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08:46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下半年,房地產“三道紅線”、“兩道紅線”,加之個人信貸“五檔管理”政策陸續出臺,北京、杭州、海口等多個城市發布收緊政策,房企融資端持續承壓,拉長了銷售回...
有人說,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已經失去了想象力,再也不會有3000億元市值以上的龍頭了,“低迷”、“落寞”將成為未來相關行業的關鍵詞。也有人說,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企業,房地產及相關行業橫向空間依舊很大,關鍵在于企業自身如何突圍。
孰對孰錯?無計可施還是大有作為?不妨先從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路徑中窺知一二。
引導房地產行業回歸本源
2020年下半年,房地產“三道紅線”、“兩道紅線”,加之個人信貸“五檔管理”政策陸續出臺,北京、杭州、海口等多個城市發布收緊政策,房企融資端持續承壓,拉長了銷售回款的周期。對于在償債、拿地等多方面均需要穩定的現金流支撐的房企來說,形勢越發嚴峻。
在二手房參考價、“三線四檔”、貸款集中度管理、開發商拿地資金嚴格審查、房貸額度收縮、放款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下,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降,中介行業也出現洗牌苗頭。
當下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行業調控并非是突然轉向、說來就來,早在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房住不炒”,加之第二年寫進十九大報告,“房住不炒”早已成為房地產政策的總體基調。而近段時間,住房金融的收緊則是對金融風險積聚這一癥結的精準用藥,倒逼房產部分企業放棄“高周轉、高杠桿、高風險”的運營模式,進入穩健發展時代。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要求金融部門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后續再度表態“兩個維護”,釋放積極信號,從“三穩”到“兩維護”,更是說明了持續的房地產調控絕非要刻意打壓房地產行業,而是為了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引導房地產行業回歸本源。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
但是政策的變動,折射到市場上,還尚需時日。整個大環境的變化之下,身處其中者短期內承受“劇痛”是可預見的事。這一點也從眾多企業的近期財報上體現。短期來看,各家公司的表現不及預期幾乎成為定局。而長期需要回答的是,這種“低迷”只是一時,抑或是將會持續相當長時間?
可以確定的是,于房地產行業而言,吃了20多年城鎮化紅利的黃金時代已遠去,高速瘋跑賽道的閘門確實已拉下。
行業要換個“活”法
中央的三穩政策證明,房地產市場依然有長期巨大價值,行業蔓延的悲觀情緒之下,中國居民對于住房的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完全滿足。
近日,貝殼研究院與空白研究院聯合發布的《超越交易:迎接品質服務的美好時代》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住房政策將會在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之間取得新的三元平衡格局。住房將從生產型導向轉向消費型導向,以人為中心全面滿足居住需求,讓不同人群的各類住房需求都能得到良好的滿足。
長期看,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面并不像市場情緒影射中那么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月-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68億元,同比增長8.8%;比2019年1月-9月增長14.9%,兩年平均增長7.2%。其中,住宅投資84906億元,增長10.9%。無論是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幅達到或接近兩位數,銷售額甚至高達20%,兩年平均還達到了10%。
再加上我國人口呈現城鎮化不斷深入、家庭規模小型化等特點,家庭戶數量的增加將對全國房地產市場規模形成有效支撐。城鎮化方面而言,參照發達國家發展歷程,我國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未來城鎮化水平仍將保持較快提升速度,房地產市場需求整體依然有釋放空間。
同時,隨著過去五年銷售的商品房逐步交付、入住,二手房供給總量將從當前年均約420萬套的水平上升到600萬套左右,成為解決住房需求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增量開發的尾聲,反而是存量交易黃金年代的開始。
在房地產巨型賽道的后半程,并非已到終點或是一路下滑,而是進入了一場修煉內功的馬拉松。
縱觀“互聯網+”等各行領域,都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理性發展的階段。正如巴菲特那句名言:“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么,房企及相關行業未來拼的是什么?當行業原有的金融與投資屬性被政策壓制后,無法依靠跑馬圈地的后杠桿時代,什么才是新的增長引擎?
房企相關行業的另一條出路是向新賽道的躍遷。進入城市化的存量時代,人們對居住的需求已經不再只是“住得上”,而是要求更高品質的“住得好”。這對于當下公司對產品、服務的品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變化之下,萬科、貝殼等行業龍頭公司已看到背后的機會,并保持長期投入。
以貝殼為例,其一直以來強調產業線上化、服務者職業化,運營一直聚焦在品質提升上。而在交易后環節,貝殼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被窩家裝”,今年更是宣布與圣都達成深度合作。
未來五年,我國住房開發將出現明顯轉向,從生產型導向轉向消費型導向,以人為中心,全面滿足居住需求。居住服務業,也將成為一個覆蓋交易、租賃、物業服務、社區養老等多品類經營的行業,不再是單純的交易開發。
簡單來說,這場周期性變局后,粗放的增長方式已行不通,做好產品和服務的“玩家”才有機會成為未來行業的價值創造者。其次,住宅賽道過于擁擠,從市場現狀及需求來看,細分行業的發展空間,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房地產”業。家裝、智慧服務、長租公寓等多航道業務圍繞品質新需求,房地產相關行業仍大有可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