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14:57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仍保持在合理區間。
險企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已接近尾聲,保險公司上半年整體業績也隨之出爐。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9日,已有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發布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整體來看,九成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近七成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同時,61家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增速跑贏全行業,但凈利潤縮水超八成。
受訪人士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是拖累壽險行業利潤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受今年開始實施的償二代二期規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出現普遍下降,因此多家險企已啟動增資發債計劃。
償付能力普遍下滑
記者注意到,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有55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占比90%。同時,有41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占比67%。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普遍下降主要是受償二代二期規則變化的影響。償二代二期規則對于實際資本認定要求更嚴格,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等風險資產的資本要求更高,對負債端的部分保險風險也增加了風險資本要求。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補充指出,股東出資能力和意愿也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以及上半年的投資資產收益降低利潤水平進而影響到內生的資本補充,均使得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承壓。
不過,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仍保持在合理區間。
具體來看,僅華匯人壽、中德安聯人壽、中郵人壽、橫琴人壽、君龍人壽5家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有增幅。匯豐人壽、同方全球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中宏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泰康人壽、鼎誠人壽、小康人壽等8家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超100個百分點。
還有幸福人壽、中銀三星人壽、農銀人壽、英大人壽、合眾人壽、愛心人壽、北大方正人壽、建信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中韓人壽、泰康養老等11家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為此,包括建信人壽、匯豐人壽、中韓人壽、泰康養老、中銀三星人壽在內的多家險企已開啟增資、發債計劃,以應對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壓力。
保費增速遠超行業整體水平
今年上半年,已披露數據的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409.18億元,同比增長13.54%,遠超人身險公司整體水平。根據此前銀保監會披露的保險行業上半年數據,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0447.8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5%。
其中,泰康人壽、弘康人壽、百年人壽、合眾人壽、民生人壽、北京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國寶人壽、華匯人壽等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中郵人壽、陽光人壽、工銀安盛人壽等大中型公司保費收入均實現較高增速;幸福人壽、招商局仁和人壽、華貴人壽、瑞華健康、瑞泰人壽、鼎誠人壽、和泰人壽、中韓人壽、君龍人壽等中小型公司保費增速則突破50%。
值得一提的是,小康人壽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554066.67%。去年7月,多年靠借錢度日的“老大難”中法人壽正式更名為小康人壽,并于去年9月正式重啟業務。據其年報披露的數據,該公司去年實現保費收入0.25億元,凈利潤為-0.28億元,虧損明顯收窄。
今年上半年,小康人壽凈利潤為-0.25億元,同比增長455.56%,實現了保費與凈利潤雙增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過去一年內,公司推進經營團隊人員的完善,組建核心業務系統,尤其在渠道方面實現了多點突破。銀保渠道順利完成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等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準入合作,經代渠道也與北京地區頭部、中部公司簽約,做到渠道開拓、基礎建設、隊伍建立同步推進,為公司快速推進業務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凈利潤縮水超八成
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上半年保險公司凈利潤整體承壓。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整體實現盈利44.37億元,同比驟降85.5%。其中,有29家公司實現盈利,32家公司虧損。
周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相比財產險公司,壽險公司的短期經營業績更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是拖累壽險行業利潤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此外,相比投資端的短期波動影響,客戶經營能力不足和渠道銷售乏力的挑戰更加長期和嚴重,也是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泰康人壽排在盈利榜第一,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1.55億元,同比下滑59.49%;陽光人壽實現凈利潤29.23億元,同比增長28.26%。這兩家公司也是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盈利主要貢獻者。
虧損榜上,排名第一的中郵人壽上半年凈虧損17.8億元;百年人壽上半年凈虧損13.11億元,排名第二;緊跟其后的是民生人壽,上半年凈虧損11.02億元;利安人壽、渤海人壽分別虧損7.03億元、6.93億元。
周瑾直言,市場和消費者已經進入了新的時期,但很多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競爭能力還停留在舊的軌道上,從而使得在渠道人力、人均產能、新單增長、價值水平上持續出現下滑,且尚無根本性改善的跡象。
他建議,中小險企在承保端上,還是要加大客戶經營能力的打造,尤其是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客戶需求挖掘、產品定制設計、客戶體驗提升、綜合服務體系,以及營銷模式創新等能力的建設,這是奠定未來公司競爭力的核心。“在投資端,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的特點,發揮股權投資的長期回報優勢,加大投研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的建設,用穿越周期的價值投資理念來踐行保險資金運用的使命,并贏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