基金虧損超20%,今年以來虧損也已超過20%。從二季度情況來看,該基金已放棄堅守新能源板塊,持倉切換到半導體賽道。這意味著,大多數投資者可能買在了相對高點,處于虧損狀態。
上述追AI的股票混合基金也遭遇較大回撤,近一個月虧損超過20%,幾乎回吐今年以來的漲幅。
去年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將合規風控水平、3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弱化規模排名、短期業績、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核比重。
“資管行業有個默認的觀點,公募基金是做相對收益的,私募基金是做絕對收益的。”滬上某基金經理表示,如果公募基金經理從相對收益角度來做投資,難免會過于關注周圍人在做什么,看到別人買的板塊漲起來心里會發慌,這種心態容易導致投資動作變形。更有部分基金經理為了短期排名以及吸引投資者目光,走極致化道路,最終忽視了投資者利益。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公募基金經理也應多一些絕對收益的初心,讓投資者真正享受基金凈值的上漲,而不是坐上凈值過山車,最終高位站崗,落得一地雞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