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09:3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前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2.2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已經連續6個月低于13%,顯示保險資金并未大幅加倉。不過,8月份險資投資股票和基金余額止住了連續兩個月...
????????作為A股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的動向頗受市場關注。
????????今年市場行情較為波動,保險資金的調研和調倉需求明顯增加。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前三季度險資(各類保險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調研興趣超過往年,至9月30日,險資合計調研上市公司達4356次,比去年同期的3149次多出38%。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險資調研次數為1812次,較二季度的1598次增加13.39%;但9月當月險資調研次數僅313次,較8月份的1112次環比下降71.85%。
????????前三季調研次數增38%
????????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9月30日,險資合計調研上市公司達4356次,比去年同期的3149次多出38%。其中,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國華人壽、前海人壽、太平養老、人保養老、友邦保險、國壽股份、亞太財險等調研次數均超過100次,排名前三的3家養老險公司調研總次數達994次。
????????調研總次數排名第一的國壽養老,合計調研了392次,去年同期的調研總次數則為345次。國壽養老今年的調研覆蓋了263只個股,分別為主板132只、創業板78只、科創板53只,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只個股分別為新洋豐、長春高新、橫店東磁。
????????平安養老的調研總次數也從去年同期的248次升至今年的311次,調研范圍覆蓋211只個股,其中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分別為110只、58只、43只,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只個股分別為海爾生物、新洋豐、四方光電。
????????養老險公司的調研頻度更多地與投資模式有關。雖然養老金也是長期資金,但投資管理模式介于長期壽險與基金之間,不僅有絕對收益要求,也有相對收益要求,且往往是每1~3年進行業績排名,與壽險資金長期負債匹配的思路并不完全一樣。
????????今年以來,非養老險類保險公司調研上市公司的頻度也有明顯上升。
????????例如,國華人壽去年同期調研113次,今年至今已調研194次,調研范圍覆蓋157只個股,分別為主板82只、創業板45只、科創板30只,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只個股分別為海爾生物、周大生、長春高新;友邦保險調研總次數從去年同期的64次升至今年的116次,調研范圍覆蓋96只個股,分別為主板47只、創業板28只、科創板21只,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只個股為分別為歌爾股份、潔美科技、長春高新。
????????從個股的行業屬性上看,險資今年調研的個股主要分布在醫療保健、生物科技、電子元件、半導體等多個行業,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調研最多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主要來自半導體產品設備、醫療保健、電子設備、通信等行業。
????????需要注意的是,調研不等于真正投資。投資邏輯上,保險資金和養老金投資注重在控制組合回撤和波動率的基礎上,爭取獲得更好的長期絕對收益,因此大部分機構在投資股票時會追蹤不短的時間,綜合考量和觀察各項指標后,才會在合適的買點會介入。
????????今年股市大盤波動、結構性上漲的特點進一步激發了保險機構的調研和調倉需求。一家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其選股方式是,“市場上幾千只股票,我們研究了2000多只,經過不斷淘汰和新增,目前長期跟蹤的是50~100只股票。總體來說,是要找到一批能夠長期持有的個股。”
????????一位保險資管權益投資人士此前表示,今年權益市場比較難做,主要的投資機會還是來自長期看好的領域和板塊,這也是長期受益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投資方向。
????????實際上,銀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2.2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已經連續6個月低于13%,顯示保險資金并未大幅加倉。不過,8月份險資投資股票和基金余額止住了連續兩個月下跌的態勢,占比有了小幅回升。
????????9月調研次數環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險資調研次數為1812次,較二季度的1598次增加了13.39%;但9月份險資調研次數僅為313次,較8月份的1112次環比下降71.85%,銳減程度一目了然。
????????這或與保險資金的投資節奏有關。“已經在分析明年的周期運行趨勢了。”一家保險機構的投資負責人表示。
????????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的資產配置人士認為,從公司長期跟蹤的股債相對價值來看,目前股和債相對價值處于中間位置,兩類資產可以相對均衡配置。具體從估值來看,目前A股整體估值在中性水平,債券估值則在歷史較低位置。結合固定收益類資產長期收益率處于較低位置的判斷,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權益資產的吸引力是不斷提升的。
????????他認為,在四季度市場超預期經濟環比下降之下,政策出臺跨周期的安排會有所預期,投資者可關注10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下階段的各項安排,后續預計新基建、消費等行業可能引來一定的激勵政策,相關行業可能出現階段性表現。
????????當然,一些風險仍需注意,一是外部美國Taper實施后,對全球和國內貨幣形成沖擊,引起貨幣收緊,造成債券和股票的整體估值壓力;二是物價持續高位,擠壓中下游企業盈利,對中下游的行業板塊估值形成擠壓。
????????一位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四季度社融企穩回升將是大概率事件,股市可能會整體走強,但需警惕利率風險。未來大類資產配置需要從“固收+”思維轉向“權益+”思維,投資一定要弱化總量思維,強化結構思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