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5:0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2年“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代表山東省組隊參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第一名。...
政治引領 職教賦能 助企、興農、擁軍多向發力
臨沂市中華職業教育社服務品牌芻顯
山東省臨沂市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于2015年。作為全省首批成立的市級職教組織,省委統戰部專門印發社情通報進行推廣。2021年5月,臨沂市在全省第二位實現市縣兩級職教組織全覆蓋。目前,全市職教社系統共有團體社員150個、個體社員1089人,共建成省、市、縣三級“社員之家”22個。一直以來,市職教社堅持政治建社、改革強社、服務興社,將職教作為推動臨沂“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的重要支撐,努力抓牢現代化強市建設“重要戰略機遇期”,突出體現“統戰性、教育性、民間性”特色優勢,聚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把職教社所長與新形勢所需緊密結合起來,完善機制、搭建平臺、發揮作用,以“小切口”做“大文章”,為實施現代化強市“八大戰略”,貢獻了職教社智慧力量。
一、守正創新,精心構建職教助企大格局
臨沂市中華職教社共有團體社員44個,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行業性特征。近年來,市職教社成立了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委員會、社會服務與辦學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委員會、溫暖工程委員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精準把握工作主線,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臨沂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社會培訓緊貼技能需求,不斷釋放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潛力、不竭動力。
一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多元教育培訓。臨沂市共有中高職院校35所、技工類院校9所,在校生20萬人,每年為社會輸送技術技能人才5萬多人。市職教社科學謀劃布局,整合創新要素,通過引導參與地方產業升級,參與原創技術研發、關鍵技術研究和技術創新,院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有效對接,整合育人資源、凝聚育人合力、拓展育人載體,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同時,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探索院校、行業、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連續舉辦了5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鼓勵職業院校師生圍繞現代產業發展需求選題立項,集成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共建多專業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人才培養和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融、以賽促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構建了思政育人、專業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五位一體三全”育人格局,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全市職業院校師生共有54個項目、269人在山東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市職教社連續5年被授予“優秀組織獎”。2022年“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代表山東省組隊參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第一名。
二是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打造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了市職業教育專家庫,指導社員單位深化校地合作、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推進“雙證互通”試點,實施“O2O”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技能實踐相結合,鼓勵域內職業院校與國內知名企業開展定向培養、訂單教育,打通人才培養“立交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各職業院校依托自身師資、設備優勢,采取主動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形式,結合專業優勢,按照“因地制宜、以需定訓”的原則,大力優化專業設置,增設社會發展急需專業,開展了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面向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培訓、學歷繼續教育和公益性就業創業培訓等項目,不斷擴大社會培訓規模,切實提高了職教社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2021年,全市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16.4萬人、其中創業培訓2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0.7萬人。臨沂職業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市技師學院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三是積極實施溫暖工程,公益服務奉獻社會。積極引導各社員單位、職業院校深入開展“溫暖工程助學行動”,連續五年組織發起“助學扶智˙助推沂蒙鄉村振興”“技能扶貧行動”“同心扶貧·鄉村醫生培訓”等系列活動,主動投身職業教育扶貧工程,精準落實“五免一享一優”扶持政策。廣泛發動職教社各級社員,踴躍開展愛心捐贈,募集資金30余萬元、醫療物資40余萬元。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參與社區防疫消殺和醫護服務;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專題宣傳6期、學生心理輔導23000余人次,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固本強基,共同打造職教興農新高地
圍繞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聚焦農村發展、產業需求,臨沂市充分發揮市職教社公共實訓基地作用,實施“千村萬戶創業幫扶工程”,橫向聯合、上下聯動,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技推廣人才。7年來,共計培訓新型農民19.38萬人、培育高素質農民2.14萬人,其中40歲以下的青年人數占比28%。一只“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青年高素質農民隊伍正在迅速成長起來,涌現出大批技能出眾、示范突出的“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大力開展青年人才培訓。圍繞穩糧保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精選優育青年高素質農民。優先培養有意愿、有文化、有產業、有技能的返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青年農民。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農業經理人培養、現代創新創業青年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分行業高素質農民示范培訓等,通過集中培訓、考察實訓、咨詢服務、跟蹤指導等形式,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2018年以來,每年專項培訓鄉村振興青年先鋒680人。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被農業農村部和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百名“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臨沂職業學院被認定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校。
二是積極培訓農業科技人員。近年來,聚焦農技推廣隊伍長青發展,全市積極開展了基層青年農技推廣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實施職業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積極培育農業技術員、植保員等鄉村振興技能人才,不斷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圍繞建設現代農業,通過送技術下鄉、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民掌握技能,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致富帶頭人。全市3650名縣鄉基層農技人員中,每年安排1/3以上參加5天以上的脫產業務培訓,培養懂農業、懂技術的本領,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懷,扎實把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向前推進。通過培育一批、壯大一批、示范一批,引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鄉村振興中。
三是不斷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圍繞“共建一個平臺,組建一個團隊,推廣一套技術,服務一個基地,助力一個產業”的發展理念,按照優勢互補、突出重點、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科學院的支持下,多方主體聯合共建的“面對面”科技服務平臺——臨沂市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落成,助力科技人才培養及鄉村振興發展。聚焦示范引領,成功吸引和培養了更多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返鄉農民工、退役士兵、種養大戶、科技人員等,成為有創新精神、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的高素質農民。全市有372人獲評第八屆“齊魯鄉村之星”“沂蒙鄉村之星”和“鴻雁人才”。
三、凝心聚力,全力構建職教擁軍大格局
市職教社堅守初心使命,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委員會,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臨沂軍分區支持配合下,組建了思政宣講服務隊、就業創業服務隊、扶危濟困服務隊、法律援助服務隊、文化健康服務隊5支專家隊伍,依托縣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持續開展“職教擁軍百站行”等活動,打造了貫穿“入伍前、服役中、退復后”全鏈條職教服務雙擁平臺。
一是引導青年學生參軍入伍,自主擇業。秉承為國防送兵、為強軍選才的目標,以“學生入伍安心,部隊服役暖心,退役返校放心”為原則,在全市團體社員單位中全面推進征兵工作。緊緊抓住新生開學、畢業實習、推薦就業的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宣傳入伍政策、發展優勢,形成工作機制、校園文化。組織符合條件的團體社員單位與退役軍人事務局、征兵部門進行合作,堅持按需開展培訓。舉辦征兵業務骨干專項培訓,在課程設置中增加軍事技能訓練、國防教育研學等內容,對學生開展入伍前培訓活動,引導和激勵更多的在校優秀適齡青年學生響應號召,攜筆從戎。
二是助力軍屬復退軍人學習,實現精業。發揮職教社公共實訓基地作用,支持團體社員單位積極承接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通過打造五單式培訓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軍屬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結合當下就業、創業形勢,對軍人家屬的文化層次、就業意愿、培訓需求進行調研,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在團體社員單位中開設相關專業,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有的放矢創造就業機會。全市聘請140多名優秀軍創企業家、專家,組成臨沂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導師團,通過思路引導、實操實訓等形式,著力開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以就業為導向,組織開展全員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有效提升退役士兵就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實力。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等單位晉級臨沂市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三是宣教輔導幫扶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市職教社努力完善全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積極搭建企業和退役軍人供需服務平臺。廣泛收集用工信息,積極對接用人單位,精準引導退役軍人應聘。通過舉行退役軍人就業招聘活動等方式,主動為退役軍人和軍屬提供政策理論宣傳與咨詢、就業創業經驗傳授。2018年以來,組織導師服務團累計參加退役軍人座談會、交流會、招聘會等150多場次,為全市12000多名退役軍人提供了專業指導,極大提高了退役軍人自主創業就業的成功率。高標準建設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打造省級就業創業綜合示范區,聯合棗莊、濟寧、菏澤三市打造山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地臨沂中心,遴選翔龍集團、魯南制藥等10家大型企業和魯南技師學院等5家高職院校,建設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和實訓基地,為復轉退役軍人在創業規劃、項目咨詢、政策支持、品牌宣傳等方面提供專業系統服務。根據退役軍人創業需求,與市人民銀行、市退役軍人局密切聯系,推動“擁軍貸”、退役軍人創業貸款等系列產品,向完成職業技能培訓的退役軍人進行授信發放,保障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四是多方資助特殊困難群體,安居樂業。為全力做好經濟困難軍屬生活救助、待業退役軍人就業幫扶,臨沂市中華職教社組建了沂蒙職教情暖老兵志愿服務隊,熱情開展生活幫扶、法律咨詢、義診義演、軍人子女文化輔導等各類服務,發起“沂蒙職教·致敬功臣”活動,為生活困難退役軍人、老年困難退役軍人提供資金扶持、物資幫扶、康復照護、健康醫療等幫扶救助,為困難退役軍人子女教育、醫療健康提供資金、物資和志愿服務等支持保障。以沂南天河養老服務中心為試點,為抗戰老兵和60歲以上退役老兵提供日間托管、助餐配餐、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免費養老綜合服務。開設了“沂蒙職教·流動老年大學”,組織職業院校教師定期赴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和抗戰老兵養護中心,開展詩詞、書法、音樂、室外舞蹈等課程現場教學,滿足退役老兵學習生活娛樂需要,營造關愛老兵、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圍,讓軍人成為全社會最尊崇的職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