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 11:02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關于港股市場的分析和展望,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帶來最新分享。
博時基金 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
7月1日,“東方之珠”香港喜迎回歸25周年,續寫獅子山下新傳奇。港股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港股估值長期低于A股,龍頭集中趨勢明顯,國際化程度高。眾多產業鏈龍頭廠商選擇港股上市,未來將成為新經濟核心資產聚集地,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關于港股市場的分析和展望,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帶來最新分享。
港股的市場特色和操作建議
港股作為離岸市場,特點在于公司是中國公司,計價貨幣是美元(港幣與美元掛鉤),外資定價權較強,持倉市值占比達50%左右。港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較高,截至2020年7月,港股各類投資者持股占比為個人8.0%、機構投資者51.8%、公司(含一般法人)21.1%、政府10.7%。同時,港股市場具有很多不同于A股的特色股票資產,例如互聯網平臺、國潮消費、創新藥等。
投資特點方面,由于內地上市公司占比較高,因此港股基本面和中國大陸經濟息息相關。另外,由于外資在港股的話語權較重,受海外流動性環境和風險偏好影響較大;上市公司EPS(每股盈利)大多人民幣計價,而股價是港幣計價,會受到人民幣匯率擾動。
影響因素方面,首先,基本面取決于國內經濟周期和企業盈利周期變化;第二,流動性主要看海外(主要是美歐)貨幣政策,以及利率走勢,當遇到國際突發事件造成風險偏好快速降低,資金會快速流出;三是情緒面受中美關系較大,而互聯網經濟占港股權重較高,對互聯網監管較為敏感。
操作方面,我們認為,港股投資需要注意幾點。第一,淡化風格。港股市場對景氣賽道的溢價弱于A股市場,風格極致獲取的溢價回報補償不夠;第二,相對均衡。港股市場的機會往往源于大幅調整之后,不同行業之間估值修復力度差別不大;第三,產業領先。未來港股A股化趨勢比較明顯,溢價率雖不同但趨勢基本一致。我們倡導長期價值投資,不建議短期博弈。
港股極為重視基本面,機構資金也以長線配置為主;長期的成長性是獲得收益、抵御風險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布局流動性較好且估值較低具性價比的公司,市場波動時的抗壓能力也相對更強。
港股國際化程度高,龍頭集中趨勢明顯,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港股市場規模雖不及A股及美股,但龍頭集中趨勢明顯。港股國際化程度高,眾多產業鏈龍頭廠商均選擇港股上市,未來仍是中國新經濟的主戰場。因此,我們認為,港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顯著。
觀察港股市場,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流動性沖擊階段。過去一年多,由經濟基本面下行、疫情和低于按局勢帶來的流動性沖擊,使得港股大幅殺跌;第二階段,流動性沖擊結束、估值修復階段。可以看到海內外資金重新流入,這個階段往往南下資金會占主導。第三階段,經濟修復,重回基本面驅動階段。這個階段往往外資主導,龍頭公司估值會跟海外市場看齊。此階段往往也是港股市場的主升浪。我們認為,港股目前處于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階段。
成交量決定市場容量。港股市場作為離岸市場,市場規模不及A股和美股,成交量大約只是A股的10%和美股的5%。大部分公司處于資產折價狀態。所謂“價值洼地”只是靜態地用產業要素去比較,可能忽略更高階的風險要素比如主權信用風險、流動性折價等。雖然有折價,但同時應看到,如果在經濟趨勢向上的過程中,這種折價幅度會收斂。尤其是一些港股市場獨特標的比如監管政策出臺前的互聯網公司、部分消費品龍頭公司等幾乎沒有折價。因此經濟形勢對港股市場的折價幅度是重要影響因素。
港股估值長期低于A股的原因有,一是由于港股資金主要來自海外,并以配置型資金為主,一方面導致港股市場流動性不如A股市場,成交額和換手率都明顯更低,形成流動性折價;另一方面,外資投資海外往往要求較高的風險溢價,這在香港、新加坡等典型離岸市場的主權信用都有體現,在一定程度壓制港股估值;另外,港股中藍籌股金融地產占比較高,新經濟股占比較少,舊經濟的主導地位導致港股估值偏低。
我們認為,估值高低不在于市場,而在于產業的趨勢與競爭格局。由于港股資金相對流動,匯聚全球投資人,由此產生AH溢價,溢價幅度較大的行業分別在金融、地產,業績來自內地非涵蓋全球,全球資金在比較利益的角度下投資意愿不高,產生明顯的AH溢價;但是可以看到有成長性、布局全球化的標的,例如醫藥、互聯網與消費品龍頭等,在港股沒有溢價,因而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
新經濟板塊投資價值
港股市場中新經濟板塊成為不少資金追捧對象,投資機會取決于新經濟本身的發展前景。兩地市場雖然溢價率不同但趨勢基本一致。新經濟板塊主要包括醫藥、新消費和互聯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首先,醫藥方面,近年來中國醫療衛生總支出穩步增長,人均醫療衛生支出提升空間巨大;創新藥、CXO、特色醫療服務等細分賽道有望實現更好的發展;第二,互聯網方面,隨著政府對平臺經濟清理整頓,互聯網產業發展將更為規范,龍頭企業將更聚焦科技創新,企業基本面更加扎實,疊加估值回落后,性價比凸顯;第三,新消費層面,隨著中國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邊際消費水平的提升,高端新興消費引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港股行情有望走出新局
關于港股2022年下半年投資機遇的影響因素,一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節奏是否會進一步超預期鷹派;二是中國經濟以及企業盈利的復蘇狀況能否如愿在三季度迎來拐點;三是中央決策層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監管能否維持較為寬松的態度。
基于政治、經濟、風險溢價和估值多重因素,過去一年多的政策系統性風險釋放已近尾聲。隨著疫情褪去后,中國經濟終將走向復蘇,疊加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轉機,我們認為,港股行情有望走出新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