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10:3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蘇向杲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風險綜合評級由監管部門評定,險企在每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的最近兩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是上季度和上上季度的評級。...
截至11月8日,除恒大人壽、上海人壽等10余家險企暫未披露償付能力報告外,已有84家財險公司、74家人身險公司、14家再保險公司披露了此項報告。從報告披露的險企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來看,13家被評為C或D,10家獲評AAA。
據銀保監會此前下發的償二代二期規則,若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為C或D,將導致償付能力不達標,因此,該評級備受行業關注。具體來看,上述13家險企被評為C或D主要有以下六類原因:一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二是因核心業務停滯,陷入流動性危機;三是增資不到位;四是面臨操作風險;五是治理監管評估等級較低;六是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評價調整所致。
10家險企獲評AAA
11家C級2家D級
“風險綜合評級”是險企償付能力達標的必要條件。按監管規定,償付能力達標須同時滿足三大條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
風險綜合評級由監管部門評定,險企在每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的最近兩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是上季度和上上季度的評級。
今年以來,償二代二期工程開始實施,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之前的A、B、C、D四類細分為AAA、AA、A、BBB、BB、B、C、D八類。其中,A類指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小;C、D類為償付能力不達標。
對照險企最新一期的評級結果,有10家險企獲評AAA級,包括中國人壽(30.040,-0.11,-0.36%)、陽光人壽、安信農業等。此外,有11家險企被評為C級,包括華匯人壽、中韓人壽、三峽人壽、前海聯合、華安保險等;2家被評為D級,為都邦保險、安心保險。
險企一旦被評為C或D,業務開展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這些公司而言,監管部門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對其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如限制分紅、補充資本、限制業務開展等。
就險企被評為C或D的原因,李文中表示,風險綜合評級中,可以資本化風險評分占50%,難以資本化風險評分占50%,因此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既有可能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也有可能是難以資本化的風險(包括操作風險、聲譽風險、戰略風險、流動性風險)較大造成的。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述13家險企被評為C或D類的主要原因包括上文提及的六類。例如,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方面。中韓人壽提到,評為C的主要原因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導致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較低。流動性方面,安心保險提到,公司目前主要面臨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短期健康險、車險等主要業務基本停滯,流動性壓力較大等風險。操作風險方面,華匯人壽表示,因公司治理相關問題整改工作尚未完成,作為操作風險較大的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B類降為C類。分類監管評價調整方面,前海聯合財險表示,受最新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評價調整、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的影響,公司評級結果調整為C。
李文中表示,評級為C或D的險企多為中小公司,其往往存在以下問題中的一項或多項:一是過度追求發展速度導致資本難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二是資產負債結構不健康,大量從事高風險資產負債業務,風險暴露后公司經營陷入困境;三是公司內部治理不完善導致頻繁出現違法違規行為。
有險企精算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償二代二期規則較一期規則,在償付能力計算規則方面有變化,部分險企需要一定時間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變化。
險企需多維度
提升風險綜合評級
“對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險企,需要采取補充資本、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等方式來改善償付能力充足率;對于因存在較大的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或流動性風險的公司需要針對具體風險采取針對性補救措施。”李文中表示。
不少險企也提及了應對措施來面臨的主要風險。安心保險提到,公司正持續推進增資事項進展,積極與資質符合監管要求的潛在投資人溝通投資意向,力爭在增資工作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期早日從根本上緩解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壓力。
華匯人壽表示,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對直接影響評級結果相關問題的整改方案進行再次檢視和更新。二是控制存量風險,預防監測增量風險。三是持續加強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四是對重點指標進行持續分析和監控。
中韓人壽也提到,公司引戰增資已于7月份得到監管批復,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提升,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情況也顯著好轉。
李文中建議,對于評級為C或D的公司,一方面要加強內部治理,強化合規管理;另一方面要合理確定發展速度與目標,對資產負債業務進行科學管理,確保公司滿足償付能力管理的要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