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14:39 |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劉白云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數據,預計明年中國電動汽車交付量將達到500萬輛,到2030年將攀升至2000萬輛。這表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經走出“初始階段”,開始站穩...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20年前的這個時候,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時代,外國汽車制造商紛紛進軍中國市場。明年有望成為重要的一年,尤其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而言。以下是2022年值得期待的3件事情:
再經歷12個月的爆炸性增長
預計今年中國的替代能源汽車銷量約為300萬輛,較2020年翻了一番多。其中約75%的汽車為個人消費者購買,三分之二是在那些電動汽車注冊不會獲得任何優待的城市銷售的。
明年將是中國政府最后一年為購買電動汽車提供補貼。根據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數據,預計明年中國電動汽車交付量將達到500萬輛,到2030年將攀升至2000萬輛。這表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經走出“初始階段”,開始站穩腳跟。
如果中國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那么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就至關重要。與汽車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減少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仍然很低(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而且正在迅速增長。
這使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接受更加重要。“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表示,如果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能占到中新車總銷量的一半,那么除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排放,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28年達到峰值。
外國汽車制造商的新篇章
到2022年,中國將取消30年來要求外國車企必須與中國本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才能在中國經營,而且在華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的規定,允許所有外國乘用車制造商獨立經營。此前,中國在2018年取消了對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外資所有權限制,又在2020年取消了對商用車制造商的外資所有權限制。
這種新獲得的自由也許不會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讓國際汽車制造商急于尋求獨立。許多外國和本土汽車制造商因為多年的合資關系而利益交織,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銷量激增意味著,它們的市場份額正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本月早些時候說,一些合資企業的利潤在這種激烈競爭中嚴重惡化,因此中國本土企業也許才是尋求退出合資或縮減風險敞口的一方,但他并未對此作出詳細解釋。
為了應對這種趨勢,國際汽車制造商已開始加強各自的電氣化努力。豐田公司計劃到2025年將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提高50%,達到270萬輛,并推出30多款新車型。大眾汽車公司正在以其電動汽車ID.3發起攻勢。本田公司則表示,到2030年,其在中國推出的所有新車型都將是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供應鏈將受到密切關注
在經歷了今年的芯片短缺之后,中國政府加強了對可能會削弱電動汽車產業的薄弱環節的關注。中國汽車制造商依賴鈷和鋰等原材料的進口,但也依賴汽車熱管理系統使用的制冷劑和電動汽車所需的耐高溫軸承鋼的進口。這個依賴進口的名單很長。預計到2040年,中國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車將達到3億輛左右,因此,中國將出臺更多政策以加強供應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