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09:56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方直科技收到來自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的關注函,要求補充說明公司現有主營業務、主要產品與元宇宙概念的關聯性,虛擬數字人技術涉及的具體業務內容及產品形態,相關業務開展情...
方直科技收關注函
12月15日,方直科技收到來自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的關注函,要求補充說明公司現有主營業務、主要產品與元宇宙概念的關聯性,虛擬數字人技術涉及的具體業務內容及產品形態,相關業務開展情況及收入占比,子公司木愚科技的業務開展情況、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要財務數據。
此外,方直科技還被要求補充說明補充說明公司在虛擬數字人方向開展技術研究的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于研發時間、技術人員配置、核心技術掌握情況、研發投入、研究進度,并結合相關技術在研發及應用方面所處階段、產品落地可行性、市場需求狀況等充分提示相關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
12月15日,方直科技開盤報12.9元,10:30以后股價開始直線拉升,截止10:40分,該股漲20.03%報15.46元,封上漲停板。該股截止收盤封單資金為4481.5萬元,占其流通市值2.52%,最新總市值26億元。而在前一個交易日,該股跌幅達3%以上。
2021年半年報顯示,方直科技的主營業務為教育行業、其他,占營收比例分別為:90.02%、9.98%。
公開資料顯示,方直科技主營中小學同步教育產品的研發、設計、銷售及持續服務,運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學校提供智慧教學平臺等信息化解決方案。其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教學云、金太陽教育軟件、網絡學習課程及服務等。
蹭上元宇宙概念?
方直科技12月15日股價的強勢表現,或與近期大火的元宇宙概念相關。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公司是否有元宇宙虛擬人相關技術或者業務?”
對此方直科技15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基于已有的省級智能教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博士后團隊和全資人工智能子公司木愚科技持續在虛擬數字人方向已開展多年技術研究,并申請多項相關發明專利。虛擬數字人技術是元宇宙相關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還有投資者向方直科技提問, “當下,虛擬人站上了新風口,這與公司多年的布局完全一致。請問公司是否考慮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打造虛擬人產品的相關打算或者規劃?”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關于虛擬數字人方向的技術研究已申請多項相關發明專利,發表論文數篇,培養的博士后順利出站,研發成果已逐步應用于公司的相關產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是不是已經投資遠宇宙方面的投資,謝謝盡快回答。
方直科技11月1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元宇宙領域暫無對外投資,人工智能方面公司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木愚科技,專門研究人工智能+教育領域,重點在虛擬數字老師方面的研究。
公司定增“無疾而終”
近期方直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注冊批復到期失效。業內人士表示,業績和股價波動或為主要原因。
今年11月,方直科技宣布,公司2020年11月9日取得定增批文,此后公司積極推進定增各項工作,但由于資本市場環境和融資時機等多方面因素變化,未能在批復文件有效期內完成定增,批文到期自動失效。
據統計,10月份以來,福達合金、方直科技這樣定增批文失效的案例頻頻出現,而且還有一些公司手握批文卻決定終止定增。兩種情況10月以來合計約有10起,而今年年初至今這一數據約為30起。
根據方直科技此前發布的募集說明書,其本次定增募投項目為“人工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71698.62萬元,擬用本次募集資金投入45000萬元,并將尚未使用的前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5668.62萬元變更用于本次定增募投項目。
方直科技2021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86.60萬元,同比下滑15.12%,實現歸母凈利潤2537.61萬元,同比下滑33.25%。
股價表現來看,方直科技于2020年11月9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再融資注冊批復,當日收盤價(前復權)為15.61元/股,而2021年11月9日其收盤價為9.79元/股,較一年前下跌37.3%。
定增批文失效的公司中,絕大部分市值都在50億元以下,部分甚至僅為十幾億元。方直科下半年以來市值長期低于20億元,甚至一度跌破15億元。
元宇宙沾邊就漲
進入全年最長的業績真空期,題材股熱度再起,其中 “元宇宙”當仁不讓成為當下最強主線。正如方直科技的做法一樣,近期不少公司通過互動平臺等渠道表態“沾邊”元宇宙,隨之而來的便是股價暴漲。
11月13日、14日、15日,宣亞國際出現連續三個20cm的一字漲停板,一躍成為元宇宙新的龍頭。
宣亞國際如此大漲,源于互動易平臺上的消息。
12月10日,有投資者問宣亞國際,有沒有布局元宇宙。宣亞國際在12月11日回復,公司正在聯合戰略合作伙伴資源,響應新華社元宇宙聯創中心計劃,深化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戰略合作關系,探索5G融媒平臺及產品與企業數字平臺的深度融合,力爭將“現場云企業版”打造成為“企業元宇宙”場景的超級入口等等。
新消費領域首個“企業元宇宙”橫空出世。回復的最后,宣亞國際提醒投資者防范概念炒作,注意投資風險。
事實上,互動平臺有關“元宇宙”的提問已成刷屏態勢。與此同時,11月以來,已經有10余家公司受到監管質詢,從交易所下發的關注函和監管函內容看,公司是否存在“蹭熱點”“炒作股價”的動機是監管重點。
山西證券研報表示,短期內元宇宙概念仍處于硬件攻關的雛形探索期,尚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疊加此前已受資金強烈追捧,當前部分標的估值或已偏離合理水平,建議警惕炒作風險。中信證券也表示,當前距離終極元宇宙還有較長的發展路徑,亦具有較多不確定性,“當前時間點,我們很難給出元宇宙的短期受益投資標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