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14:05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能源價格高企之下,公司一方面通過資本運作以緩解業績下行和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在尋求開辟換電業務新戰場。然而,協鑫能科擠進熱門賽道的背后,卻潛藏著更大的經營風險...
大宗股權出讓后,協鑫能科(13.280, -0.24, -1.78%)再推新的資本運作。9月23日,協鑫能科發布公告,公司擬將其持有的鑲黃旗能源100%的股權轉讓給中核匯能有限公司。經交易雙方協商一致,確定本次股權轉讓價格為2.98億元。
8月27日,協鑫能科剛剛公告,控股股東天津其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通過協議,將所持9000萬股(占總股本5.54%)公司股份轉讓給富陽錦發股權投資合伙企業,轉讓價格為13.545元/股,相當于公司實控人朱共山、朱鈺峰父子通過交易套現約12.19億元。
事實上,協鑫能科主業雖為清潔能源運營和服務,但卻很大程度受到傳統能源供給的制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公司。
能源價格高企之下,公司一方面通過資本運作以緩解業績下行和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在尋求開辟換電業務新戰場。然而,協鑫能科擠進熱門賽道的背后,卻潛藏著更大的經營風險。
主業高度依賴傳統能源 資本運作緩解資金壓力
協鑫能科主營業務為清潔能源運營、移動能源運營以及綜合能源服務,涵蓋熱電聯產、風力發電、垃圾發電等,2019年通過資產置換重組借殼霞客環保實現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協鑫能科并網總裝機容量為3807.24MW,其中燃機熱電聯產2437.14MW,風電862.1MW,生物質發電60MW,垃圾發電116MW,燃煤熱電聯產332MW。
盡管除煤電以外,公司來自于清潔能源的裝機占比超過90%,但協鑫能科的業績卻很大程度受傳統能源價格的制約。
2022年上半年,由于國內外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大漲,協鑫能科實現營業收入50.30億元,同比下降17.19%;歸母凈利潤3.87億元,同比下降22.30%;扣非后凈利1.17億元,同比降幅達73.37%。業績一改上市以來平穩增長的態勢,出現明顯下滑。
1
實際上,協鑫能科已經采取了控制汽、電供應量的方式,以減少業績下滑的幅度。上半年,公司結算汽量、結算電量分別同比減少13.04%和35.28%。
即便如此,協鑫能科上半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仍然降至4.71%,同比減少3.99個百分點,經營性凈現金流因此也下降了46.90%,至6.47億元。
業績和現金流出現下滑后,協鑫能科大股東在對外轉讓股權實現套現的同時,也開始了資本運作以緩解經營壓力。
公告顯示,此次出售的鑲黃旗能源設立于2016年6月。2021年,標的公司營業收入545.6萬元,凈虧損35.2萬元;2022年1-4月,標的公司營收為2512萬元,凈虧損916萬元,虧損仍在擴大。
按照2.98億元的交易對價和1.54億元的凈資產計算,協鑫能科實際上以近2倍的溢價,變賣了持續虧損的全資子公司,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筆極為劃算的“好交易”。
協鑫能科表示,此次交易將有助于增加公司的營運資金,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新能源項目持續動態開發和移動能源業務有序轉型發展。
盡管成功變賣虧損資產,但向新能源轉型的協鑫能科,正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換電航母”入局 警惕新業務無疾而終
以清潔能源為主業、卻受到傳統能源嚴重掣肘的協鑫能科,正在嘗試真正轉型新能源領域,切入點選擇的是換電賽道。
2021年10月,協鑫能科公告投運首批換電站,2021年共建成乘用車換電站5座、商用換電站1座。截至2022年中,公司建成乘用車換電站16座,商用車換電站18座,商用車充電場站1座。
而按照計劃,協鑫能科將在2022年建設300座換電站,服務3萬輛各類車輛;2025年超過5000座,服務超過50萬輛電動汽車。也就是說,公司今年規劃建設的300座換電站,上半年只完成了34座。
計劃與現實的差距只反映了問題的一方面,更大的障礙來自于資金的考驗。
今年3月,協鑫能科最新定增事項完成,計劃募集50億元,實際募集37.65億元,其中擬將31億元投入新能源汽車換電站建設項目。
同時,公司還宣布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不超過22.5億元,投資于清潔能源和移動能源產業鏈等領域,支持包括換電在內的“雙碳”業務發展。
然而,對于公司建設5000座換電站的宏大目標而言,上述資金也只是杯水車薪。
據了解,目前單個換電站固定投資(含電池)約500萬元,折舊年限為10年,土地租金和人工費用等運營成本為60萬元/年。
依此估算,5000座換電站僅前期固定資產的投入規模就達250億元以上,這還不包括每年的運營等后續支出。
此外,即便建設完成,后期充電站的盈利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
我們以蔚來作為對照進行參考。目前,蔚來在中國地區已建成換電站960座,超充站829座,目的地充電站716座,接入第三方充電樁50多萬根;而今年上半年,蔚來相關業務的毛利率(服務業務毛利率)仍然超過-30%,處于嚴重虧損狀態。
更重要的是,換電賽道未來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能超出想象。
9月22日,由中國石化(4.260, -0.01, -0.23%)、中國石油(5.060, -0.05, -0.98%)、上汽集團(14.580, 0.03, 0.21%)、寧德時代(426.300, -2.36, -0.55%)、上海國際汽車城共同投資的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這一組合可謂強強聯合——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負責研發電池、車企巨頭上汽集團提供車輛,中石油和中石化則利用現有的巨大網點優勢,負責終端網點布局。至此,“換電航母”正式入局。
不難看到,面對這一新組建的競爭對手,無論在資金、政府資源、整車廠還是技術等換電賽道的各個重要環節,協鑫能科無疑都處于絕對下風。
主業波動和不確定性加大、新業務前景不明又需要持續的高強度投入,協鑫能科正身陷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