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09:30 | 來源:大眾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科創板企業一直備受關注。根據Wind進一步統計,今年一季報、中報和三季報科創板獲得政府補助算術平均值分別為743.19萬元、1399.01萬元....
臨近年終,截至目前,12月以來已有24家科創板公司發布收政府補助“紅包”。
24家公司年終“進補”
17日,國盛智科發布關于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根據公告顯示,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南通國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大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英偉達(江蘇)機床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南通國盛機床部件有限公司、切爾西機器人自動化(南通)有限公司,全資孫公司南通傳承鈑金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2月15日,累計獲得政府補助款項共計人民幣1336.18萬元,均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此前一日,世華科技、特寶生物亦分別發布關于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
其中,根據世華科技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自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12月14日,累計獲得政府補助款項人民幣1341.39萬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人民幣1341.39萬元,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為人民幣0元。
而特寶生物及全資子公司廈門伯賽基因轉錄技術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因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創新及產業化扶持獎勵、企業研發補助、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等項目累計獲得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共計人民幣1281.97萬元。
根據Wind統計,12月以來已有中科通達、有方科技、芯海科技、天微電子、特寶生物、世華科技、山石網科、廈鎢新能、秦川物聯、普冉股份、紐威數控、南亞新材、炬芯科技-U、晶豐明源、極米科技、國盛智科、國盾量子、光峰科技、復旦微電、福光股份、成都先導、博睿數據、倍輕松和奧福環保24家公司公告收到政府補助。
統計進一步顯示,上述24家公司累計收到政府補助共計37814.76萬元。從補助金額來看,南亞新材位居第一。根據南亞新材12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南亞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自2021年1月7日至2021年12月7日止,累計獲得政府補助款項共計人民幣9078.99萬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人民幣1984.40萬元,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為人民幣7094.59萬元。
謹防患上補助依賴癥
作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科創板企業一直備受關注。根據Wind進一步統計,今年一季報、中報和三季報科創板獲得政府補助算術平均值分別為743.19萬元、1399.01萬元和2129.59萬元。從合計水平來看,今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科創板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17.99億元、41.41億元和71.77億元。
僅以三季報數據來看,中芯國際、天能股份、天合光能、中微公司、時代電氣、滬硅產業-U、傳音控股、寒武紀-U、華潤微和華熙生物就收到了超過億元的政府補助,這還是扣除了稅收返還、減免的情況。而已上市的369家科創板公司中,有348家收到了政府補助,占比高達94.31%。
政府補助助力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補助依賴的現象,部分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利潤依靠補助的現象突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現象得到了監管層的重視。
比如,證監會網站刊登的《關于無錫市好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披露了主要問詢問題。
報告期各期末,好達電子遞延收益分別為710.63萬元、1192.65萬元、1810.76萬元和1720.92萬元,均為收到的政府補助。上交所要求說明大額政府補助的形成原因及相關會計處理。
而此前炬光科技亦在上市問詢中被上交所要求說明結合補助項目的條件、形式、金額、時間及補助與公司日常活動的相關性等,逐項說明報告期內收到的政府補助認定為與收益或與資產相關的依據,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補助作為一種鼓勵不應當成為個別公司“業績靠山”。在實踐中,企業對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亦存在一些亂象。比如,將政府有償投入作為政府補助、控股股東或其他關聯方將資產通過政府以補助形式轉移給公司等行為。未來監管層應當對持續依賴政府補助的行為加強監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