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15:2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吳蔚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智能交通”是最有可能的答案。智能交通是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服務系統。...
盡管“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經成為汽車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共識,但事實上這“新四化”不過是汽車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開端。“新四化”之后,汽車業還將走向何方?
“智能交通”是最有可能的答案。智能交通是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服務系統。這不僅是低碳社會帶來的外部要求,更是汽車產業不斷融合的內部需求。事實上,汽車業涌入越來越多的跨界者、汽車企業紛紛轉型智慧出行服務提供商……種種“去汽車化”跡象已經表明,智能交通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下一站”,而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已達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4.39%。據艾媒咨詢分析,目前中國智能交通不管是技術還是政策等條件均基本成熟,智能交通建設在部分城市已有了初步成果,未來隨著行業向下沉市場不斷推進、自動駕駛等技術不斷突破,智能交通行業整體將迎來一波較快的增長,也有望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更為重要的是,在智能交通之后,還將不斷展開的是智慧城市圖景。作為未來智慧城市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智能交通不僅僅是“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還將是“聰明的車+智慧的路”。而在這方面,中國具有美國、德國等傳統汽車大國所不具備的特殊優勢。隨著對單車智能局限性認識不斷深入,我國在全球率先提出網聯化理念和分級。除了追求汽車本身的“單車智能”外,更追求建設智慧化的道路、智慧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車路之間的協同配合來實現智能化發展的目的。正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所言,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們構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關鍵要素,車路協同將成為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獨特優勢。在獨立組網規模全球最大的5G網絡、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以智慧城市新基建為依托,車路協同將成為構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關鍵節點。
事實上,我國不僅大量紅綠燈等交通設施都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不少地區也啟動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的建設,在園區、港口、礦山等特定的區域以及接駁、環衛、物流配送等特定場景已經實現了智能交通,并且正在積極探索統籌車、路、云、網、圖等要素資源,部署通信網絡設施、路側感知和交通基礎設施支撐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網聯公交車、自主代客泊車等高級別應用場景。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城市“雙智協同”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國務院以及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相關部委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支持“雙智協同”,并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無錫為首批試點城市。
我國既有大規模的汽車市場優勢,也有雄厚的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實力優勢,在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未來賽道上無疑占據先機。從智能網聯汽車到智能交通、再到智慧城市,一幅未來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道路上奔跑的汽車,將是智慧城市的大型移動智能終端,成為城市大腦的一個個神經末梢。正如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啟所預言的,汽車正成為我們進入更大數據世界的端口,未來汽車應是整個社會汽車系統的一部分,是龐大的交通移動數據云這個調控系統下的移動終端。可以看到,當下從智能網聯汽車到智能交通再到智慧城市的演進,在中國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工業引力,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效率的提高和交通成本的降低,在技術的不斷推動下,還將成為我們經濟升維的工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