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09:24 | 來源:蓋世汽車 | 作者:張北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日前,特斯拉國產ModelY交付日期再度延長。官網顯示,ModelY標準續航版車型交付時間已從此前的6-10周,調整為到明年一季度。...
日前,特斯拉國產Model Y交付日期再度延長。官網顯示,Model Y標準續航版車型交付時間已從此前的6-10周,調整為到明年一季度。
此番調整,原因或在于中國市場對Model Y的需求在增長,另外最主要的是與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吃緊不無關系。今年8月,特斯拉宣布,由于美國本地市場需求強勁,同時出于全球平均成本優化考慮,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已由美國弗里蒙特工廠轉至上海工廠,上海工廠每個季度生產的汽車中,上半季的產量用于出口,下半季的產量才投放中國市場。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總產能為45萬輛,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產特斯拉累計銷量約36.87萬輛,這意味著年產能已使用近82%。其中出口約15.0萬輛,約占總銷量40%,其余銷量則交付給了中國市場,其中,Model 3前10月累計銷量約為11.2萬輛,而Model Y最少,約為10.6萬輛。
在上海工廠產能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日前網絡上傳出特斯拉要在青島建第二工廠的消息,但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卻只否認了第二座工廠的選址。一時間,關于特斯拉在華建第二座工廠的消息或被坐實,那么接下來便是該猜落在哪兒了。
未來9年全球至少要建16座制造工廠?
按照特斯拉的規劃,其上海超級工廠自去年10月啟動整車出口業務,出口國家包括歐洲和亞洲,彼時上海超級工廠總產能達到25萬輛,而為了同時兼顧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需求,2021年上海工廠年產能已提升至45萬輛。
但顯然,45萬輛的年產能在面對全球出口中心這一定位,仍遠遠不夠。
眼下的11月,正處特斯拉的第四季度交付旺季。日前有報道援引長期追蹤特斯拉出口運輸船舶人士的話稱,目前已確定至少12艘滾裝船參與特斯拉四季度的運輸事宜,其中2艘用于美國弗里蒙特工廠,運往亞洲市場;10艘用于上海工廠,運往歐洲市場。該人士表示,去年國產特斯拉出口歐洲市場時,平均每艘船裝載3500輛。若按此計算,今年第四季度共有10艘船,單次運輸量約有3.5萬輛。
從1-10月國產特斯拉約36.8萬輛的總銷量以及貨輪運輸的現象看,上海工廠今年約45萬輛的產能不僅將滿產,或許還供不應求。而導致上海工廠產能緊俏的主要原因,有分析認為,與特斯拉柏林工廠投產緩慢不無關系。
目前,特斯拉全球已投產的整車制造工廠只有美國弗里蒙特工廠和中國上海工廠,這兩座工廠產能不僅服務于各自本土市場,還同時兼顧歐洲及亞洲其他市場需求。
為解決正在增長的歐洲需求,特斯拉于2019年底就宣布在德國柏林建超級工廠,年產能50萬輛。不過兩年過去了,柏林工廠仍未正式投產,原定于11月投產的計劃因當地勃蘭登堡州環境辦公室遲遲不肯發放最終許可證被迫推遲,相應的投產以及后續產能爬坡時間都將一再延期。
從現階段來看,上海工廠依舊要承擔產能“救援”的任務。
雖然特斯拉現有產能緊俏,但其對市場占有的野心并不小。今年,特斯拉宣布其2030年全球純電動汽車產量目標是2000萬輛,而對比其現有產能以及在建產能,特斯拉要達成2000萬輛目標約有1600萬輛產能的缺口,若按年產能100萬輛的工廠來算,特斯拉未來9年至少要在全球建設約16座超級工廠。
亞洲第二工廠或仍在中國
對于在全球的產能布局,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說,特斯拉要首先完成柏林工廠的建設,其次在美國建立第二座工廠,接著會考慮在亞洲建設第二座超級工廠。從目前來看,柏林工廠和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均定于今年年底投產,按照馬斯克的布局,特斯拉下一個要建的工廠很有可能在亞洲。
而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在亞洲,特斯拉新的工廠布局在印度和中國市場的概率較大。具體來說,印度市場B、C級SUV和高端轎車市場份額呈擴張趨勢,同時全球各大車企均陸續在印度設廠,這使得當地汽車工業基礎較高,供應鏈配套效率較高,均構成特斯拉進駐的有利因素。
今年以來,特斯拉進軍印度的消息也頗為頻繁,印度是除美國和中國之外較大的汽車市場,今年9月,特斯拉已獲準在印度的道路通行證,意味著特斯拉可以出口到印度。
但目前馬斯克對印度進口稅感到不滿,他曾要求印度對電動汽車降低進口稅,稱印度是世界上汽車進口稅最高的國家之一。按照馬斯克的想法,特斯拉要先將車出口到印度,然后未來才有可能在印度建廠。而印度政府方面則希望特斯拉在考慮削減電動車進口稅前,先在印度生產電動車。
實際上,特斯拉進軍中國市場時,也是先將車出口到中國,大約兩年后才在上海建廠。若特斯拉進入印度延用進入中國的方式,那么特斯拉在印度建廠不會太快。
此外,印度電動汽車市場仍處發展初期,據印度電動汽車制造商協會(SMEV)數據,2020年印度乘用車總銷量為242萬輛,但電動汽車注冊量僅4588輛,市場占比還很小。另外,印度動力電池產業鏈尚不完善,為了打造電池供應鏈,11月起,印度在美國、德國、法國、韓國和日本等國舉辦路演,游說LG新能源、三星、松下、Northvolt等公司在印度設廠投產。綜合上述來看,特斯拉在印度建廠或仍需時日。
有觀點認為,對比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市場,特斯拉亞洲第二工廠落在中國的概率更大。一方面,上海工廠投產至今,其生產的電動汽車國產化率已接近100%,圍繞上海工廠,特斯拉已在長三角地區形成相對完善的供應鏈布局,若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工廠復制上海工廠的建廠方式,依托現有供應鏈,第二工廠的建廠效率或可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市場需求在提升,今年1-10月,特斯拉在中國累計銷量約21.8萬輛,同比增長約137.3%。此外,如果特斯拉未來在中國將自己定位為抗衡大眾汽車的品牌,那么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座工廠早晚都是要建的。
蓋世汽車日前一項調查顯示,調研用戶中有80%認為,特斯拉會在中國建第二座工廠,在分析特斯拉在中國建第二工廠原因中,有45%的用戶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需求在增長,上海工廠不僅供內需,還要出口,產能吃緊;有50%的用戶認為特斯拉在中國建第二工廠未來方便服務于亞洲市場,不僅是中國,另有5%的用戶認為是其他原因。
第二工廠選址在靠??拷某鞘袡C會大?
11月初,陶琳對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的回應引發外界熱議,許多網友紛紛在其微博評論為家鄉拉票,其中可以看到討論熱度較高的城市有鄭州、青島、廣州、武漢等。
蓋世汽車日前對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進行調研的結果顯示,30%用戶認為第二工廠會落戶武漢,21%的用戶選擇了青島,合肥和廣州各有13%的用戶選擇。由上述來看,武漢、青島、廣州、合肥的呼聲較高。
其中武漢和合肥近兩年在新能源賽道發力勢頭較猛,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務的力度較大,首先武漢,目前武漢正在招引整車企業落戶,今年,路特斯、小鵬汽車相繼在武漢建廠,FF也被曝將武漢視為意向地。據悉,武漢在引入小鵬建廠之前還專門研究了小鵬核心零部件產業庫,將它的核心零部件進行同步招引。
而合肥由于蔚來汽車總部落戶,合肥目前已聯合蔚來共同建造了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該園區將打造成完整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且未來不僅服務于蔚來,還將引進其他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入駐,而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是否在合肥,還要看特斯拉是否愿意與蔚來做“鄰居”。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武漢和合肥的共同優勢是距離目前特斯拉供應鏈所處的長三角地區并不遠。有觀點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大部分供應商坐落在距上海工廠500公里范圍內,聚集在長三角城市群,如果第二工廠可以共享特斯拉現有的供應鏈,那或有助于提升特斯拉第二工廠的生產效率。
相比武漢和合肥,青島和廣州都具有港口城市的優勢。其中青島偏向北方,第二工廠若選址在青島或可輻射特斯拉在日本和韓國的市場需求,而廣州南沙港是中國重要的汽車進出口港口,如若第二工廠選址在廣州,或有利于特斯拉服務于亞洲南部國家的需求。
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王顯斌認為,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或重點考慮便于出口,所以選址在靠??拷鞘械臋C會比較大,原因主要在于短期內特斯拉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市場需求較大,而目前來看,歐洲和北美市場新廠建設的速度并不快。
在王顯斌看來,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邏輯大概有三點,一是選址城市所處區域的汽車產業要發達,已形成汽車產業集群,供應鏈配套優勢明顯,有力量推進100%國產化零部件配置;二是靠近港口,便于國產車型出口海外,特別是歐洲和北美市場;三是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較大,在土地、信貸資金、政府審批等相關領域要類似于上海臨港工廠設廠的條件。
實際上,地方城市引入特斯拉建廠是利好的,以上海工廠為例,有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產值高達689億元,拉動上海汽車產業增長了13.4%,與此同時,特斯拉工廠的建設也能為當地吸引人才和解決勞動力。
目前,關于“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還沒有官方明確消息,但近期已網傳多個城市向特斯拉拋出了橄欖枝,那么最終特斯拉會入駐哪個城市?拭目以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