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09:01 | 來源:中國網科技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漢弘集團重啟IPO進程,國內“工業數字印刷”領域兩家龍頭企業潤天智與漢弘集團之間再起紛爭。這次漢弘集團選擇主動出擊,反訴潤天智。...
漢弘集團此次重啟IPO之路,能否走得順暢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隨著漢弘集團重啟IPO進程,國內“工業數字印刷”領域兩家龍頭企業潤天智與漢弘集團之間再起紛爭。這次漢弘集團選擇主動出擊,反訴潤天智。
近日,深圳證監局信息顯示,曾被暫緩審議后主動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的漢弘集團,重新開始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由原本的民生證券變更為中金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漢弘集團是一家以數字噴墨打印技術為核心,集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工業數字印刷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為客戶提供數字噴墨印刷設備、軟件、墨水、配件及專業服務。
漢弘集團此前的上市意向地并不是創業板。
早在一年前,漢弘集團曾試圖叩響科創板IPO的大門,但隨后,競爭對手潤天智連續十余封舉報信,讓漢弘集團的IPO之路變數陡生,2020年11月,漢弘集團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今年7月,漢弘集團卷土重來。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提交IPO申請之前,漢弘集團突然向潤天智發起攻勢,以商業詆毀罪起訴后者,索賠金額1億元。
漢弘集團認為,潤天智提出的舉報信含有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并引發各路媒體關注,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商業信譽,并對公司IPO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
而回顧漢弘集團的首次IPO之旅,同行舉報是阻礙漢弘集團成為“工業噴墨印刷第一股”的真實原因嗎?知識產權訴訟會否又將成為漢弘集團IPO的“攔路虎”?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首次IPO失利原因等問題向漢弘集團發出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日都未獲得回復。
訴訟淵源始于10年前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漢弘集團起訴的對象潤天智,也是一家從事數碼打印機等噴墨印刷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包括UV數碼噴繪機、紡織數碼印花機、標簽打印機及包裝數碼印刷機。
潤天智成立于2000年,該公司于2015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
兩家公司的紛爭緣起十年前一款產品。
2010年7月,漢弘集團旗下子公司漢拓數碼推出HT2512UV平板數字噴墨機,潤天智認為該產品與其生產的PP2512UV平板噴繪機的噴頭控制板程序、打印驅動程序的8段源代碼相同。
而巧合的是,在該款產品問世的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11月,潤天智一名核心技術員工趙某某離職,后加入了漢拓數碼,漢拓數碼后來成為漢弘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潤天智在民事起訴狀中有所披露,趙某某于2002年2月至2009年11月任職于潤天智,任技術開發部電氣工程師、硬件室主任,負責潤天智各平板噴繪機機型噴頭控制板程序的硬件設計并參與噴頭控制板程序的驅動程序源代碼研發。
漢弘集團招股書也證實了趙某某的這部分履歷,趙某某在2002年2月至2009年11月,任深圳潤天智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電氣工程師;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任漢弘圖像(漢弘集團的前身)研發總監;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任漢弘集團研發總監;2020年1月至今,任弘博智能總經理,目前負責漢弘集團書刊及標簽產品系列研發、生產及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趙某某離職后,2010年1月,潤天智另一名技術人員李某某也提出了離職申請,并與趙某某、肖某某、張某某等人一起,于2010年5月設立了深圳市漢拓數碼有限公司。
2020年6月5日,漢弘集團在審核問詢函的回復(8-1-5)中承認,趙某某及李某某2009年至今,都是公司研發人員,在公司早期的研發團隊中起到了比較重要作用。
為此,潤天智開啟了漫長的訴訟之路。2011年5月10日,潤天智向深圳市公安局(以下簡稱為該局)舉報被告人趙某某、李某某等人侵犯商業秘密的犯罪事實,該局于2011年7月8日正式立案。
但隨后這起案件的進展可謂曲折,中間經過多次知識產權和技術相關的鑒定所對案件的鑒定,2018年,深圳市龍崗區檢察院兩次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并在2019年作出裁定,以證據不足駁回了潤天智的起訴。
潤天智隨后就上述一審裁定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20年10月,漢弘集團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前夕,潤天智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一審關于駁回潤天智起訴的裁定,指令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重新審理。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到潤天智董秘辦相關人士了解相關訴訟的進展。據其介紹,2021年8月31日,潤天智起訴漢弘集團核心技術員工趙某某、李某某侵犯商業秘密罪案件一審已重新開庭審理,但目前判決結果還未下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趙某某、李某某的訴訟之外,2020年6月,潤天智對深圳市漢拓數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漢拓數碼”)及其母公司漢弘集團發起訴訟,要求其停止侵犯原告涉案技術秘密并賠償經濟損失1.09億元。
2021年2月,潤天智對漢弘集團其他關聯方公司弘美數碼、漢華工業、弘博智能追加訴訟,要求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
潤天智認為漢拓數碼明知趙某某、李某某、饒某某存在上述違約、違法情形,仍將潤天智商業秘密運用在其HT2512UV平板噴繪機上,生產、銷售侵權產品獲取巨額利益。漢拓數碼行為嚴重侵犯了潤天智的商業秘密,且具有極大的主觀惡意。
“目前這個案件還沒有開庭審理,我們還在準備案件相關資料和證據,包括支撐索賠金額的數據、給我們造成的損失等。”前述潤天智董秘辦人士回應稱。
反訴競爭對手或為IPO鋪路
而此次漢弘集團對潤天智提出反訴,或是在為公司重啟IPO鋪路。
事實上,早在潤天智啟動刑事訴訟后,漢弘集團就已開始籌備化解之道。在首次申報IPO前夕,趙某某、李某某的職務陸續被調整。趙某某2020年1月至今,任弘博智能總經理。而李某某2018年9月起成為漢弘集團監事,2019年11月起不再擔任漢弘集團監事。
“在遭到起訴后,趙某某、李某某兩人職務進行了調整,并且都臨近上市前,與擬上市公司層面切割的跡象明顯,或是為了避免對上市計劃的影響。”一名資深產業人士指出。
華南一位知識產權律師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前做好涉案專利分析,是很多企業在IPO之前為了防范專利侵權會做的事情,“如果在IPO之前已經存在專利訴訟了,肯定需要認真分析涉訴專利的情況,做好應對措施。”
不過,這一“切割”行為仍然沒能阻止漢弘集團的首次IPO失利。在科創板審核過程中,漢弘集團多次被問及“訴訟的最新進展情況,并分析該等訴訟可能出現的不利結果是否會對發行人持續經營構成重大不利影響”,并最終在發審會上遭遇“暫緩審議”。
事實上,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高科技企業涉及專利訴訟并不少見,此前業內關注度其實不高。但科創板企業科創屬性更加明顯,更加注重研發,注重科創,因此涉及的知識產權訴訟或更加頻繁。
“不過因涉及IPO關鍵時點,一些權利人,甚至可能敗訴的企業在這個時候提起訴訟,則將對擬上市企業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影響上市進程。”前述華南知識產權律師表示。
面對專利訴訟,該知識產權律師認為,可以有多重方式進行應對,“比如可以通過背景調查和專利分析,尋找雙方談判切入點,達成和解;還有積極應訴,通過專利無效、反訴侵權等手段贏得訴訟。”
而漢弘集團此舉,也或意在于此。
8月17日,潤天智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收到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訴訟受理通知書。而將公司和法定代表人江洪送上被告席的,正是公司競爭對手——漢弘集團。
據了解,漢弘集團的訴求,除了判令潤天智立即停止損害公司商業信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向上交所發函澄清為公司消除影響外,還請求法院判令潤天智賠償其損失人民幣1億元。
“反訴表明公司態度,可以削弱負面影響,還能反將對手一軍。”上海一名投行人士分析稱。
對于漢弘集團的反訴,潤天智表示將積極應訴。
潤天智董秘辦相關人士對記者回應稱:“漢弘集團沒有依據支撐1億的索賠金額,我們起訴他們產品侵權,要求索賠損失是有數據、有依據的。”該人士同時指出,漢弘集團上市失敗不能歸結為潤天智的舉報。“如果漢弘集團覺得我們存在商業詆毀,完全可以向科創板審核委員會進行澄清。”前述人士對記者說。
該人士同時透露,潤天智會積極應訴,如果有進展,會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專利訴訟會否再成“攔路虎”?
值得一提的是,漢弘集團此次重啟IPO之路,能否走得順暢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根據漢弘集團早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漢弘集團涉及訴訟的UV數碼噴繪機銷售金額均達1.8億元,根據公司的綜合毛利率(43.08%)計算,漢弘集團通過生產和銷售涉嫌侵權產品每年獲利可達數千萬元人民幣。
潤天智在民事起訴書中表示,直至起訴之日,漢拓數碼、漢弘集團依然將侵權產品HT2512UV作為主要產品進行生產和銷售。按照漢弘集團自認的銷售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漢弘集團銷售侵權產品的獲利至少在1.19億元。
而2017年至2019年,漢弘集團的營收分別為4.84億、6.09億、8.81億,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9211.94萬元、2.14億元。
“專利訴訟對企業的影響,要看它涉及技術的重要性,是不是重大、核心專利,對企業的影響有多大,以及后來的判決結果。”上海一名中型券商保薦代表人認為。
該保薦代表人也指出,當前市場上也有諸多企業在專利訴訟中勝訴,或專利訴訟對企業經營影響有限而順利上市的案例,這些成功案例的主要共性是企業專利儲備多且專利含金量高。“如果在IPO前做準備并且能積極應對,儲備足夠多的專利,也并非沒有勝算,企業自身擁有的專利越多,質量越高,談判的底氣就越足。”該保薦代表人對記者說。
不過,截至漢弘集團前次IPO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擁有190項專利,但其中發明專利只有19項,最多的是實用新型專利,合計154項。
此外,漢弘集團還面臨業績下滑、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漢弘集團2020年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2020年中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收僅2.65億元,同比下滑13.96%,凈利潤為4484萬元,同比下滑19.3%。此外,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方面,公司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由2019年的8572.53萬元跌落至2020年中報的-5838.56萬元,公司的“造血”能力迅猛下降。
與此同時,早前漢弘集團還曾遭遇潤天智舉報稱公司“終端客戶CET公司與漢弘集團美國子公司有關聯關系,銷售收入確認存瑕疵”。
這一舉報在后續審核中得到了關注。
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65次審議會議意見中也提出,要求漢弘集團針對2018到2019年度收入增長超過100萬元或毛利額增長超過50萬元的客戶執行有效的替代核查程序,并發表明確核查意見;結合與CET公司2019年多筆銷售合同的簽訂情況、銷售回款情況、最終客戶的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上述銷售業務的真實性。
但漢弘集團當時并未對該問題披露公開回應資料,便選擇了主動“撤離”——終止科創板上市進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