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16:1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力量之一,創投機構近年來發展勢頭同樣火熱。
近年來,“專精特新”企業廣受重視。2021年亞太金融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在10月15日舉行的以“資本市場聚焦‘專精特新’”為主題的全體會議上,與會嘉賓一致表示,當前中國已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鼓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為必經之路,政策支持下,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大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逐步形成資本市場、投資機構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重要的依托,是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 北京科創基金董事長劉克峰表示,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的問題,實則是整個中小企業的生存、創新、發展的環境和制度問題。在他看來,新發展階段的變化正對經濟社會和資本市場產生深刻影響,從過去追求企業規模大、資產大、收入高,轉向追求現在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小巨人’不是在資產規模上,而是體現在硬核技術、硬實力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出現,創新資本也加速涌向新發展階段的創新源頭上。”他表示。
作為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力量之一,創投機構近年來發展勢頭同樣火熱。“中國的創投在過去20年發展特別快,增長超過500倍,預計未來十年創投行業還將保持較快增速。”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表示,國內創投機構95%以上投資的企業都屬于“專精特新”,即專業、精細、有特色以及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兩類。同創偉業集團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鄭偉鶴也表示,作為投資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一直以來的提倡,與“專精特新”的道路一致。
北交所的成立更是為創投機構和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倪正東指出,國內每年VC/PE投資對象約在一萬家左右,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進入上交所、深交所的主板市場。“很多企業是行業龍頭,在細分領域排名第一,但公司利潤規模可能也就在千萬級別,市值規模屬于10億上下。這些公司在北交所是很有發展機會的。”他預計,在三大交易所的支持下,創新型中小企業能得到進一步的支持,進而對國家創新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量,而創投機構也能有更大的作為。
資本市場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多家企業獲得感明顯。“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發展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從業務角度來看,獲得融資使得公司業務得以進一步擴張、項目和研發不斷增進。從品牌角度看,登陸資本市場對于公司產品的社會傳播以及社會認可度都能有提升。另外,資本市場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關注也讓更多普通投資者了解細分市場和公司,而公司反之也能為投資者提供回報。”北京百普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宜頂表示。
“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完善,大量的創業投資機構也在全國各地尋找好的項目。”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可以想象,隨著大環境的改善,資本市場、投資機構和“專精特新”企業將會在這樣一個互動、支撐和促進的過程中得到各自發展,助力實體經濟、資本和科技高水平循環。
不過,與會專家也指出,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尚需獲得更精準的服務支持。此外,平衡金融支持與市場安全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劉克峰指出,中國的創投經歷若干個風口,賽道不斷切換,如何將還在實驗室中、還在孵化期的項目從創新源頭處就發掘出來,并且投入、扶持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北京大觥科技有限公司CEO黃碩也表示,投資人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還需加強。對于部分技術專業性強的“專精特新”企業,投資人很難理解其業務的運行邏輯。他呼吁在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同時,也需培養一些“專精特新”投資人,從而能在企業發展早期給予一些專業支持。
鄭偉鶴則指出,二級市場與公眾之間緊密相關,企業如何選擇進入資本市場的時機,對部分企業而言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點是不是過早,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