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11:03 | 來源:中國經營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集合信托產品收益持續走低的原因,金樂指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主要因素有多方面,包括:經濟增長放緩預期導致市場收益率整體下降;降息降準,無風險收...
近日,一份某信托公司內部發布的“產品要素調整通知”流出,該通知顯示,“客戶收益下降0.2%~0.3%/年,原定于6月19日執行提前到6月12日。”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除上述信托公司之外,近期某央企信托公司理財經理也提示投資人,近期標準化固收產品收益率會進一步下調,如果有資產配置需求盡量在調整之前完成認購。中部地區某地方國企信托公司理財經理也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早在2022年底就已經下調了標準化固收產品收益率。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國內貨幣政策相對寬松,市場處于低利率環境,另一方面,隨著信托公司轉型進程的推進,高收益非標產品難以為繼,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還將保持下行的態勢。
集合信托收益率再降
記者以投資人身份進行咨詢時,上述發布“產品要素調整通知”的信托公司財富端人士表示,公司下調的是主動管理類產品的收益。
另外,據記者了解,近期,某央企信托公司向投資人發布提示:從“6月5日開始,標準化固收產品收益率會進一步下調:12個月期產品,由5%(年化收益率,下同)下調至4.8%;9個月期產品,由4.8%下調至4.6%;6個月期產品,由4.6%下調至4.5%;3個月期產品,由4.2%下調至4.1%;1個月期產品,由3.9%下調至3.8%;周開項目(每周開放一次)由3.6%下調至3.5%。”
“收益率下調從去年就開始了,上述公司調整的算是比較晚的。”上述某中部地區信托公司財富端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在2022年11月份前后,就已經下調了標準化固收產品。
據行業研究機構統計,截至6月2日,5月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59%,環比減少0.05個百分點;產品的平均期限為1.43年,環比縮短0.14年。
國投泰康信托發布的集合信托產品月度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1至4月,集合信托產品對應的平均發行收益率6.66%、6.65%、6.67%、6.58%;平均成立收益率6.68 %、6.67%、6.64%、6.62%。
對比來看,整體下降趨勢明顯。2022年同期,集合信托產品平均發行收益率、平均成立收益率則大概在7%左右。2022年1月至4月,集合信托產品平均發行收益率為7.02%、7.01%、7.05%、7.03%;平均成立收益率為6.99%、7.03%、7.04%、7.06%。
如果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來看,在信托產品收益率高峰時期,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一些地產類信托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12%以上。2019年之后,信托產品收益率便進入下行通道,從高位降至6%~7%區間。
高收益時代告一段落
對于集合信托產品收益持續走低的原因,金樂指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主要因素有多方面,包括:經濟增長放緩預期導致市場收益率整體下降;降息降準,無風險收益率下行,信托的預期收益率整體下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導致對風險資產的需求減少,降低了收益率;市場資金面寬松,投資者對回報較為穩定的信托產品需求增加,導致市場收益率下行等。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下調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屬于順應市場的行為。標準化產品利率敏感度更高,信托公司下調標準化產品預期收益率更是市場利率的反應結果。”廖鶴凱如是表示。
對于今年一季度集合信托產品收益率下滑的原因,中融信托創新研發部張陶然近期在研報中也表示,從原因來看,一是從宏觀層面,國內政策相對寬松,市場處于低利率環境,低成本資金進入市場,對信托業務形成擠出效應,對收益率造成打壓;二是從信托行業轉型來看,信托標準化進程加速,非標產品的快速壓降,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產品收益率,多重因素交織下,短期內高收益時代或告一段落。
“信托非標產品現在比較少,主要剩下一些政信項目。政信項目一是受地方債務規模限制,融資成本高的資金進不去;二是風險有所提升,部分信托公司在展業方面有所收緊。”某資深信托研究人士向記者感嘆。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曾有兩次調整,分別是2022年8月15日和2022年1月17日,調降幅度均為10BP。
央行公布的信息顯示,6月13日,7天逆回購(OMO)操作利率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調降10個基點;6月15日,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也下調10個基點;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55%,下調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20%,同樣下調10個基點。
此前,銀行業已開啟新一輪“降息潮”,全國性銀行存款掛牌利率已經全面進入“2時代”。據報道,6月8日,全國性商業銀行官宣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經過調整后,六大行整存整取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降至2.05%、2.45%和2.50%,部分股份行存款利率略高于國有大行。6月12日,十余家股份制銀行也跟進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表,根據上述銀行公告信息可知,活期和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有5~15個基點的下調,與大行調整幅度保持一致。
城投平臺的融資成本相關數據也能佐證上述行業人士的觀點。
華福固收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中旬,城投平臺2022年年報基本披露完畢,剔除掉合并報表的發債子公司及未披露財報的城投平臺之后,剩余2064家樣本城投平臺。其中,2022年城投平均融資成本為5.6%。同時,樣本城投平臺長期股權投資總規模為4.21萬億元。
今年年初,南京市發布的《2023年預算報告》顯示,南京全市融資平臺經營性債務平均年息已降至4.41%,接近5年期LPR為省內最低,并劃定了增量經營性債務成本上限,市本級5%以上高成本隱性債務已全部置換完畢,嚴格財務費用合同管理,防范違規隱匿成本。
此外,今年年初,江蘇省多地發布的巡視或巡察整改通報稱,要壓降高成本融資,其中一些地方要求融資成本不得超過6%。而3年前,江蘇一些區縣城投融資成本的上限是8%。
強化投研+創新型業務
長期以來,信托作為“非標大戶”,高收益一直是其核心競爭優勢,那么,在信托業“三分類”改革新規的大背景下,行業如何提升產品收益水平?
“產品收益水平是信托公司能否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目標。信托公司需改變當前產品結構和策略相對單一、過多產品集中在債券、貨幣市場的現狀,豐富產品種類,以選取優質的投顧、或充分挖掘和發揮私募產品的期限、杠桿率優勢等方式,提高收益水平,提升同類產品的市場吸引力。”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楊曉東近日在其發表的研報中如是表示。
此前,楊曉東也曾指出,當前信托公司標品信托業務主要以債券類投資為主,新成立的信托中債券投資類占比超過85%,標品信托整體收益水平難以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
上述資深信托研究人士分析認為,現在集合信托業務的展業方向大致只剩標品業務和股權投資兩大類了,提高收益水平可能需要通過股權投資形式從新能源、高科技等產業投資方向入手。
廖鶴凱也向記者表示,信托公司可通過強化投研能力建設,提升資產配置能力,提高產品收益水平;或者開拓新市場和業務領域,如參與新興產業、創新基礎設施項目、科技創新等領域,以獲取更高的收益和增長潛力。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信托公司圍繞私募股權、高收益債、特殊資產投資等創新型業務不斷發力,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以信托公司在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方面的探索為例,國投泰康信托之前發布的一份行業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61家信托公司運用信托資產開展長期股權投資金額為1.60萬億元,占比達到8.04%,較2020年7.48%提升0.56個百分點,這也是該數值近三年來的首次回升。
執中Zerone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信托機構有31家機構進行了96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備案出資金額超過330億元。
據私募行業專業服務機構2022年11月發布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年內已有30家信托公司出資74筆,共投向71只基金,其中33筆已披露的投資金額近150億元。
其中,僅2022年9、10月份,就有中航信托、百瑞信托、上海國際信托、華能信托、云南信托、中誠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等數十家信托公司參與投資基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